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蒂豌豆骨移植并腕骨局限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涛,姚忠军[1](2021)在《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的桡侧段,其远、近端膨大,中间部狭窄,在腕关节活动时受到较大的剪切力和折弯力,因而腕舟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腕骨骨折的80%[1]。腕舟骨表面80%由关节软骨覆盖,只有远端的舟骨结节和腰部的背外侧面有少量滋养血管入骨[2]。其近侧70%80%的血供由腰部入骨的血管逆行供应,因此近端骨折后易发生骨的缺血坏死。有学者提出了创伤性缺血坏死(AVN)这一概念,并指出在近端腕舟骨骨折中,诊断和治疗的延误明显增加了AVN的风险[3],这表明新鲜腕舟骨骨折的漏诊率较高,并导致发生骨不连甚至骨坏死的概率增加。
吴欢[2](2020)在《头状骨形态和血供的解剖学基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新鲜腕关节尸体标本,结合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对腕关节和头状骨周围及内部的血管进行显影,探究人类腕关节和腕骨动脉灌注的方法。采用C臂透视和Micro-CT逐一扫描标本,所得数据再通过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立体的可视化模型,观察并测量头状骨的大致形态、血管分布特点和骨内血供模式,探讨日常生活中头状骨缺血性坏死发生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治疗Kienbo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人类新鲜离体的腕关节标本,将所有标本置于C臂下透视,确保每个标本符合实验要求,观察头状骨的大致形态。透视后,解剖并分离出相应的尺动脉和桡动脉,采用恒压灌注装置,在恒温水浴箱内分别从标记好的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配置后的明胶-氧化铅溶液。静置标本24h后,将所有灌注后的标本逐一置于C臂和Micro-CT下扫描,观察腕关节和头状骨的血管分布特点,所得分析数据再通过Mimics20.0软件重建出头状骨和月骨三维立体的可视化模型,进一步观察头状骨和月骨的形态及头状骨周围主要血供来源和骨内血管走行特点,测量并比较每个标本头状骨和月骨的长度、宽度、厚度及近端关节面的直径、弧长和弧高,记录头状骨滋养血管孔的大致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灌注前通过C臂透视,可清楚的观察到头状骨的大致形态,其中F型头状骨9例(占75%),S型头状骨3例(占25%),V型头状骨0例;灌注后通过C臂透视,可大致观察到腕关节的血管分布,腕关节的血管网主要由桡动脉、尺动脉和骨间前动脉的分支组成,并分别通过掌背侧弓的分支相互吻合。(2)通过Micro-CT断层扫描,可大致观察到头状骨骨内血管走行特点,滋养血管通常是从头状骨远端的掌侧或背侧进入骨内,再逆行走向至头状骨近端。断层图像显示,头状骨内部至少有1条主干血管穿行于整个头状骨,通过形成细小的血管分支再向头状骨其它区域供血。(3)根据Mimics20.0软件大致重建出腕关节周围血管分布的三维立体图像,可以发现头状骨周围的血供来源于掌侧和背侧,其中以背侧供血为主,而头状骨背侧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前臂的骨间前动脉及其分支。(4)通过Mimics20.0软件分别重建出头状骨和相邻月骨的三维立体图像,测量相关参数后得出,头状骨长度(16.30±0.43)mm、宽度(9.75±0.76)mm、厚度(11.52±0.38)mm和近端关节面横向外径(9.87±0.45)mm、弧长(14.30±0.50)mm、弧高(5.43±0.31)mm及前后外径(9.83±0.75)mm、弧长(13.10±0.36)mm、弧高(5.16±0.21)mm;月骨长度(6.80±0.42)mm、宽度(7.90±0.67)mm、厚度(11.62±0.53)mm和近端关节面横向外径(9.47±0.51)mm、弧长(11.80±0.76)mm、弧高(4.13±0.31)mm及前后外径(11.63±0.55)mm、弧长(16.43±1.05)mm、弧高(5.23±0.57)mm。两者参数比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5)根据Mimics20.0软件重建头状骨骨内的血管三维图像显示,头状骨背侧和掌侧的滋养孔数分别为(5.8±3.2)个、(4.4±1.8)个,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9);头状骨远端和近端的滋养孔数分别为(7.2±2.6)个、(3.0±1.6)个,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头状骨表面的滋养孔主要集中在头状骨表面中外1/3处,头状骨最远端滋养血管的入口点大约分布于距头状骨基底部2.2mm处。结论(1)采用明胶-氧化铅溶液对新鲜离体腕关节标本进行血管灌注,结合Micro-CT断层扫描和Mimics软件三维重建的功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腕关节和头状骨的大致形态、血管分布和骨内血管走行的特点,为临床和科研上研究腕关节疾病的机理提供了解剖学依据。(2)滋养头状骨的血供来源较为丰富,主要以背侧供血为主,而头状骨近端供血模式类似于舟骨和月骨,主要以远端滋养血管逆行供血为主,这是可能导致临床上头状骨近端缺血性坏死更为常见的主要原因。(3)基于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后,对头状骨和相邻月骨部分参数的三维测量显示,头状骨和月骨在形态学上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头状骨表面的滋养孔主要集中在头状骨表面中外1/3处,头状骨最远端滋养血管的入口点大约分布于距头状骨基底部2.2mm处。因此,目前临床上采用头状骨截骨治疗早期Kienbock病和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ock病,具有很大程度的可行性。
许育健[3](2020)在《新型足部四角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基于数字化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骨内滋养血管的灌注技术,以红色氧化铅(pb3o4)为造影剂,应用Micro-CT对跗舟骨内滋养血管进行显微成像,探讨足跗舟骨骨内血供模式以及建立足跗舟骨内血供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在跗舟骨血供三维模型中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新型足四脚融合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与空心拉力螺钉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时对舟骨血供的影响,为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内固定的选择提供解剖依据。最后通过新型足四脚融合器的初步临床应用来探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部分足舟骨内血供的显微解剖研究选取7具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将红色氧化铅(Pb3O4)通过腘动脉进行加压灌注后,解剖足舟骨置于Micro-CT下扫描,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研究足舟骨内血供的分布模式,并对足舟骨骨内滋养血管分布及滋养血管管径等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将7具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的足舟骨内血供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拟合,并建立距舟关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新型足四脚融合器与空心拉力螺钉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通过可视化观察对比两种内固定对血供的影响。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自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Müller-Weiss病患者19例,男6例,女13例,年龄27~59岁,平均34.6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5年,术前按Maceira分期法:Ⅲ期11例,Ⅳ期8例;术中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行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评价指标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影像学评估采用足负重侧位X线片测量Meary角、跟距角和跟骨倾斜角;负重前正位片(AP位)第一跖骨距骨角、距舟关节覆盖角和跟距角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第一部分足舟骨内血供的显微解剖研究同过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出跗舟骨内血供模型,显示其骨内滋养血管主要表现为主干滋养动脉(1~2支)贯穿背侧和跖侧,并向四周呈树枝状辐射,其跗外侧滋养动脉分布最少,而舟骨中央因其主干滋养动脉存在,且末梢小血供分布较多。解剖参数测量:(1)滋养孔数目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2564,P<0.05);其中背侧组滋养孔分布最多(9.3±1.8)与跖侧组、跗外侧组、内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跗外侧组滋养孔分布最少(4.1±1.2)与背侧组、跖侧组和内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滋养孔直径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9676,P>0.05)。(3)滋养血管直径的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5602,P>0.05)。本研究构建了跗舟骨内的血供模式,并拟合出舟骨的血供富集区域与少血管区域,将跗舟骨血供3D模型与新型足四角融合器、空心螺钉等拟合,显示四脚固定器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对血供的破坏较螺钉小。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19例患者术后获3~1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5±3.90)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5个月关节未融合,二期再次行四脚融合器固定加自体骨植入后关节融合成功外,其余18例患者均全部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愈合时间为(11.5±3.62)周,术后无内固定松动及术后感染,无邻近关节的退变。其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相关影像学评价指标均有显着提升(P<0.05)。【结论】第一部分足舟骨血供的数字解剖研究足舟骨的骨内血供依赖背侧或跖侧进入的主干滋养动脉,其主干的损伤容易导致舟骨的血供发生障碍;同时在末梢滋养血管分布上,其跗外侧较少,在舟骨血供受损的情况下,跗外侧缺乏血管吻合来代偿,更容易导致局部的骨缺血坏死。同时,将跗舟骨血供3D模型与新型足四角融合器、空心螺钉等拟合,显示四脚固定器在距舟关节融合术中对血供的破坏较螺钉小。第二部分新型足四脚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镍钛记忆合金四脚融合器行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临床疗效确切,手术操作简便,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临床值得推广。
许育健,徐永清,罗浩天,何晓清,张旭林,赵万秋,吴欢,袁礼波[4](2020)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豌豆骨血供及带蒂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行性的解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豌豆骨及其血供进行解剖观测,为临床带蒂豌豆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缺血性坏死(Kienb?ck病)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2具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从尺动脉或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溶液后,行Micro-CT扫描并采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图像。观察豌豆骨及月骨形态,测量二者纵径、横径及厚度;观察豌豆骨周围血供,其近端、远端、桡侧及尺侧滋养孔分布情况,记录滋养孔数量、直径;测量豌豆骨移位时可选择的血管蒂(尺动脉干分支、腕上皮支、腕上皮支降支和掌深支返支)相关解剖参数,包括血管蒂起始处外径及血管蒂至豌豆骨、月骨距离。结果三维测量显示豌豆骨厚度与月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9,P=0.109),纵径与横径均明显小于月骨(t=6.653,P=0.000;t=6.265,P=0.000)。豌豆骨尺、桡侧和远、近端表面均有滋养血管。其中,豌豆骨近端滋养孔数量明显多于远端(P<0.05),但近端、远端、桡侧和尺侧滋养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掌深支返支血管蒂起始处外径明显小于腕上皮支、腕上皮支降支(P<0.05);其余血管蒂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蒂至豌豆骨、月骨距离除尺动脉干分支与掌深支返支比较、腕上皮支与腕上皮支降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豌豆骨近端及尺侧滋养血管丰富,因此带蒂豌豆骨移位术中游离豌豆骨时应尽量避免过多剥离近端和尺侧软组织;宜选择带尺动脉腕上皮支及其降支蒂的豌豆骨移位治疗晚期Kienb?ck病。
屈晓龙,陈天逸,郑博,曹宗锐,蒋涛[5](2020)在《月骨无菌性缺血坏死(Kienbock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背景:Kienbock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其发病机制不明,由于腕骨关节面周围软组织少,所致血供差,进行性坏死多不可逆。早期特异性差,临床诊断率低,晚期致畸致残率高。临床诊疗复杂,报道术式繁多,暂无相关指南推荐较好治疗方案。目的:综述Kienbock病的相关发生机制、分期及临床诊断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近年来Kienbock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各种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至2019年发表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Kienbock病,月骨,坏死",英文检索词为"Kienbock’s disease,lunate bone,necrosis,mechanism,treatment"。共检索到900余篇文献,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摘选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Kienbock病的致病机制不明,病因学复杂,学术界多认为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及个体因素引起,需进一步研究;②Kienbock病的分期临床广泛使用Lichtman分期,最新在关节镜上有部分突破,可望形成新的分期标准,其通过X射线、CT或MRI结合"三联征"多可诊断,早期特异性差,漏诊率高,需注意与腕部疾病鉴别;③早期保守治疗,晚期术式有带蒂血管骨移植、肌腱填塞、桡骨截骨、舟骨-大-小多角骨间关节融合、近排腕骨切除、骨水泥假体置换等,随访疗效差异大,无绝对完美方案。
张思迪[6](2018)在《回顾性研究骨瓣移植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系统性回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运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7例(26髋),所选择病例均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有明确激素治疗病史,并且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支持股骨头坏死诊断。判定患者股骨头坏死严重程度采用ARCO分期方法,其中股骨头坏死Ⅱ期病例16髋;Ⅲ期病例10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如实记录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记录VAS疼痛综合评分;根据术后X线片复查情况,评估股骨头坏死有无进展;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整体手术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入选患者全部获得8-25个月的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71.7±9.8分(范围52-83分)提高至术后的88.9±9.3分(范围56-100分),优良率为84.6%;其中股骨头坏死Ⅱ期16髋,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78.7±2.9分(范围74-83分)到术后92.1±6.8分(范围79-100分),优良率为87.5%;股骨头坏死Ⅲ期10髋,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0.6±6.0分(范围52-68分)至末次随访83.6±10.4分(范围56-94分),优良率为80%。患者VAS疼痛综合评分由术前的5.8±1.5分降低至术后1周的2.5±1.7分。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股骨头形态较术前明显改善者21髋(80%),未显示改变者3髋(11.5%),仅2髋再次出现塌陷(7.7%)。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总体得分为88.8±7.1分。结论:经过带血管蒂骨瓣移植联合多孔钽金属棒植入的手术方式治疗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显着的改善,运用这种治疗方式可有效延缓股骨头坏死病情进一步进展,延缓甚至避免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保髋手术方法。
周海振,杜娟娟,白杰,田钊,许玉本[7](2018)在《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并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局限性融合腕舟头关节并掌长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5-10诊治的10例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采用腕背侧入路摘除坏死的月骨,切除桡骨茎突植骨于舟头关节间隙,用Herbert钉固定舟头关节,取掌长肌腱团填塞月骨空隙。结果术后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018)个月。所有患者腕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腕骨高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未发现腕关节炎。X线片显示腕部舟头关节局部融合满意,融合时间平均9.2周。末次随访时患侧手握力35.6 kg,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47.0°,掌屈平均55.0°,尺偏平均28.0°,桡偏平均9.0°。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标准评定:优4例,良4例,可2例。结论采用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局限性融合腕舟头关节并掌长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可有效缓解腕部疼痛,提高腕部握力,改善腕关节的活动范围。
肖国栋,王震[8](2016)在《Kienb?ck病的病因病理研究及治疗进展》文中提出通过对Kienb?ck’s病的病因病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其病因主要有尺骨高度变异、月骨形态变异、桡骨远端腕关节面尺偏角、血管因素、全身因素高凝血症、动脉灌流减少及静脉血淤滞;临床分期主要是Lichtman分期的Ⅰ、Ⅱ、Ⅲ、Ⅳ期,并按分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朱勇[9](2016)在《掌长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月骨缺血性坏死又称为Kienbock病、月骨骨软骨炎、骨软骨病、骨软化症、无菌性坏死等,是腕关节组成骨缺血性坏死中最常见的腕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对腕月骨缺血性坏死病因仍存在认识盲区,腕月骨无菌坏死是手腕重要致残病种,如何提高腕月骨无菌坏死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重要课题。本课题按X线Lichtman分期标准[1]严格筛选月骨坏死Ⅲ、Ⅳ期病例46例,治疗效果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2]进行评定,探讨掌长肌腱
朱勇[10](2014)在《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远期疗效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肌腱团填塞术方法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以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坏死月骨摘除后的空隙,通过腕背侧入路,术中切开腕背侧周围韧带,向两侧拉开伸指肌腱,切取桡侧腕短伸肌腱尺侧半或桡侧半,摘除月骨后,将肌腱腱膜团填塞。腕背侧入路,可避免损伤腕部重要血管、神经,通过缝合固定肌腱团及掌背侧月骨关节囊,能有效增加肌腱机化后的支撑力,减少月骨摘除后头状骨下沉等腕骨排列紊乱问题,减轻和消除腕关节疼痛。作者认为本术式对于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势。并可为患腕早期进行功能练习创造条件、避免长期的关节固定导致的关节僵直、改善腕关节功能的目的。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月骨无菌性坏死住院患者46例,均符合X线Lichtman分期标准Ⅲ、Ⅳ期病例。将46例患者按照分期标准分为Ⅲ、Ⅳ期组,分别行月骨摘除术+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各组分别进行术前腕关节功能与术后远期(手术3年后)腕关节功能的对比,腕关节功能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并对该术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术治疗病例共46例。Ⅲ期组23例,其中男18例,女5例,20岁-40岁12例,41岁~60岁8例,61岁~75岁3例;Ⅳ期组病例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20岁~40岁9例,41岁~60岁12例,61岁~75岁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病情分期等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术后随访36~72个月,平均54个月。Ⅲ期组手术前患腕掌曲、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2.0°、30.0°,手术3年后患腕掌曲、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40.5°、47.5°,Ⅳ期组手术前患腕掌曲、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22.5°、21.5°,手术3年后患腕掌曲、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29.5°、35.0°。对于Ⅲ期组手术病例,通过肌腱团填塞术,可明显提高患腕运动功能,对于Ⅳ期组手术病例,患腕运动功能有所好转,但没有Ⅲ期组手术病例疗效显着。Ⅲ期组病例手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21.73%,手术3年后患腕功能优良率为78.26%,优良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于Ⅳ期组病例手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8.69%,手术3年后患腕功能优良率为13.04%,优良率提高不明显。说明月骨摘除肌腱团填塞术对于月骨缺血性坏死晚期Ⅲ期的患者远期疗效明显,对于Ⅳ期的患者远期疗效提高不明显。结论:1、肌腱团填塞因月骨摘除后造成的空隙,有其解剖学基础,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保证了腕关节的稳定和功能,有利于腕关节的应力传导,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2、采用肌腱团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能有效地缓解患者腕部疼痛程度,改善握力,增强腕关节活动度,保持正常腕高,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隆,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3、缩短了患腕的固定时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月骨坏死摘除后的空隙导致的腕部功能僵直,疗效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是治疗月骨无菌坏死Ⅲ、Ⅳ期病例的最佳方法。4、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手术操作简便,对腕部其余腕骨血运破坏少,并发症少,可有效的延缓或阻止月骨无菌性坏死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所造成的并发症的出现,可普遍进行推广,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Ⅲ、Ⅳ期病例的较好的方法。
二、带蒂豌豆骨移植并腕骨局限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蒂豌豆骨移植并腕骨局限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1)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带血管蒂的骨移植 |
2 带血管蒂的骨移植 |
3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 |
4 舟骨置换术 |
5 骨块切除术 |
6 关节融合术 |
(2)头状骨形态和血供的解剖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头状骨缺血性坏死的诊疗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自评表 |
致谢 |
(3)新型足部四角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基于数字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足舟骨骨内滋养血管灌注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部分 镍钛记忆合金四脚固定器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分析 |
2.1 临床资料 |
2.2 临床效果 |
2.3 讨论 |
2.4 典型病例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原发性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学位论文自评表 |
(5)月骨无菌性缺血坏死(Kienbock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评估 |
1.5 数据的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Kienbock病的相关因素 |
2.1.1 解剖学因素 |
2.1.2生物力学因素 |
2.1.3 个体因素 |
2.2 临床分期 |
2.3 临床诊断 |
2.4 治疗方案 |
2.4.1 保守治疗 |
2.4.2 手术治疗 |
3 总结Conclusions |
(6)回顾性研究骨瓣移植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患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3.评价方法 |
3.1 髋关节功能评价 |
3.2 疼痛评分 |
3.3 影像学评估 |
3.4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
4. 随访计划 |
5.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并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8)Kienb?ck病的病因病理研究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病因 |
1.1 尺骨高度变异 |
1.2 月骨形态 |
1.3 桡骨远端腕关节面尺偏角被认为与Kienb?ck’s病有相关性 |
1.4 血管因素 |
2 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 |
3 临床分期 |
4 治疗 |
(9)掌长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2手术方法 |
1.3随访 |
2结果 |
3讨论 |
(10)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远期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带蒂豌豆骨移植并腕骨局限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 [1]腕舟骨骨不连伴骨坏死的治疗进展[J]. 刘海涛,姚忠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01)
- [2]头状骨形态和血供的解剖学基础[D]. 吴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3]新型足部四角融合器治疗足舟骨缺血坏死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基于数字化技术[D]. 许育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4]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豌豆骨血供及带蒂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行性的解剖研究[J]. 许育健,徐永清,罗浩天,何晓清,张旭林,赵万秋,吴欢,袁礼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05)
- [5]月骨无菌性缺血坏死(Kienbock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J]. 屈晓龙,陈天逸,郑博,曹宗锐,蒋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03)
- [6]回顾性研究骨瓣移植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D]. 张思迪.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7]Herbert钉内固定联合植骨并肌腱团填塞治疗Lichtman Ⅲb期月骨缺血性坏死[J]. 周海振,杜娟娟,白杰,田钊,许玉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01)
- [8]Kienb?ck病的病因病理研究及治疗进展[J]. 肖国栋,王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1)
- [9]掌长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的疗效研究[J]. 朱勇. 实用医技杂志, 2016(01)
- [10]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远期疗效的研究[D]. 朱勇. 山西医科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