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脉冲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脉冲法,瞬态测量,热物性,热导率
热脉冲法论文文献综述
向泽英,罗浩,陈昭栋,陈丕,陈芬[1](2018)在《热脉冲法瞬态测量材料热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一维半无限大传热模型的热脉冲法测量原理,通过寻找脉冲加热停止后热面的降温规律来间接求数学解,给出了模型的布置方案,阐述了自主研发的SHT-P型热物性瞬态自动测量仪的结构和测量结果,在理想模型条件下,测量精度可达2. 4%,测量时间短至5 min,可一次性测得热导率、热扩散系数、比热等多个热物性参量。(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汪勇[2](2017)在《热脉冲法测定饱和土壤水通量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通量参数对于研究和制定农业灌溉制度、维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水通量有助于农业和生态水资源管理从科学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TDR)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快速测定土壤水通量的方法之一。由于热脉冲-TDR法具有不受土壤类型限制,不破坏土体,分辨率高,可实现多点无人值守监测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然而,关于热脉冲-TDR法测定土壤水通量的不确定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通过热脉冲-TDR法进行饱和土壤水通量测定的数值模拟算例和室内水通量柱体实验,利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方法来研究量化热脉冲法测定土壤水通量过程中各种未知参数(加热强度、探针间距、导热率以及水通量等)的不确定性,对热脉冲-TDR法计算饱和土壤水通量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热脉冲-TDR法校正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MCMC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实验过程中由于制作和操作等原因对加热强度以及探针间距造成的误差,并给出合理的不确定性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贝叶斯分析方法能够给出的最大后验估计值与真实水通量值非常接近,后验置信区间也能覆盖真实水通量;而对于传统的热脉冲分析方法,包括最大无量纲法(maximum dimensionl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MDTD)、比率法(Td/Tu)、上游或下游最高温度时间法,其中最大无量纲法和比率法只能给出一个最优估计值,且误差大于贝叶斯分析方法结果,而上游或下游最高温度时间法不能准确估计水流通量。(3)饱和柱体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优先流的存在,贝叶斯分析方法和传统热脉冲计算方法给出的水通量结果与实际测定的平均水通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不同流速设定下,贝叶斯分析方法给出的最大后验估计值与平均水通量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96以上)。但由于本研究使用到的贝叶斯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只考虑了观测误差,并未考虑系统性模型的误差。此外对于观测噪声,直接假定为高斯分布。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贝叶斯分析方法在处理实际实验数据时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方法。(4)热脉冲数据的匹配验证表明,贝叶斯分析方法给出的不确定性区间基本能覆盖实测数据,而传统的热脉冲分析方法只能给出单一的温度数据匹配结果。贝叶斯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量化热脉冲信号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29)
李婷[3](2016)在《应用热脉冲法确定土壤热参数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行研制的土壤热特性试验系统,测定了4种质地的土壤热特性,计算了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热扩散率,并与热传导方程解析解法计算的热扩散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热脉冲方法计算的热扩散率比解析解法计算的热扩散率值略微偏大。但是,利用2种方法计算所得到的土壤温度剖面相差不大,相对误差均小于5%。由此可见,利用热脉冲方法确定土壤热扩散率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6期)
梁铭辉,郑飞虎,安振连,张冶文[4](2016)在《基于Monte Carlo的热脉冲法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脉冲法是测量聚合物介质薄膜空间电荷分布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数据的分析涉及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只能采用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求解,而Monte Carlo法是近年来提出的数值求解该方程的方法之一.本文尝试使用Monte Carlo法在频域内实现热脉冲数据的分析,通过一系列模拟计算讨论Monte Carlo法的分析效果.计算结果表明:Monte Carlo法可实现对热脉冲法实验数据的有效分析,提取被测薄膜内的电场分布,而且计算的电场分布在整个样品厚度上都与真实分布较好地符合,可有效地弥补尺度变换法只在样品表面附近获得较高准确度的缺陷.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振荡,且在噪声和数据误差的影响下,其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奇异值分解过程中容差的选择,在应用的方便程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肖潇,刘刚,李保国[5](2013)在《有限元模拟土壤孔隙对双针热脉冲法测量比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针热脉冲(DPHP)方法是目前用来测量土壤比热(c)、热导率(λ)和温度(T)的重要方法。然而,很多因素均会导致双针热脉冲法测得的λ和c存在误差,如土壤孔隙。基于叁种不同粒径的石英砂,通过有限元法(FEM)模拟DPHP实验,分析土壤孔隙对DPHP法测量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孔隙导致测得的温度空间分布存在显着的各向异性,加热针周围6 mm处不同方向的比热(c)之间相对误差达到了23%;(2)DPHP方法测得的土壤热特性标准差随粒径增大而增大,这与实际实验观察的结果一致;(3)土壤孔隙的存在使得DPHP法测得的土壤比热被高估,本模拟中加热针周围6 mm处c值被高估了约6%。(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川东,郑飞虎,安振连,张冶文[6](2013)在《外电场下热脉冲法测量聚丙烯薄膜中空间电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热脉冲法基础上改进测量回路,实现热脉冲法在外加电场下对固体薄膜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校正的简便方法.以商用电容器聚丙烯薄膜为例,介绍在外加电场下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展示了空间电荷在聚丙烯薄膜中动态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情况下聚丙烯薄膜内部电场分布,分析影响空间电荷积累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时间,说明在外加电场下热脉冲法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简明快速有效.(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陈江,张少杰,刘浩吾[7](2010)在《热脉冲法监测土坝集中渗漏的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温度示踪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心墙堆石坝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梯度法与热脉冲法的选型对比,验证梯度法监测心墙堆石坝集中渗漏的不足。鉴于此,基于FBG传感系统,提出适用于土石坝心墙集中渗漏监测的热脉冲法。该方法以多孔介质-热源-FBG的共轭传热数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首先采用ADINA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温升与渗流速度、加热功率的关系。随后,进行心墙堆石坝集中渗漏的数值模拟,得到各监测剖面的渗流速度分布。根据温升与渗流速度、加热功率的拟合公式,将其换算为温升分布,进行集中渗漏监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进行渗漏通道的准确定位,监测系统离心墙下游面越近,监测效果越好,集中渗漏强度越大,温升异常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8)
陈江,张少杰,闵兴鑫,刘浩吾[8](2010)在《热脉冲法监测集中渗漏的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系统,提出了适用于土石坝心墙集中渗漏监测的热脉冲法。采用由传感加热单元、稳压电源、调压器、光纤光栅解调仪组成的监测系统进行了集中渗漏监测的模型试验。首先进行了骨料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温升作为判别指标难于对渗漏状态作出准确判断,为此定义了2个无量纲的判别指标γ和ξ。采用两种渗漏流量进行了试验,并分别采用γ和ξ进行了渗漏状态的识别,结果表明2个判别指标均能进行渗漏的准确定位,且能定性反映渗漏强度的大小,采用ξ作为判别指标的识别效果优于γ。(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0年09期)
陈江,张少杰,刘浩吾[9](2010)在《热脉冲法监测土坝集中渗漏的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温度示踪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心墙堆石坝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梯度法与热脉冲法的选型对比,验证梯度法监测心墙堆石坝集中渗漏的不足。鉴于此,基于FBG传感系统,提出适用于土石坝心墙集中渗漏监测的热脉冲法。该方法以多孔介质-热源-FBG的共轭传热数学模型为理论基础,首先采用ADINA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温升与渗流速度、加热功率的关系。随后,进行心墙堆石坝集中渗漏的数值模拟,得到各监测剖面的渗流速度分布。根据温升与渗流速度、加热功率的拟合公式,将其换算为温升分布,进行集中渗漏监测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进行渗漏通道的准确定位,监测系统离心墙下游面越近,监测效果越好,集中渗漏强度越大,温升异常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白云岗,宋郁东,周宏飞,张江辉[10](2007)在《热脉冲法对胡杨树干液流的监测与蒸腾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脉冲技术对胡杨树干液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胡杨树干液流日变化、不同胸径树干液流流量及胡杨液流的变化规律和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450L/(cm2.d),在4~8月生长期内,日平均耗水量为78.335 L/d。胡杨树干断面单位时间内液流量变化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的流速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夜间树干液流速度处于平稳的低值,白天10:00与午后18:00左右达到两个峰值。随着胸径的增大,树干液流速度和液流量也随之增大。最后从理论分析着手建立2种类型的胡杨蒸腾模型,并用监测资料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热脉冲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水通量参数对于研究和制定农业灌溉制度、维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水通量有助于农业和生态水资源管理从科学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热脉冲-时域反射技术(TDR)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快速测定土壤水通量的方法之一。由于热脉冲-TDR法具有不受土壤类型限制,不破坏土体,分辨率高,可实现多点无人值守监测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然而,关于热脉冲-TDR法测定土壤水通量的不确定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通过热脉冲-TDR法进行饱和土壤水通量测定的数值模拟算例和室内水通量柱体实验,利用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方法来研究量化热脉冲法测定土壤水通量过程中各种未知参数(加热强度、探针间距、导热率以及水通量等)的不确定性,对热脉冲-TDR法计算饱和土壤水通量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对热脉冲-TDR法校正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MCMC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实验过程中由于制作和操作等原因对加热强度以及探针间距造成的误差,并给出合理的不确定性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贝叶斯分析方法能够给出的最大后验估计值与真实水通量值非常接近,后验置信区间也能覆盖真实水通量;而对于传统的热脉冲分析方法,包括最大无量纲法(maximum dimensionl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MDTD)、比率法(Td/Tu)、上游或下游最高温度时间法,其中最大无量纲法和比率法只能给出一个最优估计值,且误差大于贝叶斯分析方法结果,而上游或下游最高温度时间法不能准确估计水流通量。(3)饱和柱体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优先流的存在,贝叶斯分析方法和传统热脉冲计算方法给出的水通量结果与实际测定的平均水通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不同流速设定下,贝叶斯分析方法给出的最大后验估计值与平均水通量均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96以上)。但由于本研究使用到的贝叶斯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只考虑了观测误差,并未考虑系统性模型的误差。此外对于观测噪声,直接假定为高斯分布。因此与其他方法相比,贝叶斯分析方法在处理实际实验数据时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方法。(4)热脉冲数据的匹配验证表明,贝叶斯分析方法给出的不确定性区间基本能覆盖实测数据,而传统的热脉冲分析方法只能给出单一的温度数据匹配结果。贝叶斯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量化热脉冲信号的不确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脉冲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向泽英,罗浩,陈昭栋,陈丕,陈芬.热脉冲法瞬态测量材料热物性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8
[2].汪勇.热脉冲法测定饱和土壤水通量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7
[3].李婷.应用热脉冲法确定土壤热参数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
[4].梁铭辉,郑飞虎,安振连,张冶文.基于MonteCarlo的热脉冲法数据分析[J].物理学报.2016
[5].肖潇,刘刚,李保国.有限元模拟土壤孔隙对双针热脉冲法测量比热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
[6].刘川东,郑飞虎,安振连,张冶文.外电场下热脉冲法测量聚丙烯薄膜中空间电荷[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陈江,张少杰,刘浩吾.热脉冲法监测土坝集中渗漏的数值仿真[C].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8].陈江,张少杰,闵兴鑫,刘浩吾.热脉冲法监测集中渗漏的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0
[9].陈江,张少杰,刘浩吾.热脉冲法监测土坝集中渗漏的数值仿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
[10].白云岗,宋郁东,周宏飞,张江辉.热脉冲法对胡杨树干液流的监测与蒸腾过程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