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人平耕地只有1.09亩,低于全国1.78亩/人的水平。长期以来,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生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变化,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在这有限的土地上,农民难以脱贫致富,难以推进“三化”进程,如何将这强大的人口压力转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目前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如何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自1987-2006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动态做了一些比较分析,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湖南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重点调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湖南GDP的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城镇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正是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对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问题的研究就具有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存量大、增速快,据估算湖南省目前尚有14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合理转移,将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消除一些不利因素,进行制度创新,同时,要充分发挥湖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过去以来的专家、学者进行过较为深奥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启示,同时从传统理论的研究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得到了一些启发,本人认为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减缓、增速、下降,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虽然现在还存在着一些政策障碍、农民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将不断得到改善。政府作为农民合理流动的促进器,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用的同时,要做好宏观调控规划,从湖南目前劳动力转移的人员结构及发展速度来看,已转移人员中16-20岁人员占26.8%,自2002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18.7%,这是一个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经验不相符的现象。农村青年农民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其受教育的时间会缩短,不利于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数量要有一个限度,否则会出现新的社会矛盾。进行合理引导、改善政策环境、建立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