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观论文-刘严

天命观论文-刘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命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命观,周公,敬德保民,儒家思想,君权神授,配天,五德终始,需要感,保守思想,设教

天命观论文文献综述

刘严[1](2019)在《周公天命观两重认识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公之所以为圣、周朝之所以能王天下,是因为周公通过立子立嫡制等,把尊尊、亲亲等观念落实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以安国家、定人民。与制度变革相伴随的是世界观的变化,因而学者对周公天命观多有探讨,并有不同认识。一种观点从变革角度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6)

樊伟峻[2](2019)在《孔子天命观的新变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将专属于上层贵族尤其是只面对最高统治者的传统天命观拉近到士和平民阶层,客观上提高了"士"和"民"之社会地位。同时,在信仰天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天命,提出了"知天命"的观点,强调在天命面前要有所作为。当然,孔子的主观努力,还是要与天命观相符合,并不是要完全摆脱天命观。(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瑞冬,闫春新[3](2019)在《阐发与超越:越儒范阮攸《论语愚按》的“天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科学不甚发达的古代中国,"天命"信仰占据人心里重要地位。《论语》中多次强调天命,其天命观除表现出神秘色彩外,还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越儒范阮攸读《论语》有感,着成《论语愚按》,继承《论语》天命观,继承传统天命观的神学信仰及其所由敬畏之心,强调"知天命"的重要性。不过,范氏认为更重要的是成"为己之学",侧重"用天命"。将人性和天命联系在一起更加理性,意为将最高的道德标准融入人性,以成就自我,"知天命"也就是成就自我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国际儒学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孙月冬[4](2019)在《孔子的天命观与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提升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天命观的精神内核是崇尚使命与职责,并体现出传统儒家乐于担当、修德向善的生命态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主旋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借鉴孔子天命观的思想资源,按照生命化、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原则,引导大学生自觉涵养性情,提升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宋玉娥[5](2019)在《八角鼓里话沧桑——京味话剧《天命》观剧随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1月10-13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集贤弘艺文化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联合主办、制作的京味话剧《天命》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5场,向首都观众展示了老北京民国年间有关全堂八角鼓的文人、艺人的故事,令观众如醉如痴,专家好评如潮。笔者首日观看话剧,心得颇多,遂成八则,与诸友共赏。其一、八角鼓里的文化乡愁不论是"大爷高乐",还是"大碗高沫儿",程宝庆内心的激情和希望,都源自那从皇族贵(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9年02期)

齐叔[6](2019)在《儒家的“天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心即天心"是朱熹私淑弟子真德秀向宋理宗进谏的一句名言,出自真德秀所着的《大学衍义》,原句为:"始以天与民并言,而终独归之民者,民心即天心,能保小民则能保天命矣。"(《大学衍义》卷二七,第28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儒家自尧舜开宗以来,强调心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天命观要以心为本,用心体察天命,着名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就是他们提出的十六字心法。人心必须符合道心。为此,他们还提出"天命"的概念,要求为政者要按照自然规律治理天下。"天命"是主谓结构词语,也是拟人化的(本文来源于《朱子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杨儒宾[7](2018)在《殷周之际的纣王与文王——新天命观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殷周之际是中国史上的关键年代,纣王与周文王分别成为转型时期的象征人物:文王代表道德的典范,纣王则成为罪恶的象征。本文认为纣王的罪名都和巫教的因素有关:纣王不接受日渐腐败的巫教,相信自我的力量,但却无法整合解体的殷末社会,所以失败。文王面对解体的巫教社会,相信一种新的天命,也就是有德性的天命;天命和政治的命运同步,天命有德,有德的国君透过自己的修养以及民意,体认上天的旨意,获得政权。新的天命观形成了后来的道德政治以及天下观的国际秩序。(本文来源于《深圳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赵法生[8](2018)在《天命观视域下的西周忧患意识——西周忧患意识的重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复观认为周人的忧患意识主要体现在敬,并将敬和忧患界定为人文精神。本文通过梳理《尚书》《诗经》中的相关论述,指出周人敬的对象首先是天命,且敬的观念与畏、忌、不敢、无逸等概念密切关联,而对于天命无常以及天罚的畏惧,是敬的根基所在。对敬与畏、忌等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徐复观没有注意到的。这使他不但忽视了西周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对于忧患意识的内涵和地位作出了有违思想史实际的解读。只有将敬与忧患意识置于天人之际的语境之下,周人的精神才能得到合理解读。(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10期)

张亚娟,黄诚[9](2017)在《论《尚书》“天命观”的政治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命观”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是古代神性理念与人文精神相互融摄涵化的产物。《尚书》“天命观”倡导以“天德”为政治伦理基础来约束国家和社会秩序,反映了天道与天命之内在规律性要求,展示了天人关系、人神关系、人人关系及其价值意义,体现了“天命不易”的史鉴精神,映射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彰显了“以德配天”的德性原则,蕴涵了天道、天命和天德叁重政治向度,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政的理论原则与思想基石。《尚书》“天命观”显示了由“天”及“人”、由“命”及“理”的内在思想逻辑,凸显了天命、德性思想在中国古代国家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尤其是在历史“革命”合理性、舆论导向和史鉴德治方面具有正向的指导性意义,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与思想智慧。(本文来源于《人口·社会·法制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余璐[10](2018)在《浅论孔子的“天命观”——敬天与尽人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是我国着名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大地两千余年并将持续地被国人辩证地继承发展。但孔子生活的时代距我们之久远,浩浩历史长河中,是否孔子的某些思想为世人所曲解?孔子得知学生颜渊的死讯时,痛哭道:"天丧予!天丧予!"再加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句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使得芸芸众生认为孔子是一位毋庸置疑的宿命论者,这让身处困境而意志薄弱的人心安理得地放弃努力。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孔子尊天敬天畏天命,却绝不是宿命论者。孔子遵从"尽人事,听天命",先尽人事,再顺天命,而非完全依赖宿命。所以,别再把宿命论当作消极沉沦的借口,要正确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尊重客观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26期)

天命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孔子将专属于上层贵族尤其是只面对最高统治者的传统天命观拉近到士和平民阶层,客观上提高了"士"和"民"之社会地位。同时,在信仰天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天命,提出了"知天命"的观点,强调在天命面前要有所作为。当然,孔子的主观努力,还是要与天命观相符合,并不是要完全摆脱天命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命观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严.周公天命观两重认识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樊伟峻.孔子天命观的新变及其意义[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杨瑞冬,闫春新.阐发与超越:越儒范阮攸《论语愚按》的“天命”观[J].国际儒学论丛.2019

[4].孙月冬.孔子的天命观与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提升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5].宋玉娥.八角鼓里话沧桑——京味话剧《天命》观剧随感[J].大舞台.2019

[6].齐叔.儒家的“天命观”[J].朱子文化.2019

[7].杨儒宾.殷周之际的纣王与文王——新天命观的解读[J].深圳社会科学.2018

[8].赵法生.天命观视域下的西周忧患意识——西周忧患意识的重新解读[J].哲学动态.2018

[9].张亚娟,黄诚.论《尚书》“天命观”的政治向度[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7

[10].余璐.浅论孔子的“天命观”——敬天与尽人事[J].青年文学家.2018

标签:;  ;  ;  ;  ;  ;  ;  ;  ;  ;  

天命观论文-刘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