论文摘要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以其合唱艺术的独特性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侗族大歌的形成、发展与存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生态环境;同时,存在的普遍性及其演唱时表现出来的狂欢性无疑说明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的重要体现。本文就试图从“日常与狂欢”的角度对侗族大歌做审美研究。首先对侗族大歌做简单介绍,并综述其研究现状,然后对侗族大歌存在的生态环境进行论述,认为正是其存在的生态和文化环境提供了大歌自身发展的可能,同时也使得大歌合唱艺术成为侗族人审美生活存在的可能。文章主要从“日常”和“狂欢”两个紧密联系的理论基点出发,对大歌进行审美研究。一方面,侗族大歌在侗族民间社会中流行和传唱的广泛是侗族大歌“日常”审美特征的重要表现,同时,大歌文本中的许多内容同样表现了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与文本两方面的日常性表现论证了“日常”是侗族大歌作为审美存在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侗族大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演唱,还是在节日性活动中的对唱,都表现出了侗族人民审美追求的狂欢,一种精神的狂欢。正是这种精神追求的狂欢性,让侗族人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升华。日常与狂欢,既是侗族大歌的审美特征,又是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的重要特征,这也说明了侗族大歌和侗族审美的紧密联系,侗族大歌本身就是侗族人民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审美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侗族大歌作为人们审美意识的表现,最终还是对自身的一种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