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重点研究“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类中药冰片对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理作用及相关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并运用相关制剂学手段对复方银杏叶滴丸成型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多次口服给药,考察了不同浓度冰片对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采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单次口服给药,考察了冰片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萜内酯类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及脑组织分布的影响,并运用相关软件对银杏萜内酯四种指标性成分药动学参数加以分析处理;将复方银杏叶制成滴丸,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滴丸制备工艺,并进行了体内外评价。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冰片对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对各项实验数据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冰片和银杏叶提取物共同给药组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脑梗塞率,降低其脑指数和脑含水量,对大鼠行为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药效作用的增加对冰片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日最大给药量为20.46 g·kg-1,配伍冰片组的日最大给药量为15.03 g-kg-1,配伍冰片后小鼠对银杏叶提取物的日最大给药量有所降低。采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初步探索了冰片对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萜内酯主要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影响,采用HPLC-MS/MS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冰片配伍单次给药后,对于银杏萜内酯主要成分GA、GB、GC及BB的AUCC(0-t)、MRT(0-t)、t1/2、CLz/F及Cmax等主要体内药动学参数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对GB的影响最为显著,银杏叶提取物单独灌胃给药后,GB的AUC(0-∞)为10855.79±2453.35μg/L·h、MRT(0-t)为5.80±0.33 h、CLz/F为95.87±20.08 L/h/kg;冰片与银杏叶提取物共同灌胃给药后,G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AUC(0-∞)为16294.98±3268.88μg/L·h、MRT(0-t)为6.66±0.35 h、CLz/F为63.02±9.96 L/h/kg。冰片提高银杏萜内酯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冰片减慢银杏萜内酯的体内消除过程。采用大鼠脑分布动力学实验初步探讨冰片“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的作用,单次给药后,用HPLC-MS/MS测定脑组织中银杏萜内酯主要活性成分的浓度。实验数据经t检验分析,在120 min时间点处,冰片对银杏萜内酯脑分布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各活性成分脑内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GB、GC的浓度促进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冰片可能暂时开启血脑屏障,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提高银杏萜内酯进入脑组织浓度,增强其药效作用。本课题通过L9(34)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复方银杏叶滴丸制备工艺,将复方银杏叶提取物制备成滴丸制剂,选取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10±2℃,滴距4 cm,以PEG 4000:PEG 6000(1:1)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1:4,药液温度为90℃,所制得的滴丸无气泡,丸形圆整,表面光滑,有光泽。复方银杏叶滴丸中银杏萜内酯含量及溶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分别运用FT-IR、DSC以及XRD等手段对复方银杏叶滴丸进行体外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滴丸中,药物以比较均匀的微细晶体或分子状态分散在基质中,滴丸中药物与基质间未发生化学反应,没有形成其他明显化学键,保证了药物的纯度。最后,采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模型对滴丸在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配伍组合物相比,制成滴丸后银杏萜内酯各主要成分生物利用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白果内酯BB的各药动学参数提高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