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生态住区作为我国21世纪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实现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生态住区规划建设的研究正成为规划、建筑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理论建构多,理论的实践少;一般理论和原则研究多,具体某一个地区生态住区建设的研究少;微观层面的研究多,宏观层面的研究少;物质层面、技术层面研究多,社会、人文层面的研究少等问题。论文正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以系统观、社会观、人本观的综合视角,从规划对策和实施机制等两方面对上海生态型住区规划建设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建构一个能充分体现21世纪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适合上海城市发展特点的生态住区规划建设的理论框架,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论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作了基本的论述。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生态型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理论框架,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工具。第三章,对国内外生态型住区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为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第四章,从纵断面与横段面两方面对上海城市住区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第五章,就上海建设生态型住区的目标定位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第六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控制、引导措施,为今后的规划、建设、管理实践提供技术的支持。第七章,从市场机制、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等四方面研究上海生态型住区实施促进机制建设,特别是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激励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推动和引导上海生态型城市住区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第八章,通过安亭新镇建设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论文的观点。第九章为论文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的研究成果: 1、建立生态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生态住区的概念、内涵、规划设计原则和内容等等,为上海生态型住区规划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指导。 2、提出了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三个不同层面的规划对策:①宏观层面:协调好住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②中观层面:加强社区生态空间网络的建设;⑨微观层面:加强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以及生态适应技术的运用。 3、从市场机制、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等四方面提出上海生态型住区实施促进机制的建设,为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提供实施政策层面上的指导。 4、通过安亭新镇的实证研究发现,生态住区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何深入研究这些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机制正是今后生态住区规划研究的重点之一。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生态发展观得以肯定
  • 1.1.2 城市住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
  • 1.1.3 我国住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 1.1.4 上海城市生态住区建设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 1.2 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基本概念界定
  • 1.3.1 住区
  • 1.3.2 生态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健康的概念辨析
  • 1.3.3 规划对策(THE MEASURE OF PLANNING)
  • 1.3.4 实施机制(THE MECHANISM OF EXECUTION)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视角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5.4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城市生态型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建构
  • 2.1 城市生态型住区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生态学及相关理论
  • 2.1.2 生态设计理论
  • 2.1.3 环境社会学理论
  • 2.1.4 环境伦理学理论
  • 2.2 城市生态型住区规划的基本理论框架
  • 2.2.1 城市生态住区的概念
  • 2.2.2 城市生态型住区的内涵
  • 2.2.3 城市生态型住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 2.2.4 城市生态型住区规划的系统构成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生态型住区建设实践的经验借鉴
  • 3.1 国外生态型社区实践状况
  • 3.1.1 国外生态型社区的类型
  • 3.1.2 国外生型社区基本建设情况
  • 3.1.3 国外生态型社区建设的不同思路
  • 3.1.4 国外生态型社区建设的对我国的启示
  • 3.2 国外生态型住区的发展趋势
  • 3.2.1 空间形态:紧凑式、功能混合
  • 3.2.2 交通模式:公共交通优先、步行友好的
  • 3.2.3 建筑技术:高技术化
  • 3.2.4 住区环境:自然化、生态循环最大化
  • 3.2.5 生态社区建设过程:公众参与性
  • 3.3 国内生态型城市住区的实践状况
  • 3.3.1 生态型住区的实践活动
  • 3.3.2 国内生态型住区的主要实例
  • 3.3.3 国内生态型住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上海城市住区的发展状况分析
  • 4.1 上海城市住区的发展演进
  • 4.1.1 第一阶段(开埠后至建国前):里弄住宅建设
  • 4.1.2 第二阶段(建国后至1978年):工人新村建设
  • 4.1.3 第三阶段(1978年至1992年):大型城郊居住区建设
  • 4.1.4 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多元化城市住区
  • 4.1.5 小结:上海城市住区发展演进
  • 4.2 上海城市住区的现状情况
  • 4.2.1 上海城市住区环境的总体情况
  • 4.2.2 上海住区环境的民意调查
  • 4.2.3 上海居民的住区生态观念问卷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
  • 5.1.1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的依据
  • 5.1.2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
  • 5.2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5.2.1 自然环境因素
  • 5.2.2 社会经济因素
  • 5.2.3 人文历史因素
  • 5.2.4 科学技术因素
  • 5.2.5 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综合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
  • 6.1 宏观层面——城市住区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 6.1.1 优化城市住区的外部生态环境
  • 6.1.2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
  • 6.1.3 协调城市住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关系
  • 6.1.4 加强城市住区与外部环境的交通联系
  • 6.1.5 小结:宏观层面的规划对策
  • 6.2 中观层面——社区生态空间网络的建设
  • 6.2.1 土地利用
  • 6.2.2 住区空间布局
  • 6.2.3 公共服务设施
  • 6.2.4 道路交通系统
  • 6.2.5 绿化景观系统
  • 6.2.6 实例分析:上海君临天下花园的住区生态建设
  • 6.2.7 小结:中观层面的规划对策
  • 6.3 微观层面:住宅环境的生态设计
  • 6.3.1 住宅建筑生态设计
  • 6.3.2 生态适宜技术
  • 6.3.3 小结:微观层面的规划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的实施机制
  • 7.1 我国生态型住区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7.2 生态型住区建设的博弈分析
  • 7.2.1 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 7.2.2 生态型住区建设的博弈分析
  • 7.3 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
  • 7.3.1 市场机制
  • 7.3.2 行政机制
  • 7.3.3 法律机制
  • 7.3.4 社会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实践——以安亭新镇为例
  • 8.1 基本概况
  • 8.1.1 上海的一城九镇建设
  • 8.1.2 安亭新镇的概况
  • 8.2 规划设计
  • 8.2.1 规划设计理念
  • 8.2.2 规划布局结构
  • 8.2.3 道路系统
  • 8.2.4 绿化景观系统
  • 8.2.5 开放空间系统
  • 8.2.6 建筑形式
  • 8.3 生态技术
  • 8.3.1 共同沟技术
  • 8.3.2 集中供能技术
  • 8.3.3 保温隔热、隔音、隔震技术
  • 8.3.4 同层排水技术
  • 8.3.5 生态防疫技术
  • 8.3.6 智能化管理技术
  • 8.3.7 其他技术
  • 8.4 实地调查分析
  • 8.4.1 住宅销售现状
  • 8.4.2 购房者的家庭情况
  • 8.4.3 整体评价
  • 8.4.4 公共设施配套
  • 8.4.5 绿化与生态环境
  • 8.4.6 住宅建筑单体
  • 8.4.7 小结
  • 8.5 安亭新镇建设的启示和思考
  • 8.5.1 启示
  • 8.5.2 思考
  •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9.1.1 建立了城市生态型住区的基本理论框架
  • 9.1.2 国内外生态型住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 9.1.3 提出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
  • 9.1.4 提出上海生态型住区建设的实施机制
  • 9.1.5 对安亭新镇的案例分析
  • 9.2 论文的创新点
  • 9.3 研究的主要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上海居住区环境现状调查表及数据统计分析
  • 附录2: 上海市居民住区生态观念调查表及数据统计分析
  • 附录3: 上海市安事新镇居住环境调查表及数据统计分析
  • 附录4: 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试行)
  • 附录5: 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建设创新情况调研与思考[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18)
    • [2].全省适老住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扬州召开[J]. 江苏城市规划 2016(11)
    • [3].山东发布国内首个《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指南(试行)》[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6(12)
    • [4].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开展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J]. 南通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3)
    • [5].淮安市主城区住区发展过程分析[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7(01)
    • [6].我国住区建设新常态下的规划设计探讨[J]. 中国住宅设施 2016(Z2)
    • [7].浅议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绿色住区建设[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10)
    • [8].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灰色关联度耦合模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10(02)
    • [9].对我国目前生态住区建设的思考[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0(07)
    • [10].新疆小城镇住区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J]. 小城镇建设 2009(03)
    • [11].枣庄积极推进绿色智慧住区建设[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8(03)
    • [12].城市保障房住区建设及其居住环境研究评述[J]. 现代城市研究 2014(11)
    • [13].论我国生态住区建设的实施促进机制[J]. 价值工程 2012(08)
    • [14].城市住区衰退机理研究评述及对我国城市住区建设的启示[J]. 建筑经济 2012(07)
    • [15].传统徽州民居的“原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住区建设[J]. 工程与建设 2012(05)
    • [16].日本住区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房地产 2011(20)
    • [17].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5(17)
    • [18].泰州市适宜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解析[J]. 城市住宅 2018(11)
    • [19].新农村住区建设中文化传统传承策略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04)
    • [20].绿色住区建设中若干问题剖析[J]. 消费导刊 2009(18)
    • [21].践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调研山东绿色智慧住区[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11)
    • [22].绿色住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华南某房地产项目为例[J]. 能源与环境 2012(04)
    • [23].人的私密性需求与城市住区建设[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1)
    • [24].绿色智慧住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暨第三届中国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智慧住区学组工作会议召开[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06)
    • [25].全国智标委调研山东绿色智慧住区[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21)
    • [26].宅基地整理与农民住区建设一体化机制:形成与制约因素——基于浙江省调查的思考[J]. 农业经济 2009(06)
    • [27].浅析居住区开放性设计策略[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3)
    • [28].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调研山东省绿色智慧住区建设情况[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8(12)
    • [29].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生态住区研究探讨[J]. 工业设计 2016(08)
    • [30].居住区园林在绿色住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J]. 广东园林 2011(04)

    标签:;  ;  ;  ;  ;  

    上海城市生态型住区建设的规划对策与实施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