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吲哚菁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癌,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吲哚菁绿试验
吲哚菁绿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张宏伟,唐强,李振榕,陈瑞[1](2019)在《吲哚菁绿试验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评分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试验在预测巴塞罗那肝癌分期系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 PHLF)中的价值。方法 179例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术后5 d发生PHLF 49例为PHLF组,未发生PHLF 130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大范围肝切除术比率及术前ALBI评分、ICG试验15 min代谢率(ICG test at 15 min, ICG-R1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ALBI评分、ICG-R15预测PHLF发生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大范围肝切除术比率(53.17%)、术前ALBI评分[(-2.31±0.75)分]、ICG-R15[(9.20(5.45,14.55)%]较对照组[16.15%、(-2.83±0.63)分、5.90(3.70,8.48)%]高(P<0.05),PT[(16.18±3.36)s]较对照组[(13.53±1.56)s]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延长(OR=1.690, 95%CI:1.355~2.108,P<0.001)、大范围肝切除术(OR=6.946, 95%CI:2.816~17.130,P<0.001)、ALBI>-1.39分(OR=3.009, 95%CI:1.322~7.264,P=0.009)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ALBI评分(最佳截断值为-2.387分)联合PT(最佳截断值为15.550 s)预测小范围肝切除术患者发生PHLF的AUC[0.839(95%CI:0.742~0.936,P<0.001)]高于ICG-R15(最佳截断值为7.950%)联合PT[0.771(95%CI:0.642~0.900,P<0.001)](P<0.05)。结论术前ALBI评分>-1.39分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危险因素,ALBI评分联合PT预测小范围肝切除术BCLC分期B期肝癌患者发生PHLF的效能优于ICG-R15联合PT。(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楚斯,钟跃思,陈署贤,潘卫东[2](2019)在《吲哚菁绿近红外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吲哚菁绿组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胆道荧光造影的21例患者。2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吲哚菁绿组手术时间为70(57,84)min,术中出血量为5(2,1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2(61,92)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2组手术时间(Z=-0.535,P=0.593)和术中出血量(Z=-0.251, P=0.8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胆总管损伤、肝总管损伤、胆囊管撕裂等情况,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瘘、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吲哚菁绿组21例患者肝外胆管全部显像成功,造影成功率为100%(21/21);造影图像准确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的解剖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无偏差,造影准确率为100%(21/21)。吲哚菁绿造影用药过程中无出现药物过敏现象以及其它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及术后并发症的增加,且较高的造影成功率及准确率有助于术者更好地判断胆道解剖结构。(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方驰华,LU,Qiping,LAU,Wanyee[3](2019)在《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指南(2019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可以从叁维的形态解剖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侦测,从而导航肝癌解剖性、功能性、根治性的肝切除术,临床应用证明其有重要的诊疗价值,此项技术现已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规范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叁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流程;(2)ICG分子荧光成像的机制及应用流程;(3)叁维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床应用;(4)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能从分子、细胞水平层面实现肿瘤边界界定、肝段和肝叶切除切线的确定;微小病灶或转移灶的侦测;术中根据肝脏肿瘤的荧光信号特点,结合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可初步判定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分化程度;肝切除后对肝断面进行残留肿瘤病灶和胆漏的检测。计算机辅助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为肝脏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字智能化外科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亦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肝脏肿瘤的精准诊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4](2019)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和术前、术后1周的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肝功能为Child A级的35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 A级者有28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1.9±2.6)%,术后为Child B级的患者有7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8.8±3.9)%。术后Child分级由A级转变为B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估时,对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联合检查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李海军,陈南征,张广健,贾卓奇,付军科[5](2019)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确定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确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8年采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进行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确定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5.0岁(43~72岁),所有患者均为肺小结节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叁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评估结节位置、靶肺段肺结构、段间平面,术中靶肺段动脉及支气管离断后,通过静脉注射吲哚菁绿,采用荧光腔镜确定靶肺段边界,并用电凝标记,观察荧光显影起始时间、荧光有效对比时间、荧光持续时间及段间平面确定时间。结果:对所有患者成功进行了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靶肺段段间平面。注射吲哚菁绿后,荧光显影起始时间为14 s(10~17 s),荧光有效对比时间为87 s(75~100 s),荧光持续时间为240 s(190~280 s),段间平面确定时间为46 s(37~54 s),沿标记线处理段间平面后肺组织无明显漏气,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持续性漏气。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能够有效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的确定,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梁伟俊,吕泽坚,严倩,张杰,胡伟贤[6](2019)在《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近红外-吲哚菁绿(NIR-ICG)成像系统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专业组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完成腹腔镜淋巴结清扫后,在行肠-肠吻合前及完成吻合后使用NIR-ICG成像系统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记录患者术中非计划处置,术后30天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42例患者中,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8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2例。所有患者术中可见血运显影良好,无一例患者因血运不佳而重新吻合,行预防性造口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1例,所有患者未见发生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应用NIR-ICG成像系统辅助判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吻合口血运情况,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更进一步证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9年05期)
陈志明,雷军荣,秦军,付锐[7](2019)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ICGA)的优点及不足。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夹闭术治疗的291例(共334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根据ICGA结果及时调整动脉瘤夹闭的方法,术后结合DSA或CTA证实夹闭效果。结果术中ICGA结果显示所有动脉瘤均不显影。剪开或穿刺的复杂动脉瘤97例,其中11例(11.3%)仍有再出血,经调整动脉瘤夹后出血停止。术后CTA或DSA检查无动脉瘤显影。结论 ICGA阴性不能作为动脉瘤夹闭完全的评判标准,夹闭后瘤顶的穿刺或切开后无出血方能确定动脉瘤夹闭完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牛高丽,赵华[8](2019)在《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ICG@MSNs)并探讨其对宫颈癌He La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模板法合成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并物理包载光热剂吲哚菁绿(ICG),制备具有光热效应的ICG@MSNs,并将其应用到He La细胞的体外研究中。结果:ICG@MSNs的粒径约200 nm,粒径均一,为形态规则的球形。ICG@MSNs与单纯的ICG具有类似的光热效应。细胞内吞实验显示,ICG包载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后更易被肿瘤细胞内吞,进而发挥光热作用杀死宫颈癌He La细胞;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808 nm激光照射下ICG@MSNs对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增加,可以显着杀死宫颈癌He La细胞。结论:ICG@MSNs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同时具有良好的产热性能,肿瘤光热治疗效果明显,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前景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章焱华,李文祥,桑剑锋[9](2019)在《吲哚菁绿荧光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是当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对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1])。当前,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标准方法主要有放射性核素法、染料法与两者联合法。染料法操作方法较为简单,(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星,李嘉根,胡贤杰,张松泽,陈鲧[10](2019)在《腔镜下吲哚菁绿与纳米炭显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手术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镜下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中央区淋巴结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连续经胸乳切口行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两组。ICG组(n=33)术中于患侧甲状腺腺体内注射ICG,在荧光腔镜下寻找并切除荧光显影的中央区淋巴结。纳米炭(CN)组(n=37)于患侧甲状腺腺体内注射CN混悬液,在腔镜下寻找并切除黑染的中央区淋巴结。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数量、术后声音嘶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相关指标。结果:ICG组手术费用[(8 747.4SymbolqB@388.7)元vs.(10 306.3SymbolqB@432.3)元,t=-2.143,P=0.02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例数(1 vs. 9,χ~2=4.837,P=0.028)少于CN组,中央区淋巴结切除数量[(6.1SymbolqB@2.1)vs.(4.0SymbolqB@2.3),t=-1.930,P=0.044]多于C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声音嘶哑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ICG示踪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是安全、有效的,与CN相比,中央区淋巴结切除多、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少,且手术费用低,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吲哚菁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吲哚菁绿组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胆道荧光造影的21例患者。2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团队完成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无中转开腹。吲哚菁绿组手术时间为70(57,84)min,术中出血量为5(2,10)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2(61,92)min,术中出血量为5(5,10)ml,2组手术时间(Z=-0.535,P=0.593)和术中出血量(Z=-0.251, P=0.8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胆总管损伤、肝总管损伤、胆囊管撕裂等情况,术后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瘘、腹腔感染、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吲哚菁绿组21例患者肝外胆管全部显像成功,造影成功率为100%(21/21);造影图像准确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的解剖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无偏差,造影准确率为100%(21/21)。吲哚菁绿造影用药过程中无出现药物过敏现象以及其它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会造成手术时间延长及术后并发症的增加,且较高的造影成功率及准确率有助于术者更好地判断胆道解剖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吲哚菁绿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昊,张宏伟,唐强,李振榕,陈瑞.吲哚菁绿试验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测作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2].王楚斯,钟跃思,陈署贤,潘卫东.吲哚菁绿近红外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新医学.2019
[3].方驰华,LU,Qiping,LAU,Wanyee.计算机辅助联合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和手术导航中的应用指南(2019版)(英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张慧明,杨威,刘紫琳,黄芳,陈泽峰.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李海军,陈南征,张广健,贾卓奇,付军科.吲哚菁绿荧光显像在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段间平面确定中的初步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9
[6].梁伟俊,吕泽坚,严倩,张杰,胡伟贤.近红外-吲哚菁绿成像系统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评估吻合口血运情况的应用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
[7].陈志明,雷军荣,秦军,付锐.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8].牛高丽,赵华.载吲哚菁绿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构建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9].章焱华,李文祥,桑剑锋.吲哚菁绿荧光技术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9
[10].张星,李嘉根,胡贤杰,张松泽,陈鲧.腔镜下吲哚菁绿与纳米炭显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手术中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