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福建省最近几年大范围出现香菇烂菇、退菌及子实体畸形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香菇减产。研究学者认为这些现象的发生可能与香菇病毒有关。还有的学者认为香菇烂筒可能与假石膏、假麸皮的使用及菇房温度激烈变化有关。本研究从福建省上杭县香菇烂筒中分离纯化了香菇菌株,经检测发现该菌株带有dsRNA病毒。为了探讨香菇烂筒的原因,本实验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石膏好坏及菌株是否带毒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出菇结果说明菌株带毒是子实体畸形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两种香菇dsRNA病毒的脱毒方法,菌丝尖端脱毒法和原生质体再生脱毒法。通过dsRNA检测技术和dsRNA RT-PCR检测技术的检测,发现,菌丝尖端脱毒法和原生质体脱毒法均能去除香菇dsRNA病毒,但原生质体脱毒法脱毒效果更好,通过原生质体脱毒法获得了14株脱毒菌株。本研究还对不同脱毒处理的香菇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日平均生长速度比较中,L0183-Y03 (3.2592cm/d)、NX-J04-Y06(3.2600cm/d)、 N-J01-Y08(3.1816cm/d)和N-J12-Y03(3.1856cm/d)分别是其对应系列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株,CMC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比较中,L0183-Y03(0.995、55.00、2.20)、NX-J04-Y06(0.905、50.10、2.00)和N-J12-Y03(0.905、50.04、2.00)分别是其对应系列中酶活最高菌株,而液体培养生物量和木聚糖酶差异显著性不明显。本研究对不同脱毒处理的香菇菌株与出发菌株进行了分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中共使用了7个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香菇脱毒菌株与带毒菌株间没有特异性条带,说明脱毒菌株除了不携带病毒外,其他方面与出发菌株一致。最后,对脱毒菌株与出发菌株进行了出菇实验,除了子实体形态和污染率外,出菇产量和出菇时间差异不大。筛选出L0183-Y03满袋时间34d,转色时间26d,单朵重17g,柄长4.4cm,柄径1.0cm,盖径4.8cm,盖厚1.9cm,单产81g,带毒菌株在栽培过程中经常由于栽培条件的不适宜而引发病毒病,造成极大损失。无毒菌株的使用,可以避免病毒病的发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