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变机理新假说及其初步验证

癌变机理新假说及其初步验证

论文题目: 癌变机理新假说及其初步验证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作者: 张丰

导师: 李青

关键词: 永生化链,非整倍体,基因突变,肿瘤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标记滞留细胞,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端粒

文献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关于癌变的具体机制学者们意见不一,我们通过分析不同癌变机理假说的科学性和局限性,提出新的癌变机理假说:基因突变和非整倍体协同作用,引起干细胞的DNA永生化链不断重建、扩增和分配紊乱,随之干细胞数目开始不断扩增,促使干细胞向肿瘤干细胞方向转化,最终导致癌变发生。 目的:初步验证我们提出的癌变机理新假说,另外对非整倍体假说和干细胞对称分裂抑制假说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方法: 1) 采用启动和促进两阶段化学诱癌方法在小鼠背部诱导皮肤肿瘤;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小鼠皮肤和肿瘤组织中标记滞留细胞的滞留时间,间接判断DNA永生化链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DNA含量图像分析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倍体变化;端粒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诱癌过程中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肤干细胞标志分子Integrin β1、Integrin α6、Keratin 19和Keratin 15等在肿瘤组织的表达部位,间接分析肿瘤组织中的标记滞留细胞是否是肿瘤干细胞;通过上述方法初步验证我们的提出的癌变机理新假说。 2) 细胞连续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常规染色体分

论文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实验一 DNA永生化链和癌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增殖表型关系初步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细胞密度与细胞增殖关系初步分析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回顾部分

实验一部分

实验二部分

实验三部分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纳米粒子靶向荧光成像及协同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D]. 孙宾.吉林大学2018
  • [2].SMOC-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功能及其肿瘤干细胞相关机制研究[D]. 陆欢.南方医科大学2018
  • [3].CIK细胞对鼻咽癌肿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D]. 魏芳.南方医科大学2015
  • [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D]. 齐进.兰州大学2017
  • [5].腺样囊性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D]. 刘坤.四川大学2005
  • [6].多种类型的肿瘤可以起源于骨髓细胞[D]. 刘春芳.复旦大学2006
  • [7].人喉癌Hep-2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的识别与鉴定[D]. 卫旭东.复旦大学2007
  • [8].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相关机制研究[D]. 陈伟.复旦大学2007
  • [9].TIMP-2基因转染对C6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肖其华.四川大学2007
  • [10].脑胶质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沈罡.浙江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源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宋永平.浙江大学2005
  • [2].腺样囊性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D]. 刘坤.四川大学2005
  • [3].鼻咽癌干细胞的初步研究[D]. 刘求真.第一军医大学2006
  • [4].肝癌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及个体化化疗应用研究[D]. 周思朗.第一军医大学2006
  • [5].多种类型的肿瘤可以起源于骨髓细胞[D]. 刘春芳.复旦大学2006
  • [6].人肝癌侧群细胞的分选及鉴定[D]. 何义舟.复旦大学2007
  • [7].前列腺癌Du145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和相关机制研究[D]. 陈伟.复旦大学2007
  • [8].食管肿瘤干细胞分离及生物学性状的初步研究[D]. 孙志刚.第二军医大学2007
  • [9].RNA干扰STAT3基因对人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D]. 李光辉.第三军医大学2007
  • [10].TIMP-2基因转染对C6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 肖其华.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癌变机理新假说及其初步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