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分析多肌炎(polymyositis, PM)的基本临床特征及其电生理特点。资料和方法1.统计描述2006年1月1日-2010年4月1日在我院住院的符合PM临床诊断的93例患者的临床概况。2.统计描述93例PM患者的电生理特点,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肌肉肌电图特点及相关指标出现的阳性率。并分析病程对肌电图结果的影响。3.总结分析PM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分析其与不伴发间质性肺病的PM患者间差异性。4.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分析叠加结缔组织病的PM患者与单纯型PM患者间,及接受过激素治疗的PM患者与未接受过激素治疗的PM患者的肌酶谱、肌电图结果差异性。5.描述性分析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非单纯肌源性损害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电生理结果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93例PM患者,男性24例(25.81%),女性69例(74.19%),男:女=1:2.9,平均年龄43.19±15.64岁,总体病程0.3-228月(19.16±33.12月)。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18例(19.35%),叠加结缔组织病17例(18.28%),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多5例(29.41%)比例最高。伴发肿瘤患者1例(1.08%),为非何杰金淋巴瘤。36例患者(38.71%)在肌电图检查前接受过激素治疗。肌酸激酶升高者83.8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88.06%,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者85.07%,乳酸脱氢酶升高者97.33%,血沉增快者65%。93例患者共40例(40.01%)行肌肉活检,其中32例(80%)为典型多肌炎表现,7例(17.5%)肌活检结果为非特异性肌纤维坏变,1例(2.5%)肌活检结果正常。2.本组PM患者常规肌电图检查,包括上、下肢远、近端四块肌肉(肱二头肌、拇短展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插入电位异常出现率为15.88%;自发电位中纤颤电位出现率68.80%;正锐波出现率66.85%;CRDs出现率为6.45%;MUP平均时限缩短超过20%出现率为79.94%;多相波超过20%出现率为14.48%;肌病干扰相出现率为9.74%;MUP平均时限缩短出现异常率在PM患者中相对较高(P=0.000)。MUP平均波幅:肱二头肌:400.39±76.12 umm;拇短展肌452.1±88.4 um;股四头肌:447.39±77.1 um;胫前肌:468.03±214.09 um。应用person卡方分析上、下肢近端肌,上、下肢远端肌,上肢远、近端肌,下肢远、近端肌肌电图结果出现异常率的差异性:肱二头肌与股四头肌、股四头肌与胫前肌各肌电图结果出现异常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胫前肌(插入电位延长、纤颤正相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肌病干扰相)出现异常率较拇短展肌明显高(P=0.04、0.001、0.000、0.045、0.018)。肱二头肌(插入电位延长、纤颤正相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肌病干扰相)出现异常率较拇短展肌明显增高(P=0.003、0.008、0.000、0.002)。3.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病程小于等于3月,B组:病程大于3月,B组患者ALT值相对A组明显增高(P=0.03)。2组肌电图结果B组肱二头肌MUP平均波幅(399.73±81.71)较A组(403.80±36,59)显著低(P=0.025),余结果出现异常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4.根据是否伴发间质性肺病将患者分为两组:不伴间质性肺病患者为A组:74例,平均病程21.77±4.21月,平均年龄49.16±15.10岁;伴间质性肺病患者为B组:19例,平均病程9.02±2.85月,平均年龄41.67±15.51岁。A组病程较B组长(P=0.026);两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P=0.495);A组CK及LDH值明显高于B组,A组肱二头肌及股四头肌测定结果异常率(异常自发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肌病干扰相)均明显高于B组(P=0.05、0.00、0.05,且胫前肌MUP平均时限缩短出现异常率高于B组(P=0.02)。A组胫前肌MUP平均波幅(440.8±96.59)较B组(573.79±426.13)显著低(P=0.012)。5.根据是否叠加结缔组织病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肌酶谱、血沉值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根据肌电图检查前3月内是否接受过激素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肌酶谱、血沉值及肌电图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6.本研究93例PM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果中,86例患者为肌源性损害,EMG诊断阳性率为(92.47%);3例(3.23%)为肌源性损害伴神经性受损,其中1例为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检查结果中2例上、下肢所检神经MCV、SCV的传导速度减慢、CMAP波幅及SNAP波幅降低;1例正中神经SCV传导速度轻度减慢。因此,本组PM患者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的阳性率为95.7%(89/93)。4例未见肯定肌源性损害患者中,2例(2.15%)结果为部分所检肌肉MUP平均时限稍缩短,1例(1.58%)左胫前肌可见异常自发电位,1例(1.58%)结果为正常。此4例患者中,1例肌活检提示存在炎性肌病改变,余3例患者均为接受激素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后行肌电图检查。结论1.EMG为诊断PM的重要方法,EMG参数中MUP平均时限的改变为最有意义的指标,上肢肌肉肌源性损害阳性率肱二头肌明显高于拇短展肌、远端肌肉肌源性损害阳性率胫前肌明显高于拇短展肌,选择适当的肌肉及关注重点指标可提高PM患者EMG检查呈肌源性损害的阳性率。2.病程对肱二头肌MUP平均波幅的影响可能较大。不伴有间质性肺病患者较伴有间质性肺病患者病程长,肌电图检查结果及肌酶谱水平提示前者肌肉损害可能较后者更重。3.肌电图呈混合性损害者,可能的原因为同时伴发了周围神经病。4.本组PM患者中EMG检查未发现单纯神经源性损害的病例。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拇短展肌双肌腹双起始变异1例[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06)
- [2].腕管综合征电诊断敏感性研究[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02)
- [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22)
- [4].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6)
- [5].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06)
- [6].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分析及与身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04)
- [7].孕产妇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征[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35)
- [8].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08)
- [9].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 河北医药 2012(02)
- [10].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02)
- [11].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肌电图和磁共振研究[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04)
- [12].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与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28)
- [13].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腕管综合征[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9(02)
- [14].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的评价及法医学意义[J]. 法医学杂志 2013(03)
- [15].七氟醚对不同肌肉记录的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02)
- [16].POEMS综合征肌电图特征分析[J]. 广东医学 2014(10)
- [17].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针极肌电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0(01)
- [18].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05)
- [19].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作用的解剖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3(01)
- [20].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与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23)
- [21].肌内效贴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9)
- [22].肘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结果56例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3(12)
- [23].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38例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11)
- [24].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J].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8(03)
- [25].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和F波检测结果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08(06)
- [26].肌电图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的诊断价值[J]. 重庆医学 2013(32)
- [27].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2例[J]. 法医学杂志 2013(01)
- [28].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8(04)
- [29].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表面肌电图评价[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12)
- [30].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