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文学思想新探

李白文学思想新探

论文摘要

在李白文学思想研究中,探讨其理论主张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深为研究者所热衷。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主体情感、艺术表现、审美倾向等问题。为继续深入、细致地沿着“寻根”的思路探讨李白文学思想的精神要旨,在回顾20世纪以来李白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结合其作品,从兴寄、风骨、丽采三个方面来分析李白文学思想与文学传统的关系。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将李白推崇雅、颂的兴寄观与陈子昂“兴寄”主张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李白“兴寄”观的创新之处:第一,就“兴寄”的情感内容而言,李白不仅吸收了传统的“兴寄”之义,也融合魏晋风度中超越儒家的精神元素;第二,在创作手法方面,李白更为重视“兴”情以寄的艺术手法。第二章依据《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相关言论及此诗创作背景、李白平生志向与遭际分析了其“风骨”观的特点:重视主体气质对作品风骨的影响,盛赞那些以怨愤为情感内涵、以游仙和清赏为寄托而具有清举之风的作品。从而得出,这种以仙风道骨和逸韵高情为内涵的风骨观,实际上犹如以壮怀和悲情为主的建安风骨穿上了仙衣道袍,于清赏山水、神游宇宙之中蕴藉了难诉的深情,与慷慨悲歌的表现手法具有相同的内旨。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李白的“丽采”观。李白的“清丽”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上追求清新自然的美学倾向,是一种超脱尘外的高士情怀在美学倾向上的反映,也是诗人从构思、遣辞、取象等角度对一种淡远而天真境界的追求;李白的“奇丽”观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强调以主体的情气和才力来构织奇文的美学倾向。通过对他的词赋观的探析可见,他的“奇丽”观从主体才力、情气出发,涉及奇才壮志与相应的表现形式之关系问题。李白的“婉丽”观继承了《春秋》“婉章志晦”的传统,以及借物色表达情思的委婉方式;同时,也带有“重情气”的特点,注意到情气顿挫而形成情文婉顿的风貌。实际上,这一特点贯穿在李白的整个文学思想中,具有李白的个性色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李白的“兴寄”观
  • 第一节 李白对传统“兴寄”主张的继承
  • 第二节 李白“兴寄”观的新意
  • 一、兴何“情”以寄:超越现实功利的高士情怀
  • 二、重视兴情以寄的艺术手法
  • 结语
  • 第二章 李白的“风骨”观
  • 第一节 李白风骨观的提出及其文学史论意义
  • 一、李白风骨观的提出
  • 二、李白风骨观的文学史论意义
  • 第二节 李白“风骨”观详析
  • 一、仙风道骨,壮思飞扬
  • 二、逸韵高情,贞骨雅量
  • 结语
  • 第三章 李白的丽采观
  • 第一节 李白的清丽观
  • 一、李白清丽观详析
  • 二、李白清丽观在创作技巧上的体现
  • 第二节 李白的奇丽观
  • 一、因奇而丽的风貌:雄笔丽藻,奇文富艳
  • 二、奇文的种类:赋家奇思,探玄奇作
  • 第三节 李白的“婉丽”观
  • 一、因婉而丽的风貌:古诗佳丽,骚经朗丽
  • 二、“婉”的表现形式:婉转附物,情文婉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著作类
  • 二、论文类
  • 附录
  • 兴发雅怀的思想
  • 崇尚清真的思想
  • 对屈宋贾马辞赋的评价
  • 崇尚雄笔丽藻的思想
  • 尚才思想
  • 功业思想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兴寄”与唐诗艺术修辞[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用典艺术与唐诗“兴寄”说[J]. 社会科学家 2010(09)
    • [3].李白诗与“兴寄”[J]. 文艺评论 2011(12)
    • [4].从几首诗看“美人”兴寄的交际功能[J]. 山花 2014(12)
    • [5].李商隐无题诗与“兴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6].论“兴寄”说与杜甫“沉郁顿挫”诗风[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五古《修竹篇》与陈子昂兴寄说的诠释[J]. 国学学刊 2019(04)
    • [8].钱笺杜诗兴寄美刺法初探[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4)
    • [9].谢灵运对《楚辞》的接受——以其经历与兴寄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 2014(02)
    • [10].李贺的神鬼诗的“兴寄”特征[J]. 科学经济社会 2012(03)
    • [11].凝霜袭人凋零心,兴寄无端零乱诗——阮籍及其咏怀诗探微[J]. 语文学刊 2011(24)
    • [12].漓江游[J]. 东坡赤壁诗词 2015(06)
    • [13].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的兴寄艺术[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14].论李白乐府体现的生命觉醒意识[J]. 宜宾学院学报 2008(04)
    • [15].唐代各家诗论“兴”范畴群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6].赏析形象,领会主旨[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2014(11)
    • [17].陈子昂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03)
    • [18].李白之“兴”[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19].文学接受论视阈下“兴”的梯次情感之演绎[J]. 山花 2011(22)
    • [20].再论陈子昂的文学理论及其时代意义[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1].王绩《古意六首》“古意”解读[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 [22].诗无题论的批评视角[J]. 中国韵文学刊 2009(03)
    • [23].张羽作品[J]. 中国老年 2018(03)
    • [24].晋宋之际山水诗的兴起与兴寄艺术的发展[J]. 许昌学院学报 2008(06)
    • [25].真诚为人,朴素为文——庞波诗文集《知田种田》读后[J]. 飞天 2019(01)
    • [26].辛崇发作品[J]. 中华诗词 2017(08)
    • [27].从互文性角度看陈子昂的复古与革新[J]. 名作欣赏 2014(06)
    • [28].元末明初文清诸学子诗歌特征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17(05)
    • [29].崇学尚雅与中有兴寄——论李慈铭的清诗批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30].寄托:让你的写作更含蓄[J].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 2013(12)

    标签:;  ;  ;  ;  ;  

    李白文学思想新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