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它有助于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土地整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丰富了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和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为指导,采用历史演进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深入分析和调查古今中外土地整理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土地整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国外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一是从目前开展的土地整理实践来看,理论的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作为一门学科,土地整理目前尚不存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相关理论与方法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二是虽对土地整理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还不深入、不全面;三是对土地整理的评价仍然以定性评价为主,还没有一套科学的定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此,本文提出土地整理的支撑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土地整理实践,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以指导我国土地整理实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土地整理支撑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生态和经济理论为支撑,以技术手段为保障的土地整理的支撑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地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土壤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景观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法学理论、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等,并深入的探讨了理论与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2)土地整理实践研究:运用建立的土地整理理论与技术体系,指导土地整理实践,如对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利用程度提高问题、土地模式创建问题、整理后的土地重新配置问题、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土地整理与城镇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3)构建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土地整理进行了评价,肯定了我国土地整理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结合安徽省土地整理实例,构建了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土地整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2.1 落实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
  • 1.2.2 为政府的土地整理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 1.2.3 土地整理实践的需要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目的
  • 1.3.2 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国外土地整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土地整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内容和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与不足
  • 1.6.1 创新
  • 1.6.2 不足
  • 2 土地整理支撑理论与技术
  • 2.1 土地整理支撑理论
  • 2.1.1 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
  • 2.1.2 土壤学理论
  • 2.1.3 地学理论
  • 2.1.4 生态学理论
  • 2.1.5 经济学理论
  • 2.1.6 景观学理论
  • 2.1.7 景观生态学理论
  • 2.1.8 系统科学理论
  • 2.1.9 法学理论
  • 2.2 土地整理的技术
  • 2.2.1 农田工程技术
  • 2.2.2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
  • 2.2.3 农业治理技术
  • 2.2.4 其他技术
  • 3 土地整理实践
  • 3.1 提高土地利用程度
  • 3.1.1 我国土地利用程度现状
  • 3.1.2 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程度
  • 3.2 创新土地整理模式
  • 3.2.1 现行土地整理模式
  • 3.2.2 创新部分土地整理模式
  • 3.3 重新配置土地
  • 3.3.1 土地利用方向调整
  • 3.3.2 土地权属调整
  • 3.4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3.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 3.4.2 土地整理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3.5 推进城镇化发展
  • 3.5.1 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 3.5.2 土地整理是解决城镇建设中土地利用矛盾的根本对策
  • 4 土地整理评价
  • 4.1 我国土地整理评价
  • 4.1.1 土地整理的成就
  • 4.1.2 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 4.2.1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 4.2.2 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财经战略年会2019“新中国财经理论与实践70年”[J]. 财经智库 2019(06)
    • [2].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01)
    • [3].策展,多视角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9(06)
    • [4].试论当前如何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9(10)
    • [5].全国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1)
    • [6].“双重乐感”改变了人[J]. 新疆艺术(汉文) 2017(02)
    • [7].青年大学生在校权益维护理论与实践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8(03)
    • [8].广东《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名公告[J].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2017(04)
    • [9].欢迎订阅2015年《价格理论与实践》[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01)
    • [10].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J]. 才智 2015(12)
    • [11].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J]. 青春岁月 2019(07)
    • [12].浅述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如何与生活实践相联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
    • [13].举手手势中的学问[J].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11)
    • [14].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8)
    • [15].浅议大学生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 求知导刊 2014(11)
    • [16].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 北方文学 2018(21)
    • [17].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J]. 祖国 2018(17)
    • [18].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6(01)
    • [19].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 青春岁月 2016(21)
    • [20].《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6)
    • [21].《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8)
    • [22].《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9)
    • [23].《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7)
    • [24].《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4)
    • [25].《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5)
    • [26].《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2)
    • [27].《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1)
    • [28].《保险理论与实践》征稿启事[J]. 保险理论与实践 2016(03)
    • [29].国内外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 读书文摘 2016(22)
    • [30].注定要完成的那杯咖啡特饮,未完待续……[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6(12)

    标签:;  ;  ;  ;  

    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