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将成为本世纪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并发症心肌梗死及脑卒中主要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但其病理过程从青少年时期就已开始。这样的发病模式为早期发现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近年来,脂联素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脂联素是于1995年首次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蛋白质1。大量研究发现在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等人群中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且低脂联素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而脂联素受体基因的全长cDNA则于2003年第一次被克隆3。脂联素受体有AdipoR1、AdipoR2两种类型,两者结构相似,但分布有差异。AdipoR1广泛存在于多个组织中,但主要分布于骨骼肌,而AdipoR2主要存在于肝脏。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增敏剂,有研究报道TZDs可以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是,脂联素及其受体系统在TZDs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受体在其中的潜在作用。方法:17周龄雄性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随机分成三个亚组:安慰剂组(n=10)、小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10mg/kg/d,n=10)、大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20mg/kg/d,n=11),三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同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n=9)普通饲料喂养4周作为对照组。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腹主动脉超声改变及血浆脂联素水平、主动脉血管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E-/-小鼠组有较明显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的形成,而吡格列酮治疗后病变减轻。ApoE-/-小鼠腹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增加(P<0.01),而大剂量吡格列酮治疗后IMT显著下降(P<0.05)。ApoE-/-小鼠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而吡格列酮治疗可增加血浆脂联素水平(P<0.05)。ApoE-/-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脂联素受体AdipoR1 mRNA的表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并且AdipoR1/AdipoR2比值显著下降(P<0.05),而吡格列酮治疗可轻度上调AdipoR1、AdipoR2型受体mRNA的表达(P>0.05),大剂量吡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增加AdipoR1/AdipoR2比值(P<0.01)。结论:(1)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低脂联素血症及动脉血管组织AdipoR1表达下调相关;(2)吡格列酮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上调主动脉血管组织AdipoR1型脂联素受体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