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目的:建立本土化的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CFEVS)以增加情绪研究的取材范围。方法:请专业摄影师录制专业演员表演的强度分为三等级的喜悦、悲伤、惊奇、恐惧、愤怒、厌恶及中性(包括无表情及咀嚼动作两种)等面部表情视频片段。经两轮粗选后,请50名中国大学生对剩余视频片段的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及表演者的长相进行自我报告式评定。将表情类型、愉悦度、唤醒度一致性高且表情类型与愉悦度相一致的片段纳入CFEVS,做分布分析,同时分析评测者性别、表演者长相对愉悦度、唤醒度分值的影响。结果:纳入CFEVS的喜悦表情男18女43共61个,悲伤表情男23女28共51个,无表情中性男13女17共31个,咀嚼中性男7女17共24个。散点图显示CFEVS在愉悦度及唤醒度上分布较为广泛。方差分析表明评测者性别及表演者长相对视频片段的愉悦度、唤醒度的影响与其表情类型有关。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拥有喜悦、悲伤及中性表情的CFEVS,并发现评测者的性别及表演者的长相可影响试验结果。第二部分健康女性受试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表情的fMRI研究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汉族女性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感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26例健康汉族女性受试者识别动态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的表情类型和性别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1.与识别十字架相比,中性表情情绪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右额中回(BA9)、左中央前回(BA6)、左扣带回(BA24)以及左中央后回(BA2)等脑区,而中性表情情绪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右中央前回,BA4;)、边缘系统(右前楔叶,BA31;)、枕叶皮质(右楔叶,BA19;右舌回,BA18;右枕中回,BA18;左前楔叶,BA31;)、顶叶皮质(左侧顶下小叶,BA40;右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楔前叶,BA39;右侧楔前叶,BA7;)以及颞叶皮质(右侧颞下回,BA20;左侧颞中回,BA22等;)等脑区。2.与动态中性表情识别相比,动态喜悦表情的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8和46)、枕叶皮质(右楔叶,BA7;左楔叶,BA18;右枕下回,BA18;左舌回,BA18;)、颞叶皮质(右颞中回,BA21;左颞中回,BA39;左颞横回,BA41;)以及皮质下区(尾状核,壳核;)等脑区,而动态喜悦表情的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枕颞交界处(右侧颞下回,BA37)以及右侧颞中回(BA22)等脑区。3.与动态中性表情识别相比,动态悲伤表情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边缘系统(钩回,BA28;)、颞叶皮质(右侧梭状回,BA37;右侧颞下回,BA20)等脑区,而动态悲伤表情的不明确识别显著性激活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10;右额中回,BA6;)、枕叶皮质(右楔前叶,BA31;)、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顶上小叶,BA7)、边缘系统(左扣带回,BA31;右海马旁回,BA28;)、皮质下区(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左侧丘脑;)等脑区。结论:本研究旨在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面部表情的明确和不明确加工的相关脑区,进而探讨面部表情在无意识和有意识状态下加工的神经基础,得出以下结论:1.中性表情情绪的明确加工和不明确加工所激活的脑区与试验任务有关。中性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识别性别)要求更多更广泛的脑区参与,而明确加工(识别表情)主要激活一些与情绪相关的脑区。2.动态喜悦表情情绪在明确加工条件下更能吸引注意而且激活的脑区更为明显,参与的脑区涉及到皮质下区,而在不明确条件下主要激活负责面孔动态特征加工的脑区。3.悲伤表情情绪不明确加工可能由一个包括额顶皮质及皮质下(如边缘叶、基底节和丘脑)等脑区的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而明确加工条件所激活的脑区与中性表情激活的脑区差别不大,提示悲伤表情在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更容易被关注,激活的脑区更为广泛。第三部分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表情的fMRI研究目的:利用事件相关设计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汉族女性抑郁症患者明确和不明确识别动态面部表情情感的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5例汉族重性女性抑郁症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在明确和不明确任务中识别动态悲伤、喜悦及中性面孔的脑部反应,并比较两组间在明确和不明确识别时激活脑区的差异。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颞交界处(左颞中回,BA19)、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左中央后回,BA7和5;右中央前回,BA7和5;右前楔叶,BA7;),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顶上小叶,BA7;左顶上小叶,BA7)等脑区。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不明确识别动态喜悦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顶下小叶,BA40)等,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右楔叶,BA18;)、顶叶皮质(右中央后回,BA40;左顶上小叶,BA7;)以及皮质下区(右侧岛叶,BA13)等。2.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抑郁症患者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右枕中回,BA18;)、顶叶皮质(左中央后回,BA5;左楔前叶,BA7;),而活动降低的脑区为额叶皮质(左额中回,BA10;)。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不明确识别动态悲伤表情时活动增高的脑区包括枕叶皮质(左梭状回,BA19;)、顶叶皮质(右中央前回,BA2;右楔前叶,BA7;)、颞叶皮质(左颞上回,BA13;左缘上回,BA40;)、边缘叶(左海马旁回,BA36;右海马旁回,BA30;左海马旁回,BA28;左后扣带回,BA29;)、皮质下区(右豆状核,外侧苍白球;丘脑;)以及中脑等,而活动降低的脑区包括顶叶皮质(右中央后回,BA40;)、颞叶皮质(左颞中回,BA22;左颞上回,BA22;右颞上回,BA22;)等脑区。结论:本研究旨在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在明确和不明确两种任务状态下识别动态喜悦和悲伤表情的相关脑区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抑郁症患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状态下加工情绪性刺激的神经基础,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是在明确加工或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抑郁症患者和正常对照在加工正性情绪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感知动态喜悦表情的面部运动方面存在差异,表现为抑郁症患者在明确条件下感知面部运动能力降低,而在不明确条件下感知能力增强。2.无论是在明确加工条件或不明确加工条件下,抑郁症患者识别悲伤表情时都表现为情绪产生相关脑区活动增强,而情绪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减弱,这种异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不明确条件下)更为明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1 情绪性刺激材料的目前现状
  • 1.2 功能影像学技术研究进展
  • 1.3 健康受试者识别面部表情的功能影像学研究
  • 1.4 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 1.5 存在问题及不足之处
  • 1.5.1 建立具有动态性且可应用于认知任务中的情绪性刺激材料
  • 1.5.2 健康中国人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
  • 1.5.3 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神经基础
  • 1.6 参考文献
  • 试验部分
  • 2.1 试验一: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
  • 2.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1.4 参考文献
  • 2.2 试验二:中国健康女性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 2.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2.4 参考文献
  • 2.3 试验三: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研究
  •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3 讨论
  • 2.3.4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附录
  • 致谢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9)
    • [2].核磁共振成像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黑龙江医学 2020(05)
    • [3].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6)
    • [4].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09)
    • [5].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1)
    • [6].核磁共振成像设备临床应用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其管理方法探讨[J]. 临床研究 2018(05)
    • [7].基于压缩传感的核磁共振成像综述[J]. 电子质量 2018(04)
    • [8].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3)
    • [9].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5)
    • [10].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 系统医学 2017(15)
    • [11].脉冲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原理及其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20)
    • [12].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风险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J].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3)
    • [13].3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33)
    • [14].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意义研究[J]. 人人健康 2019(14)
    • [15].侧身入眠防痴呆[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02)
    • [16].为什么关节会咔咔响[J]. 大自然探索 2017(03)
    • [17].8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核磁共振成像讨论[J]. 人人健康 2017(04)
    • [18].36例跟腱外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的价值分析[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6)
    • [19].1.5T核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2)
    • [20].医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磁场强度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 广东化工 2020(13)
    • [2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1)
    • [22].刺激太溪穴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2)
    • [23].大白鼠脑中风模型的核磁共振成像(英文)[J]. 波谱学杂志 2014(01)
    • [24].婴幼儿行MR检查前的准备要领[J]. 罕少疾病杂志 2014(02)
    • [2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 2013(09)
    • [26].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磁体技术及其专利保护现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3(25)
    • [27].0.7T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研制成功[J]. 分析仪器 2012(03)
    • [28].幽闭恐惧症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 2012(03)
    • [29].脊髓损伤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03)
    • [30].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4)

    标签:;  ;  ;  ;  ;  ;  ;  ;  ;  ;  ;  

    健康受试者与重性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