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凋亡融合蛋白TRAIL-Fc在CHO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重组凋亡融合蛋白TRAIL-Fc在CHO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由Wiley于1995年首次克隆并鉴定的一个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TNF家族新成员。TRAIL对正常细胞无毒害作用,能够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因此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目的:本论文通过高密度培养CHO工程细胞株获得重组TRAIL-Fc融合蛋白,建立TRAIL-Fc纯化中试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为TRAIL-Fc最终应用于临床进行肿瘤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 CHO工程菌无血清驯化:通过逐步降低血清和直接降血清两种驯化方法获得可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稳定生长的细胞株。为提高细胞株生长密度和活率对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添加物优化。(2) 5L反应器培养:采用分批补料式培养,研究温度、pH、溶氧控制及细胞生长代谢情况,探索CHO-TFc在5L反应器中的发酵工艺。TRAIL-Fc融合蛋白纯化工艺: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CM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并对目的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研究。(3) TRAIL-Fc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采用MTT法检测TRAIL-Fc融合蛋白体外对多株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H22小鼠肝癌模型,检测TRAIL-Fc融合蛋白对体内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1)最终确定以逐步降血清法对CHO-TFc细胞株进行悬浮驯化,获得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稳定悬浮生长的细胞株。(2)对无血清培养基进行优化,选择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20ng/mlIGF-1。(3) 5L反应器发酵工艺研究,以葡萄糖浓度及细胞密度为参数来确定补料策略。细胞以2.0×106cell/ml的密度接种,生长期葡萄糖浓度控制为2g/L,当细胞密度达到6-8×106cell/ml时,降温至32℃进行表达,控制残糖量为0.5g/L,最终发酵表达量为80-100mg/L。(4)建立稳定的纯化工艺,纯度可达90%以上。质谱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RAIL-Fc融合蛋白结构正确。体内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TRAIL-Fc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肿瘤生长抑制的作用,且其在体内的半衰期明显延长。结论:成功完成CHO-TFc工程菌株悬浮驯化,建立5L发酵及纯化工艺,获得高纯度的TRAIL-Fc融合蛋白,并对制备的目的蛋白进行了体内外活性检测,证实了其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一、 TRAIL 的研究进展
  • 1.1 TRAIL 结构及其功能
  • 1.2 TRAIL 受体
  • 1.3 TRAIL 诱导细胞凋亡机制
  • 1.4 重组TRAIL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TRAIL 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二、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概况
  • 2.1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应用
  • 2.2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问题及对策
  • 2.3 促蛋白表达策略
  • 三、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及CHO 细胞培养
  • 3.1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
  • 3.2 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及其主要补充因子
  • 3.3 CHO 细胞的无血清培养
  • 四、 本课题立题依据、目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CHO 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 前言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株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
  • 2.1.4 材料和仪器
  • 2.1.5 主要溶液配方
  • 2.2 细胞培养方法
  • 2.2.1 细胞复苏
  • 2.2.2 换液
  • 2.2.3 传代
  • 2.2.4 细胞冻存
  • 2.3 CHO-TFc 无血清驯化培养
  • 2.3.1 逐步降血清
  • 2.3.2 直接降血清
  • 2.3.3 无血清培养条件优化
  • 2.4 CHO-TFc 分批补料式培养
  • 2.4.1 种子细胞培养
  • 2.4.2 5L 反应器培养
  • 2.4.2 反应器参数操作及控制
  • 2.5 分析方法
  • 2.5.1 细胞计数
  • 2.5.2 葡萄糖浓度测定
  • 2.5.3 融合蛋白表达量测定
  • 2.6 结果
  • 2.6.1 细胞无血清驯化过程
  • 2.6.2 无血清培养条件优化
  • 2.6.3 细胞5L 反应器分批补料式培养
  • 2.7 讨论
  • 第三章 TRAIL-Fc 纯化工艺
  • 前言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3.2 方法
  • 3.2.1 超滤、浓缩
  • 3.2.2 Protein A 亲和层析纯化
  • 3.2.3 CM Sepharose f.f 层析实验法
  • 3.3 纯化蛋白理化性质检测
  • 3.3.1 SDS-PAGE 凝胶电泳检测
  • 3.3.2 蛋白含量测定 Lowry 法
  • 3.3.3 分子量测定
  • 3.3.4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 3.3.5 糖基化检测
  • 3.4 结果及讨论
  • 3.4.1 超滤
  • 3.4.2 融合蛋白的Protein A 亲和柱层析
  • 3.4.3 融合蛋白的CM 柱层析
  • 3.4.4 分子量结果
  • 3.4.5 免疫印迹结果
  • 3.4.6 糖基化分析
  • 3.5 讨论
  • 第四章 TRAIL-Fc 的活性检测
  • 前言
  • 4.1 实验材料
  • 4.1.1 细胞株
  • 4.1.2 试剂
  • 4.1.3 材料和仪器
  • 4.1.4 实验动物
  • 4.2 方法
  • 4.2.1 体外抗肿瘤活性
  • 4.2.2 体内抗肿瘤活性
  • 4.3 结果
  • 4.3.1 TRAIL-Fc 融合蛋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 4.3.2 TRAIL-Fc 融合蛋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CHO细胞生产蛋白糖基化影响的研究[J]. 科技风 2020(23)
    • [2].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J]. 科技风 2020(21)
    • [3].人血清白蛋白-白介素-2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05)
    • [4].Plackett-Burman和响应面法优化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关键营养成分[J]. 化工管理 2017(27)
    • [5].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出现疑似异常反应1例报道[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4)
    • [6].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O细胞的细胞毒性实时动态研究[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5(05)
    • [7].生物反应器不同搅拌速度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及对悬浮培养CHO细胞的影响[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11)
    • [8].三类钠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CHO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9].CHO细胞体外微核高内涵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癌变·畸变·突变 2011(01)
    • [10].聚乙烯亚胺修饰的白蛋白微泡转染CHO细胞实验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11].平安集团CHO蔡方方:平安这样管理180万人[J]. 中国企业家 2019(06)
    • [12].CHO细胞表达系统启动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11)
    • [13].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冻干参考品的研制[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11)
    • [14].30L生物反应器培养重组CHO细胞生产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0(04)
    • [15].谷氨酰胺和天冬酰胺对CHO细胞生长、代谢及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04)
    • [16].CHO细胞微核的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方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7].重组人尿激酶原在CHO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纯化[J]. 生物加工过程 2012(05)
    • [18].悬浮培养CHO细胞生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条件的优化[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26)
    • [19].生物反应器培养分泌重组人干扰素β1a的CHO细胞工艺的建立[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10)
    • [20].表达含前S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重组CHO细胞株的建立和特性检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1].以CHO细胞为基质的重组单克隆抗体生产中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化[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3)
    • [22].CHO细胞源性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食药用菌活性提取物筛选[J]. 食用菌学报 2015(01)
    • [23].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过表达CHO细胞的建立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09)
    • [24].吸附无细胞百白破-重组乙型肝炎(CHO细胞)联合疫苗的中试工艺[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9(10)
    • [25].CHO工程细胞(11G-S)悬浮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8)
    • [26].CHO细胞中性红试验参数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 [27].信号肽对O型口蹄疫病毒重组表位蛋白在CHO中表达及分泌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学 2020(03)
    • [28].CHO细胞表达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工艺优化[J]. 工业微生物 2020(02)
    • [29].人乙酰肝素酶稳定表达CHO细胞株的建立[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4(05)
    • [30].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工艺优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4)

    标签:;  ;  ;  ;  ;  

    重组凋亡融合蛋白TRAIL-Fc在CHO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