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者: 相西源
导师: 赵晓生
关键词: 中国交响音乐,技法研究,主题构造,主题材料,风格特征
文献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这篇论文是关于20世纪以来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中的作曲技法问题的研究,主旨是对其中具有相对代表意义作品的局部——主题构造形态的诸方面,进行一种比较宽泛性的、有关作曲技术理论方面并涉及其它有关创作方面等问题的学术性探讨。论文整体的结构立论是采用“小题大做”与“大题大做”相结合的贯通方式,并通过两者之间的互补和借鉴的方法,由理论联系有关实际的曲例分析而进行独立研究而形成的。全文由导言、正文、注释、结论、赘语及附录中的参考引用的总谱文献、论文文献、书目文献征引等几个内容组成。正文是对有关文献研究的梳理与归纳;是对提出的相关论点的理论阐述及总结性的主要观点,同时也是学术性探讨的基本论证过程。其中,正文由上篇、下篇两个大部分构成,重点是下篇。 论文的第一部分(上篇)是有关“主题”词义来源的各种概念考证,由四个大的方面入手,对相关音乐创作领域和其他有关学科的主题概念作了比较细致的理论性论述。同时,通过对主题构造形态方面和相关主题词义的不同现象的解释,从比较广泛的和宏观的主题思维观念上,阐明了有关“主题”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并通过多种国内与国外文献的理论分析和比较,从世界大文化范围的角度上,对主题理论的中心含义和主导思想给予了界定;并从几种主要的“主题”理论观点上,对“主题”问题的专题性研究及目前学术上所存在的和关注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解释。同时,提出了有关主题构造方面的“综合性”方式研究的相关论点——中国音乐创作中的“主题”概念等问题。另外,从整体论文构成的结构处理上,分别对主题与音乐作品内在的几个主要方面所存在着的关系问题,通过图表的直观方式,也进行了必要的理论阐述。 第二部分(下篇)主要是对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与技法演化形态方面所作的探讨和论述。通过各类不同作品与不同主题构造形态的表现形式,论述了主题构造中,各种不同材料的组织形态及音高、节奏等方面的具体手法的表现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研究了构造中各种作曲技法的写作方法,并涉及到多种材料组织,对主题在形态的构造方面所起到的基本核心主干作用。在结合相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 历史的叙述
(二) 论题的叙述
(三) 写作的叙述
上篇 主题论
第一节 界说主题
(一) 主题来源说
(二) 音乐主题说
第二节 有关主题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文献
(一) 国外文献与观点
(二) 国内文献与观点
第三节 相关“主题”的新概念
(一) 关于“音乐母题”
(二) 关于“无主题”
(三) 关于“泛主题”
(四) 关于“大主题”
(五) 关于“微主题”
第四节 主题与作品的关系
(一) 主题与结构
(二) 主题与内容
(三) 主题与技法
(四) 主题与背景
上篇结语
下篇 主题构造的技法演化形态
引述
第一节 单一性旋律的主题构造形态
(一) 表层性主题构造
(二) 内层性主题构造
(三) “现代型”主题构造
(四) “音色化”主题构造
第二节 主题构造中的线性形态
(一) 直线性主题构造
(二) 曲线性主题构造
(三) “点、线、面”主题构造
第三节 主题构造中的多重思维形态
(一) 一般性双主题构造
(二) 复杂化多主题构造
(三) 对比性多主题构造
第四节 主题构造中的疏密形态
(一) 直观性疏密形态
(二) 重复性疏密形态
(三) 流动性疏密形态
(四) 增扩性疏密形态
第五节 主题构造中的动机形态
(一) 动机展开形态
(二) 动机派生形态
第六节 主题构造的节奏形态
(一) 单一节奏模式
(二) 复合节奏模式
(三) 割裂节奏模式
(四) 交替节奏模式
(五) 散化节奏模式
结论
注释部分
导言注释
上篇注释
下篇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参考和引用的总谱
附录二 参考论文目录
附录三 参考书目
赘语
补赘
发布时间: 2006-12-05
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下半叶新疆地区的交响音乐创作[D]. 王宝龙.中央音乐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