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众斗殴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聚众斗殴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聚众斗殴罪是从79刑法的流氓罪中分解而来,由于刑法292条采用的是简单罪状,没有对该罪的犯罪构成作具体的表述,目前也无相关的司法解释,理论界对聚众斗殴罪的认定及刑事责任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很多分歧,也导致司法实践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本文试图从犯罪构成等基本理论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厘清该罪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努力探索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适用问题。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斗殴的行为是以多人形式共同实施的,是一种复合行为:聚众行为和斗殴行为是构成聚众斗殴罪的要件,缺一不可。依照刑法规定,聚众斗殴罪只能由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构成,对首要分子的认定是按照其在具体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的,对积极参加者的认定既要考虑实施犯罪的危害行为在聚众斗殴中的作用大小,也要考虑行为人参加犯罪的主观恶性轻重。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处罚也要根据其在聚众斗殴罪中作用大小分清主次,分别处罚。聚众斗殴罪在犯罪构成上为基本构成与加重构成相结合的犯罪构成模式。本文首先对聚众斗殴罪的基本构成进行了分析。对于聚众斗殴罪加重构成,本文重点对“多次聚众斗殴”;“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持械聚众斗殴”等加重情节,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聚众斗殴罪的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未遂、预备和中止。对聚众斗殴罪中的实行过限应从行为人的主、客观方面予以综合认定。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转化基础以聚众斗殴罪的成立为必要。对转化犯的认定应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聚众斗殴罪的概念和基本犯罪构成
  • 第一节 聚众斗殴罪的概念
  • 第二节 聚众斗殴罪的基本犯罪构成
  • 一、关于“聚众”的分析
  • 二、关于斗殴的分析
  • 三、关于首要分子的分析
  • 四、关于积极参加者的分析
  • 第二章 聚众斗殴罪的派生犯罪构成
  • 第一节 聚众斗殴罪的行为加重犯的认定
  •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理论剖析
  • 二、关于多次的认定
  • 第二节 聚众斗殴罪的主体加重犯的认定
  • 一、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理论剖析
  • 二、关于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认定
  • 第三节 聚众斗殴罪的地点加重犯的认定
  • 一、对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的理论剖析
  • 二、关于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
  • 第四节 聚众斗殴罪的手段加重犯的认定
  • 一、关于持械聚众斗殴的理论剖析
  • 二、关于持械聚众斗殴的认定
  • 第三章 聚众斗殴罪的修正犯罪构成
  • 第一节 聚众斗殴罪的预备
  •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 二、聚众斗殴罪犯罪预备的认定
  • 第二节 聚众斗殴罪的中止
  •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 二、聚众斗殴罪中止犯的认定
  • 第三节 聚众斗殴罪的未遂
  •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 二、聚众斗殴罪未遂的认定
  • 第四节 聚众斗殴罪的主从犯
  • 第四章 聚众斗殴转化犯的犯罪构成
  • 第一节 聚众斗殴转化犯的法律价值
  • 第二节 聚众斗殴转化犯的前提条件
  • 第三节 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
  • 第四节 聚众斗殴转化犯的故意内容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J]. 法制博览 2017(35)
    • [2].浅析聚众斗殴犯罪中“持械”的认定[J]. 法制博览 2018(34)
    • [3].聚众斗殴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基本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 净月学刊 2015(01)
    • [4].“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理解与适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5].持械聚众斗殴之“持”和“械”的认定[J]. 人民检察 2014(14)
    • [6].聚众斗殴犯罪的现实特征及其理论启示——以相关案例的实证统计分析为视角[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5(02)
    • [7].李进路斗狠[J]. 法律与生活 2017(08)
    • [8].此案应定寻衅滋事还是聚众斗殴?[J]. 江淮法治 2014(10)
    • [9].青少年暴力性罪错防治研究——以江苏东海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犯罪为例[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10)
    • [10].聚众斗殴行为刑法适用实践标准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11].浅析多人故意伤害与聚众斗殴的区别[J]. 法制与社会 2019(28)
    • [12].单方聚众斗殴与多人实施的故意伤害行为之辨析[J]. 法制与经济 2015(05)
    • [13].论持械聚众斗殴的“持”与“械”[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12)
    • [14].聚众斗殴罪若干适用问题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2(05)
    • [15].一方不足三人能否构成聚众斗殴[J]. 人民检察 2011(10)
    • [16].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转化定性分析[J]. 人民司法 2011(18)
    • [17].单方具有聚众斗殴故意的行为应如何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0(01)
    • [18].“聚众斗殴”犯罪中从犯的认定[J]. 知识经济 2010(13)
    • [19].持械聚众斗殴之“持”与“械”辨析[J]. 人民检察 2008(11)
    • [20].聚众斗殴转化犯司法认定实证探析[J]. 人民检察 2015(02)
    • [21].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司法适用及其规范[J]. 海峡法学 2015(02)
    • [22].聚众斗殴一方不足三人如何定罪[J]. 中国检察官 2012(12)
    • [23].聚众斗殴转化型犯罪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5(26)
    • [24].都是“江湖义气”惹的祸?[J]. 当代学生 2012(21)
    • [25].因玩笑引发聚众斗殴获刑[J].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01)
    • [26].聚众斗殴转化犯罪中犯意限制的司法认定[J]. 中国检察官 2013(08)
    • [27].聚众斗殴罪的法律适用问题——基于规范实证的视角[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
    • [28].聚众斗殴致人伤亡应依据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转化定罪[J]. 人民司法 2011(04)
    • [29].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件分析——以基层检察院执法办案为视角[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02)
    • [30].非典型性聚众斗殴犯罪的法律适用分析[J]. 中国检察官 2013(10)

    标签:;  ;  ;  ;  

    聚众斗殴罪若干实务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