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体的结构设计及其共聚氯乙烯的接枝与增韧机理研究

弹性体的结构设计及其共聚氯乙烯的接枝与增韧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丙烯酸正丁酯(nBA)与苯乙烯(St)为核层单体、氯乙烯(VC)为壳层单体,通过两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PnBA、P(nBA-co-St)和PSt三类具有窄粒径分布的共聚或均聚乳液,并以该乳液为种子与氯乙烯(VC)单体进行乳液接枝共聚,制备了P(nBA-co-St)/PVC系列不同形态的复合粒子。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与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粒子的微观形态结构、材料冲击性能、冲击断面形貌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通过索氏抽提、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等表征了复合粒子的接枝情况。着重考查了不同核层单体配比对复合树脂的粒子形态、接枝情况、玻璃化转变温度、冲击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nBA-co-St)/PVC复合粒子具有与接枝前相似的粒径分布,乳液粒径在接枝前后有明显增长,证明了PVC已成功地包覆在P(nBA-co-St)乳胶粒上;SEM照片与TEM照片显示,复合粒子粒径大小均匀,与粒径分析结果相吻合。并且从TEM照片能清楚分辨出,复合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采用索氏抽提的方法分离出了复合树脂中的接枝共聚物P(nBA-co-St)-g-PVC,通过FTIR与1H-NMR对该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很好地解释了在VC接枝P(nBA-co-St)过程中显现的缓聚现象:核层共聚单体中苯乙烯含量的增加,使得接枝VC过程变得困难,并且PVC的接枝率也随之降低,索氏抽提结果与GPC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DSC和DMA结果表明,随着核层共聚物中聚苯乙烯组分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在低温区的力学损耗峰逐渐移向高温方向。比较PSt组分,因纯PnBA核更易于接枝VC,从而显著地影响了复合树脂低温转变区的Tg值;当核层单体投料比nBA/PSt为75/25(wt/wt)时,所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为纯乳液PVC材料的10倍。从材料缺口冲击断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可知:该材料断裂为典型的的韧性断裂,P(nBA-co-St)原位增韧PVC机理源于基体的剪切屈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聚氯乙烯概述
  • 1-1-1 我国聚氯乙烯发展状况
  • §1-2 聚氯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 1-2-1 聚氯乙烯的结构
  • 1-2-2 聚氯乙烯的性能
  • §1-3 聚氯乙烯的化学改性
  • 1-3-1 氯化改性
  • 1-3-2 接枝改性
  • 1-3-3 交联改性
  • §1-4 聚氯乙烯的物理改性
  • 1-4-1 早期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
  • 1-4-2 近代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
  • 1-4-3 弹性体增韧改性PVC
  • 1-4-4 刚性粒子增韧改性PVC
  • 1-4-5 PVC 增韧研究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 §1-5 苯丙乳液
  • 1-5-1 苯丙乳液简介
  • 1-5-2 苯丙乳液的改性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P(nBA-co-St)共聚胶乳的合成及表征
  • 2-1-1 主要实验原料及处理方法
  •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1-3 P(nBA-co-St)共聚胶乳的制备
  • 2-1-4 P(nBA-co-St)共聚乳液的测试表征
  • 2-1-5 P(nBA-co-St)共聚乳胶膜的测试表征
  • §2-2 P(nBA-co-St)/PVC 复合胶乳的制备与表征
  • 2-2-1 P(nBA-co-St)/PVC 复合胶乳的制备
  • 2-2-2 P(nBA-co-St)/PVC 复合胶乳的测试表征
  • §2-3 P(nBA-co-St)/PVC 复合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 2-3-1 P(nBA-co-St)/PVC 复合树脂的加工
  • 2-3-2 P(nBA-co-St)/PVC 复合树脂的测试表征
  • §2-4 P(nBA-co-St)-g-PVC 接枝物的测试及表征
  • 2-4-1 P(nBA-co-St)-g-PVC 接枝物的分离与提纯
  • 2-4-2 P(nBA-co-St)-g-PVC 接枝物的测试与表征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苯丙共聚胶乳聚合工艺条件的研究
  • 3-1-1 前言
  • 3-1-2 乳液聚合方法的确定
  • 3-1-3 单体加入方式的选择
  • 3-1-4 乳化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
  • 3-1-5 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的确定
  • §3-2 P(nBA-co-St)接枝VC 的缓聚机理的研究
  • §3-3 P(nBA-co-St)/PVC 复合粒子的表征
  • 3-3-1 P(nBA-co-St)乳胶粒接枝氯乙烯前后粒径分布
  • 3-3-2 P(nBA-co-St)共聚乳胶的形态分析
  • 3-3-3 P(nBA-co-St)/PVC 复合乳胶粒的形态结构
  • 3-3-4 种核比对乳胶粒径的影响
  • §3-4 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 3-4-1 索氏抽提条件的选择
  • 3-4-2 接枝率的测定
  • 3-4-3 抽提液回收液的GPC 表征
  • 3-4-4 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分析
  • 3-4-5 接枝共聚物的核磁分析
  • §3-5 P(nBA-co-St)/PVC 复合树脂的热分析
  • 3-5-1 P(nBA-co-St)共聚胶乳的DSC 分析
  • 3-5-2 P(nBA-co-St)/PVC 复合树脂的DMA 分析
  • §3-6 P(nBA-co-St)原位增韧PVC 的研究
  • 3-6-1 不同核层单体投料比对P(nBA-co-St)/PVC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硬脂酸/硅灰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16)
    • [2].Gelatin/BaTiO_3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电场响应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6(12)
    • [3].轻质高导电镀银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03)
    • [4].纳米碳酸钙-粉末橡胶复合粒子增强增韧聚氯乙烯[J]. 复合材料学报 2012(06)
    • [5].微米羟基磷灰石/钛复合粒子冷喷沉积行为[J]. 金属热处理 2018(11)
    • [6].余甘多糖绿色合成纳米银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响应面优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08)
    • [7].花瓣状Fe_3O_4/Bi_2O_3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J]. 功能材料 2015(11)
    • [8].Fe_3O_4/Bi_2O_3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J]. 中国科技论文 2014(09)
    • [9].熔融制备具有微结构的聚乙烯蜡/分子筛复合粒子[J]. 涂料工业 2013(01)
    • [10].核壳结构聚苯乙烯/银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J]. 表面技术 2011(05)
    • [11].纳米羟基磷灰石/钛复合粒子冷喷沉积行为[J]. 稀有金属 2018(12)
    • [12].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5(01)
    • [13].板状LiNbO_3-Li_3NbO_4复合粒子的水热合成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4].乳液聚合法制备核(二氧化钛)-壳(聚苯乙烯)复合粒子(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08(03)
    • [15].含有乳液粒子和环氧树脂的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J].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16(04)
    • [16].二氧化锰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于防腐涂料的研究[J]. 涂料工业 2009(02)
    • [17].氧化铝/聚甲基丙烯酸复合粒子的抛光性能[J]. 微细加工技术 2008(01)
    • [18].肿瘤热疗化疗联合治疗用温敏磁性复合粒子的磁热性能(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4(05)
    • [19].多波段兼容隐身功能填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0(10)
    • [20].连续法制备羟基化碳纳米管/氧化铁复合粒子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3(08)
    • [21].单粒子与复合粒子散射强度的计算与分析[J]. 半导体光电 2012(01)
    • [22].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J]. 无机盐工业 2012(04)
    • [23].铜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电镀与涂饰 2015(05)
    • [24].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对聚丙烯流变性能的影响[J]. 塑料科技 2010(05)
    • [25].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核壳复合粒子[J]. 应用化学 2012(01)
    • [26].纳米Fe_2O_3/AP/HTPB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火炸药学报 2012(06)
    • [27].双亲高聚物核壳型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紫外、荧光特性[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12)
    • [28].Fe_3O_4@Gd_2O_3:Eu~(3+)磁光双功能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 化学学报 2011(09)
    • [29].纳米核-壳型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1(11)
    • [30].复合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和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06)

    标签:;  ;  ;  ;  ;  

    弹性体的结构设计及其共聚氯乙烯的接枝与增韧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