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定国
(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中兴小学巴中636000)
【摘要】:本文指出了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学习、人际关系、青春期、逆反等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培训、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设立学生信箱、设立心理咨询室几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我校属农村学校,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既要管理班务又兼心理辅导。从教13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者,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增多,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新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曾在我校做过如下调查:此项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由七年级两个班,八年级三个班组成,共计252人。学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问题设置:1.是否听说过心理咨询?七年级有76.5%的学生听说过,八年级有87.2%的学生知道.大体比例相当。男生有65%听说过,女生有67%有此概念。此结果说明心理咨询这项工作在农村中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或其影响深度是不够的。2.当身边有一个心理咨询人员时,你们最想从咨询人员那里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想知道:“长大后我能不能成才”.“怎样才能让别的同学喜欢我”,“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想知道“我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我怎样做就是心理健康”等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有这样要求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很关心自己的未来.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遇到了许多诸如人际关系、自信心问题等方面的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家长、心理学工作者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比较突出。.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家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20%注意力不集中;63%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没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责备、嘲笑、歧视而引起心理紧张;9%基础比较差;2%智力因素。(注:本材料来自本学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见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品质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神经衰弱、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经调查有21%的学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极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那么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哪些呢?
1、与同学关系:我曾做过这样的问卷:问卷内容中有三个问题。1、你有几个知心朋友?2、你的朋友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3、朋友在一起时一般做些什么?调查结果表明:25%的同学没有知心朋友。其中有70%学生认为同学之间能够成为朋友是因为性格相近,如都比较开朗,喜欢说笑.,有共同爱好等。其它共同特点还有学习成绩差不多,想法相近,喜欢玩,喜欢运动.另外一方面的问题是,在一起时你们干什么呢?50%的朋友们在一起玩,11%一起学习,在一起学习的朋友们中,七年级学生中有13%,八年级学生中有6%,比例相差很悬殊。另外,28%的学生在一起聊天。很明显,高年级的同学和低年级的同学相比,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少了,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多了。说明现在中学生已经以性格相似或相同为出发点选择朋友了。调查还表明68%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好,27%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一般,有5%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性格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所以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关系而特别苦恼,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升高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友谊也交不到真正朋友进而性格怪异孤僻。
2、与父母的关系:调查表明67%~82%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好,有6%~8%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专横、与父母有敌对情绪。第二,父母关系不和,我校八年级三班40位同学就有4个学生父母离婚,有6个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这对中学生的心理伤害很大,他们就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视,富于破坏性。他们就会认为是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第三,学生自身青春期不良的心理情绪。
3、与教师的关系:调查表明有51%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好或很好,42%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一般,有7%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好,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与沟通,教师过多干涉学生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够耐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讽刺、挖苦学生等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和态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使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甚至发展到撕书、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程度。
(三)青春期方面:1、我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我是一个中学生,最近心理出现了问题,在晚上睡觉时特别害怕,常做恶梦,偶尔睡觉时会莫名其妙的悲伤,甚至让自己流泪,白天一个人在家时,心里会感觉很空虚,不知道要做什么。我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可以看出青春期时,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调查表明:30%的学生有情绪方面的问题。2、初中生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体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同时家长的品质行为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所以,经常听到有学生打架斗殴,甚至拿刀伤人。3、青春期是青少年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的时期。此时情绪较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出现许多情感困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喜欢通过手机、网络看言情片或读言情小说感受爱情。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有36%的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发育感到恐慌或害怕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学生在人格上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产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
(四)逆反心理:在中外传统心理学概念中没有提及,然而,却是我国近年来教育实践中被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现象。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尊从(或抗拒)。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要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它毛病,而不给予理解或帮助;教育者不分对象的觉悟层次或问题性质,一概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这样就会形成“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偏骂鸡”的现象。我们老师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打架、喝酒、吸烟等。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学校工作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也可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学校目前不可能配专职心理辅导员,所以我们的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我们教育者的的当务之急。使学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宣传培训,让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要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3)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4)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5)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三)设立学生信箱
学生有些话面谈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四)设立心理咨询室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时代的发展已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当然我们农村学校还处在探索阶段。
总之,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过滤器”,过滤掉社会杂质,还青少年一片洁净的天空,同时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实现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法国心理学家比奈的《心理学年报》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时间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