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化床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恒流电解,回收率,电流效率
流化床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顾伟,刘舜,何川,周勇[1](2019)在《流化床电极的电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喷动区截面为10 mm×15.5 mm,环隙区截面为46 mm×15.5 mm的半矩形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中,以叁种特定的操作状态,作为叁类流化床电极的替代,研究了对应的铜离子回收率,电解效率等电解品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叁类流化床电极在恒流条件比恒压条件下的电解性能均表现更佳,且以状态Ⅲ对应的典型的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具有最佳的电解性能,在实验条件下电解160分钟,铜离子的极限浓度可降至0.8ppm,铜离子回收率可达99.92%,平均电流效率为31.63%,最大电流效率可达83.25%。(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张居兵,朴桂林,谢浩,杨宏旻[2](2014)在《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流化床电极应用到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中,得到一种新型的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FBEDCFC).为研究该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搭建了环形FBEDCFC实验装置,分析了反应温度、阴极气体流速、阳极气体流速、镍催化剂添加量和炭颗粒粒径对燃料电池放电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23K、阳极气体流速为18.59mm/s、阴极气体流速为19.57mm/s、镍催化剂添加量为45g、炭颗粒粒径为2.5~3.5mm时,可得到FBEDCFC的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0.896V和28.70mW/cm2.(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马刚,周勇,朱家骅[3](2014)在《利用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从低浓度溶液中回收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隙区截面为46 mm×15.5 mm,喷动区截面为10 mm×15.5 mm的半床形式的矩形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中,以直径0.45 mm的铜颗粒为阴极颗粒,考察了电解液硫酸浓度、槽电压、流化液流量等因素对浓度为1 g?L?1的稀CuSO4溶液电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可以有效地消除"沟流"和"死区",避免颗粒结块;增加硫酸浓度,可以提高溶液的电导率,加快铜离子的沉积速率,但硫酸浓度过高会导致析氢加剧,降低电流效率和铜离子沉积速率;增加槽电压虽然可以增加电解初期铜离子的沉积速率,但由于析氢更早更快,铜回收率和电流效率将下降;流化液流量增加,环隙区膨胀率增大,阴极有效面积减小,颗粒相电阻增大,铜离子沉积速率和电流效率都下降。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较佳的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0.6 mol?L?1、槽电压2.5 V、流化液流速135 L?h?1,在此条件下电解100 min,铜回收率大于99%,平均电流效率大于36%;电解140 min铜回收率可达99.98%、铜离子浓度可降到0.25 ppm。(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陈晓鸿[4](2013)在《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近些年随着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采矿,冶炼,化工,皮革,印染,农药,饲料等行业的涉及重金属企业逐年增多,使得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各地频频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压力也逐年增大。对此,目前国家为了解决全国重金属导致的污染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以规范企业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和排放,而传统的处理方法由于具有效率低,效果差,副产物多等缺点,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重金属废水的高效处理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广阔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本论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实验对铁碳填料颗粒的液固流化特性进行研究,表明临界流化速度(umf)随着填料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粒径为0.55mm的填料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为23mm/s。实验分别采用微电解流化床法和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模拟含铜废水,考察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电压、流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模型,各自的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铜离子浓度100mg/L,反应时间30min,流速29mm/s,初始pH=4和铜离子浓度100mg/L,反应时间30min,流速22mm/s,电压12V,初始pH=4。微电解流化床处理含铜废水到50h后去除率降到90%以下,开始失效,而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含铜模拟废水到60h后去除率降到90%以下,相比微电解流化床穿透时间有所延长。实验对比了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单独微电解法、单独电解法、电解-固定床微电解耦合法,微电解流化床法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能力与效率,结果表明: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效果均优于其他四种方法,且微电解流化床法又优于单独微电解法和单独电解法。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最高Kobs=0.25845,是单独微电解法和单独电解法的2.52倍、7.65倍,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能力与效率远优于单独微电解和单独电解过程的迭加。实验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采用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处理云铜实际废水,反应30min后出水Cu、Zn、Cd、Pb离子残留浓度分别为3.128 mg/L、16.2 mg/L、1.92 mg/L、0.118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7%、95.8%、94.3%、91.9%,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法+絮凝沉淀处理后Cu、Zn、Cd、Pb离子残留浓度都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0.5mg/L、2 mg/L、0.1 mg/L、1 mg/L。(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马刚,周勇,朱家骅[5](2013)在《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半床形矩形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为研究对象,以直径0.45mm的铜颗粒为阴极颗粒,研究了电流密度、喷动液流量对浓度为1g/L的稀CuSO4溶液电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流密度虽然可以增加电解初期铜离子的沉积速率,电流密度过大导致氢离子析出,铜回收率和电流效率将下降;喷动液流量增加,可以有效消除颗粒表面的浓度分布层,减小传质阻力,增加铜离子沉积速率,喷动液流量过大,铜颗粒在环隙区停留时间减小,铜离子在颗粒表面放电反应减弱,导致铜离子沉积速率降低。在电流密度为6.24A/m2,喷动液流量为80 L/h条件下,电解120min,回收率到达99.74﹪,电流效率大于30﹪,铜离子浓度为2.65 mg/L。(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3年04期)
吴宇,陈昊,周勇,朱家骅[6](2009)在《二元混合铜颗粒流化床电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两种不同粒径的铜颗粒构成的二元混合颗粒为阴极颗粒,浓度低于1 g/L的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在横截面为50 mm×15 mm的流化床电极中探讨床层膨胀率、混合颗粒粒径比及质量比对铜沉积速率、电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混合颗粒可以显着的强化传质过程,提高铜的沉积速率;混合颗粒床层膨胀率、粒径比和质量比对铜沉积速率、电流效率有重要影响,都存在一最佳值,即膨胀率约20%、大颗粒质量分率约75%、粒径比为2.09。在此条件下沉积速率最大,为1.6 g/(m2.h),约为单粒径颗粒床层的2.5倍,电流效率最高,达到约88%。(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9年03期)
王万鹏,张劲松,周集体,李玉明[7](2009)在《叁维流化床电极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维流化床电极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相应的适宜工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叁维流化床电极反应器能有效地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在反应时间为60 min、槽电压15 V、曝气量0.3 m3/h、pH为2、活性炭100 g/L时,叁维流化床电极法能使焦化废水CODCr去除率>65%。(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9年06期)
陈志强,张幼兰[8](2008)在《浅析叁维流化床电极在处理电镀废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叁维流化床电极的结构及工艺,并进一步说明其在电镀废水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22期)
仲兆平,张居兵,金保升[9](2006)在《流化床电极直接炭转化燃料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目前先进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为基础,结合叁相流化床传热传质效果好的优点,以价格较低的生物质炭粉代替单位价格高且储存和运输困难的气体燃料,省去了燃料气重整环节,在国内外首次提出流化床电极直接炭转化燃料电池集成工艺。文章还探讨了该工艺的关键问题及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叁届泛长叁角能源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6-11-01)
陈昊,王亮,周勇,朱家骅[10](2006)在《流化床电极处理低浓度硫酸铜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铜颗粒为阴极颗粒,低浓度硫酸铜溶液为电解液,在截面为50mm×15mm的矩形流化床电极中,探讨床层膨胀率、颗粒粒径、硫酸浓度、Cu~(2+)浓度以及电流密度对电流效率和铜沉积速率的影响,为确定流化床电极适宜的操作条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期刊2006年05期)
流化床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流化床电极应用到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中,得到一种新型的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FBEDCFC).为研究该燃料电池的输出特性,搭建了环形FBEDCFC实验装置,分析了反应温度、阴极气体流速、阳极气体流速、镍催化剂添加量和炭颗粒粒径对燃料电池放电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923K、阳极气体流速为18.59mm/s、阴极气体流速为19.57mm/s、镍催化剂添加量为45g、炭颗粒粒径为2.5~3.5mm时,可得到FBEDCFC的开路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0.896V和28.70mW/c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化床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顾伟,刘舜,何川,周勇.流化床电极的电解特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2].张居兵,朴桂林,谢浩,杨宏旻.流化床电极直接碳燃料电池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4
[3].马刚,周勇,朱家骅.利用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从低浓度溶液中回收铜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
[4].陈晓鸿.微电解—流化床电极耦合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5].马刚,周勇,朱家骅.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
[6].吴宇,陈昊,周勇,朱家骅.二元混合铜颗粒流化床电极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9
[7].王万鹏,张劲松,周集体,李玉明.叁维流化床电极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9
[8].陈志强,张幼兰.浅析叁维流化床电极在处理电镀废水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9].仲兆平,张居兵,金保升.流化床电极直接炭转化燃料电池[C].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叁届泛长叁角能源科技论坛论文集.2006
[10].陈昊,王亮,周勇,朱家骅.流化床电极处理低浓度硫酸铜废水研究[J].化工设计.2006
标签:导向管喷动流化床电极; 恒流电解; 回收率; 电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