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黄脊雷篦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特有的蝗虫,也是我国南方竹林的重要害虫。该蝗虫的幼虫和成虫主要以竹叶为食,经常引起大面积的竹林死亡,导致毛竹产量锐减。近年来,黄脊雷篦蝗的危害日益加剧,我国国家林业局为该害虫的防治召开过多次专项会议。尽管黄脊雷篦蝗是我国特有的著名的竹林害虫,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而,关于其种群遗传结构以及种群发生、发展和迁移的历史研究极少,这对其灾害的预测十分不利。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群黄脊雷篦蝗的遗传变异,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3个不同线粒体DNA (mtDNA)序列片段(COⅠ、COⅡ和ND2)被用于检测黄脊雷蓖蝗的种群遗传学,分子系统地理学结构和种群统计学分析。AMOVA分析结果表明,该蝗种群遗传学结构没有(ND2)或明显(COⅡ)。系统发生学分析表明,种内存在很浅显的世系,所有的分析没有将黄脊雷蓖蝗的单元型划分为独立的分组,但是云南2个采样点,四川长宁与重庆缙云山和广东广宁采样点的部分单元型在系统发生树中分别聚为一支。中度到相对较高的单元型多样性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共享单元型的广泛地理分布和稀有单元型不是很狭窄的地理分布以及3个不同的分子标记缺乏明显的系统地理学结构,这些结果均表明:频繁的基因流是影响黄脊雷蓖蝗种群遗传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与中间-连接网络图的结果类似。中间-连接网络图亦支持该蝗虫有一个近期的种群突然扩张。利用COI序列推算出的种群的扩张时间为0.188百万年前,这大约处于第四纪倒数第二冰期的间冰期,是从更新世中期到末期的最大规模的冰川事件,此估算时间先于末次盛冰期时代(大约18,000年前)。该蝗的种群最可能起源于AH, GN和ML种群,这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和较高数目的单元型。我们获得的具有浅显世系关系的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是邻近区域之间的高迁移率,集群过程和长距离迁移的证据。这个发现对于该蝗虫控制策略的制定是重要的,因为它建议控制策略可以同时用于物种的整个分布范围是有效的。第四纪盛冰期阶段的气候和生态的或环境状况的巨大波动可能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种群统计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北地区中鼩鼱遗传多样性与分子系统地理学[J]. 兽类学报 2020(03)
- [2].东北亚地区鼩鼱科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9(19)
- [3].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重要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进展[J]. 广西科学 2016(04)
- [4].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14(02)
- [5].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空之岛”:Ⅰ系统地理学研究概述[J]. 科学通报 2014(12)
- [6].松鼠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3)
- [7].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元论的演变及其透析[J]. 地理研究 2012(05)
- [8].隐种及其在两栖动物中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2(05)
- [9].景观遗传学及其在湖北钉螺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06)
- [10].线粒体假基因研究综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11].萼花臂尾轮虫种复合体遗传分化的空间格局[J]. 动物学研究 2010(03)
- [12].DNA分子标记在虾蟹类系统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 水产科学 2008(05)
- [13].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关系分析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6)
- [14].东亚森林种群遗传结构及迁移扩散模式[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5)
- [15].刺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3(01)
- [16].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3(05)
- [17].松鼠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动物学杂志 2008(01)
标签:黄脊雷蓖蝗论文; 线粒体标记论文; 多样性分析论文; 种群遗传结构论文; 单元型网络图论文; 系统发生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