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扰素和迪赛片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哲[1](2021)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需要终身控制疾病的发展。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纲,可以通过“扶正”、“固卫”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与发展。“固本止咳中药”源于国医大师、中医内科呼吸病专家晁恩祥教授多年诊治COPD的临床经验。晁恩祥教授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扶正固卫”理论,因而以经典方剂“玉屏风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创制固本止咳中药。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并可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发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量的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情况、呼吸道病理损伤及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并降低肺组织αβT细胞/γδT细胞比例、增加肺组织中KGF,KGFR蛋白和基因表达含量等。因此,进一步开展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损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四个时期。呼吸道损伤修复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贯穿了慢阻肺疾病的全程。本研究从呼吸道的黏膜炎症损伤修复、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固本止咳中药对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从而更好的阐释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方法:本研究将100只健康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n=30)、模型COPD组(n=35)和固本止咳中药组(n=35)。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被制成COPD模型。本研究采用被动吸烟加鼻腔滴入LPS的方法进行COPD小鼠造模。治疗组于第61天开始予固本止咳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使用蒸馏水以同样方法灌胃,共28天。第一部分:体重监测和肺功能检测明确COPD模型小鼠的模型制备情况和固本止咳中药的药效。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呼吸道黏膜炎性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通过抗体芯片法对小鼠呼吸道40种炎性因子进行系统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抗体芯片结果中COPD组明显变化和固本止咳中药组发挥明显调控作用的炎性因子进行验证。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的调控以及对异常的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通过病理学评判、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进行检测,以判断香烟烟雾暴露+LPS滴鼻对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结构、细胞外基质和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损伤情况以及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对相应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损伤修复的调控情况。第二部分:基于质谱技术,对固本止咳中药的成分分析研究,从固本止咳中药的化学成分入手,探讨其发挥损伤修复作用机制的原理。此外,本研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明确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靶点及通路。阐释其对于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控的机制。第三部分:基于western-blot和RT-qPCR技术,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果富集出现的JAK-STA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研究,对通路中JAK1,p-JAK1,STAT3,p-STAT3和SOCS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JAK1 mRNA,JAK2mRNA,JAK3mRNA,STAT1 mRNA,STAT3 mRNA,SOCS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体重监测: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2)肺功能检测:COPD 组较空白组 FEV 0.05,FEV0.1,FEV0.2,PEF,Crs,Cst均明显下降(P<0.01);Rrs,Ers,Rn均明显升高(P<0.01);G,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COPD组FEV0.05,FEV0.1,FEV0.2,Crs均明显升高(P<0.05);Rrs,Ers,Rn均明显下降(P<0.05);PEF,G,H,C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HE染色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病理形态符合COPD的特征,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50-100μm直径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病理形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部分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但程度与COPD组相比明显减轻。4)抗体芯片检测:在40个炎性因子中,COPD组与空白组相比,共有8个显着升高的炎性因子,分别为 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IL-17 和 IL-12p70(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相比,共有7个显着降低的因子,分别为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 和 TCA-3(P<0.05)。5)免疫组化检测:与空白组相比,COPD组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 COPD 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 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空白组和COPD组,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之间Collegen 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中药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固本止咳中药的41个成分,其中的多种成分被证明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气道重塑等参与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7)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在COPD组和空白组之间共发现287个差异蛋白,固本止咳中药组和COPD组之间共发现184个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补体通路、细胞外基质、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以及多个参与COP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从整体上参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8)JAK-STAT信号通路的实验:本研究通过RT-PCR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JAK2,JAK3,STAT1,STAT3和SOCS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JAK1 mRNA,JAK2 mRNA,JAK3 mRNA,STAT3 mRNA 和 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STAT1 mRN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 mRNA,STAT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 SOCS3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2mRNA,JAK3 mRNA,STAT1 mRNA与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p-JAK1,STAT3,p-STAT3,SOCS3进行测定。与空白组相比,COPD 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p-JAK1,p-STAT3,p-JAK1/JAK1,p-STAT3/STAT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SOCS3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p-JAK1,p-STAT3,p-STAT3/STAT3明显降低(P<0.05),SOCS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P-JAK1/JAK1 与 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减少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发挥调控呼吸道黏膜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通过改善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发挥调控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和减少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2)固本止咳中药在COPD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调控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3)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下调JAK1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上调SOCS3的表达从而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是固本止咳中药基于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在机制上的具体体现。
马志翔[2](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张惠敏[3](2020)在《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临床上使用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循证。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诊断为MPP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同期随机选取该院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组。对照组予阿奇霉素+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Vit D治疗,通过监测治疗前后肝肾功、心肌酶、血钙、尿常规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等检测Vit D的安全性,治疗1周后评估其临床疗效,记录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比;同时采集健康组体检时及观察组/对照组入院时、治疗1周后空腹静脉血,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LL-37、IL-6、IL-10、TNF-α、IFN-γ、VEGF水平,q RT-PCR法检测IκB-αm RNA表达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血钙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且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肾功、心肌酶、尿常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显着有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而对照组显着有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9)。健康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25(OH)D、LL-37、IL-10水平及IκB-αm RNA表达明显高于其治疗前(P<0.05);对照组血清25(OH)D、LL-37、IL-10水平及IκB-αm RNA与其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血清IL-6、IFN-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的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降低的水平(P<0.05)。结论:(1)Vit 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MPP具有安全性。(2)Vit 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MPP是有效的。(3)Vit 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MPP机制可能与升高LL-37的水平增强其抗菌作用及调节IκB-α的表达抑制其炎性通路有关。
郭静[4](2020)在《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1.1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更大范围内、更精确评估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1.2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的系统评价中存在样本量少,方法学质量较低,设计不甚合理等特点,并且多没有体现中医药作为复杂干预措施在治疗上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旨在针对普通感冒的中医特点设计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开展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感毒清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下一步作用机制验证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2.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以下7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 Med、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中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设计资料提取表,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遇到分歧与第三人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使用I2检验异质性,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异质性低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定量综合,对无法定量综合的数据进行定性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天的治愈率、症状的消失时间/消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普通感冒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表偏倚使用SAS 7.8软件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2.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6714。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R软件产生区组随机序列,将12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序列以不透光密封信封方式进行隐藏。两组分别接受感毒清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5天。以普通感冒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所有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为评价指标,评价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感毒清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普通感冒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分子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部分纳入中药对照安慰剂,中药对照抗病毒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或其联合治疗以及中药联合祛痰止痉药对照祛痰止痉药单独使用的RCTs共29项,4196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其中12项(41.4%,12/29)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的生成,仅4项(13.8%,4/29)研究报告了随机隐藏,仅4项(13.8%,4/29)研究实施了盲法,其中3项设置了研究者和受试者盲法,1项研究设置了受试者盲法。7项(24.1%,7/29)研究报告了脱落失访情况,除1项研究无脱落失访外,其他6项研究中仅有1项进行了意向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中仅有1项(3.4%,1/29)进行了前瞻性注册,其他28项研究中,有3项(10.7%,3/28)研究结果部分报告的结局与方法部分拟报告的结局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热感糖浆高剂量组显着提高治疗5天后发热(RR:0.05,95%CI:[0.00,0.97])、咽痛(RR:0.15,REM,95%CI:[0.04,0.61],I2=54%)、恶风(RR:0.11,FEM,95%CI:[0.02,0.62],I2=40%)、口渴(RR:0.27,FEM,95%CI:[0.13,0.59],I2=0%)症状的消失率,热感糖浆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银翘解毒片高剂量组能缩短开始治疗到总体症状消失的时间(h)(MD:-9,39,95%CI:[-11.83,-6.95]),高剂量更明显;抗感冒处方能缩短解热时间(h)(MD:-13.84,95%CI:[-23.41,-4.27]),且起效更快(h)(MD:-9,96,95%CI:[-17.63,-2.29])。与利巴韦林对照,葛根汤颗粒能够缩短病程(h)(MD:-6.76,95%CI:[-8.91,-4.61])且起效更快(h)(MD:-1.20,95%CI:[-1.93,-0.47]);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显着缩短解热时间(h)(MD:-91.20,95%CI:[-95.73,-86.67])、流涕(h)(MD:-60.96,95%CI:[-65.59,-56.33])、咳嗽(h)(MD:-72.00,95%CI:[-77.52,-66.48])、鼻塞的症状持续时间(h)(MD:-91.92,95%CI:[-96.91,-86.93])。与利巴韦林联合罗红霉素对照,加味银翘散能够缩短发热持续时间(h)(MD:-8.10,95%CI:[-12.59,-3.61]),起效更快(h)(MD:-1.67,95%CI:[-2.61,-0.73])。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能减少咽痛持续时间(h)(MD:-7.20,95%CI:[-13.85,-0.55])和发热持续时间(h)(MD:-12.00,95%CI:[-19.20,-4.80]);感冒清热颗粒能减少发热(h)(MD:-9.19,FEM,95%CI:[-12.77,-5.61],I2=0%)、流涕(h)(MD:-26.18,REM,95%CI:[-44.02,-8.35],I2=94%)和咳嗽持续时间(h)(MD:-47.39,REM,95%CI:[-87.20,-7.59],I2=98%)。与利巴韦林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解热时间仍有优势(h)(MD:-8.09,FEM,95%CI:[-12.30,-3.88],I2=0%)。纳入的研究中有18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结局,结果均显示中药与西药相比无差异(62.1%,18/29)。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08,P=0.937和t=1.57,P=0.1913)。3.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证候积分及证候频数等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缓解率:治疗5天后试验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5%,对照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72.41%,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后普通感冒总体症状缓解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2.07%,两组比较,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5天后试验组在改善普通感冒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天后各分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恶风寒、鼻塞、流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5天后普通感冒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5.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评价:此次研究中共有5例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共有3例。两组安全性评价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治疗5天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激活率、CD3+、CD4+免疫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抑制IL-12浓度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指标浓度变化改善不明显(P>0.05)。试验组氧化应激指标SOD酶活性、GSH-PX、CAT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下降,这种指标变化趋势均符合机体抗氧化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善SOD酶活性和C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筛选最终获得感毒清有效的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黄芪的有效化合物活性成分为16个,川射干活性成分有6个。最终得到感毒清-普通感冒共同靶点138个,主要调控PGR、NOS2、PTGS1、PTGS2、ESR2等靶基因,核心靶点与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相关。获得147个GO富集生物过程和14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4.研究结论4.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相比,中药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本研究纳入RCTs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低,相关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验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试验多不能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普通感冒中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这一特色,希望未来临床医生能针对中医特点设计更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4.2感毒清具有改善普通感冒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安全性较高的显着优势,是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尚缺乏相关指标能够论证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知识储备。4.3感毒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复制、抗氧化等多重药效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网络药理的抗感作用。但由于其是中药复方,现有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王振兴,潘怡,张秀,徐世军,王永炎,王飞[5](2018)在《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的诠释》文中指出益气解毒法是课题组长期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科研临床中总结而出的中医治则。运用诠释学的方法,从益气解毒法的理论内涵,感毒清组方特点、药理机制及临床研究对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作出分类诠释。诠释目的是深入挖掘益气解毒法的本质特征,对感毒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虚邪犯证)的机理进行科学地解释,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张婷婷[6](2017)在《紫仙丹方防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紫仙丹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能否起到预防或减轻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同时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予复方芦丁40mg/次口服,一天三次;双嘧达莫3-5mg/(kg-1·d-1),分2-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紫仙丹方水煎剂,早晚两次分服。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观察指标等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肾损害情况。在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复发率,分析两种治疗远期疗效。结果:(1)两组在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证候总积分减少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治疗8周末、12周末m-Alb水平较同组治疗前产生了差异(p<0.05),两组间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而两组第4周末时指标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相比亦无差异(p>0.05)。(3)观察组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β2-GM水平较前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β2-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时点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在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出现的肾损害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肾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随访3月结束后,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中药紫仙丹方能有效缓解HSP患儿临床症状,在消退皮肤紫癜,缓解腹痛、关节痛,改善心烦口渴等情况具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其疗效更确切。(2)紫仙丹方可以有效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肾损害发生率,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或减轻肾损害的作用。(3)在随访中,观察组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故观察组治疗的远期效果更理想。(4)口服中药紫仙丹方治疗HSP效果显着,无明显毒副作用,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徐升[7](2016)在《基于CysLTs通路探讨三子养亲汤控制哮喘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CysLT s通路探讨三子养亲汤抑制哮喘模型小鼠哮喘症状的的机制方法:采用4-8周的C57BL小鼠65只,均为雌性,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小鼠4只,实验组分为中药三子养亲汤高中低三个组,西药孟鲁司特组,造模组。中药组35只,西药组5只,模型组20只,模型组分为对照组和雾化组,对照组5只。中药组和西药组眼球取血法取血。采用先将造模组小鼠于实验第1天和第14天于腹腔内注射0.1%卵白蛋白生理盐水加氢氧化铝凝胶混合液(二者比例为1:4,PH7.4)。每只小鼠注射lml。正常组注射0.9%生理盐水lml。后将造模组小鼠置于自制玻璃箱内,用5%卵蛋白生理盐水5m1进行雾化激发,每日激发1次,每次激发30min,共激发共14天。中药组小鼠SZ-H组、SZ-M组、SZ-L组分别以10.8g·kg-1·d-1,5.4g·kg-1·d-1、2.7g·kg-1·d-1的三子养亲汤中药汤剂lml灌胃(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0倍、5倍、2.5倍换算),西药组小鼠运用孟鲁司特0.004g·kg-1·d-1药量lml进行灌胃。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确定造模成功,并对造模小鼠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进行分离。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匀浆中EOT-1、EOT-3的含量,小鼠平滑肌细胞中IP3和DAG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平滑肌细胞中CysLTR1mRNA、CysLTR2mRNA的表达。结果:1、一般表现:正常组小鼠反应灵敏,精神状态较好,活动自如,呼吸平稳,摄食饮水良好,皮毛有光泽,体重逐渐增加。模型组小鼠在第7天表现出精神不振,第14天精神状态明显变差,呼吸急促,动作迟缓,喜蜷缩在一起,皮毛稀疏无光泽,摄食饮水量较正常组下降,在造模后前小鼠体重基本不增加。各给药组小鼠精神较好,呼吸较平稳,毛色光泽度良好,反应较迅速病理情况:正常组:肺泡结构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无脱落、变形,未见炎性细胞聚集于腺体增生,无炎性渗出。哮喘模型组:支气管粘膜出出现大量上皮细胞脱落、变形,可见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成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明显,肺泡内聚集大量的杯状细胞,肺泡壁变红肿胀,肺泡壁变薄,个别肺泡腔扩大。3、CysLTRlmRNA和CysLTR2mRNA: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中剂量组小鼠细胞中白三烯1基因表达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细胞中白三烯1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具有下调小鼠细胞中白三烯1基因表达的作用;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中白三烯1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中白三烯2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4、EOT-1和EOT-3: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1浓度明显降低,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1浓度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具有下调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1浓度的作用;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1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3浓度明显降低,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3浓度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具有下调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3浓度的作用;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Eotaxin-3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5、IP3和DAG: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IP3浓度明显降低,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中IP3浓度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所使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具有下调小鼠细胞上清液中IP3浓度的作用;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IP3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小鼠细胞上清液DAG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1、三子养亲汤能降低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匀浆中EOT-I和EOT-3的含量。2、三子养亲汤能降低哮喘小鼠模型平滑肌细胞中CysLTRImRNA和IP3的含量。3、低剂量OVA可以制作出符合痰哮表现的哮喘模型。4、三子养亲汤控制哮喘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白三烯通路来发挥作用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朱静德[9](2012)在《以祛湿热、调体质之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表明,现代小儿不良生活方式与喂养方式——小儿湿热体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开展以“祛湿热、调体质”法治疗RRTI的临床试验研究。藉此不但可以在理论上反证湿热体质与RRTI的相关性,引导人们从不良生活方式角度审视RRTI高发的问题;并可在临床上为开发符合临床实际的,经济有效的防治RRTI中药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方法:通过传统文献梳理与中医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小儿不良生活方式及喂养方式、中医湿热体质与RRTI的相关性;对40例湿热体质RRTI患儿进行“祛湿热、调体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体质量表得分,湿热体质相关症状,RRTI病情相关体征的变化情况,验证“祛湿热、调体质”法是否适应于对现代RRTI的治疗。结果:40例湿热质RRTI患儿经“祛湿热、调体质”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85%;湿热体质判定量表总得分和单项得分全部降低,说明患儿湿热状态解除;随访发现,治疗后一年内患儿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病程缩短、且病位变浅,说明RRTI病情明显减轻;治疗后患儿舌苔脉象好转,面色明润,食欲增强,说明小儿一般生活状态改善。结论:1“祛湿热、调体质”法具有改善湿热质RRTI患儿体质偏颇倾向的作用;2“祛湿热、调体质”法具有缓解湿热质RRTI患儿病情的作用;3湿热质RRTI患儿经“祛湿热、调体质”法治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年发病次数有所减少,每次发病时间有所缩短,发病时病情减轻。4湿热质RRTI患儿经“祛湿热、调体质”法治疗后,面色,食欲,舌苔,脉象等一般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崔丽华[10](2009)在《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病、难治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发育。研究发现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复杂,中医药治疗此病疗效显着。本次临床研究主要为观察应用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文献综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进展情况;第二部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外治法等方面论述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代中医药研究进展。临床研究部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例进行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体液免疫、末梢血微量元素、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应用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玉屏风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实验检查结果,采用SAS-V8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改善主要症候上,对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咽部不适和发热等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次要症候上,对纳食、面色、舌质等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疗后IgA、IgG、Hb及微量元素Zn、Fe明显改善,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与对照组疗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增强患儿免疫,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
二、干扰素和迪赛片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扰素和迪赛片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一 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损伤修复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基于质谱技术的固本止咳中药成分分析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基于蛋白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分型 |
三、治则治法 |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
一、资料来源 |
二、检索方法 |
三、研究的筛选 |
四、数据提取 |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
一、检索结果 |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
二、总有效率 |
三、不良反应情况 |
第三章 讨论 |
一、银屑病 |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3)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药口服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背景 |
2.目的 |
3.资料与方法 |
3.1.文献检索策略 |
3.2.文献纳入标准 |
3.2.1.研究类型 |
3.2.2.研究对象 |
3.2.3.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
3.2.4.结局指标 |
3.3.文献排除标准 |
3.4.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
3.5.方法学质量评估 |
3.6.数据分析 |
4.结果 |
4.1 检索流程和结果 |
4.2 纳入研究的特征 |
4.2.1.患者特征 |
4.2.2.干预措施 |
4.2.3.疗程及随访 |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4.4 疗效评价 |
4.4.1 中药vs.安慰剂 |
4.4.2 中药vs.抗病毒药 |
4.4.3 中药vs.抗病毒药+抗菌药 |
4.4.4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 |
4.4.5 中药vs.抗菌药 |
4.4.6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病毒药 |
4.4.7 中药+化痰解痉药vs.化痰解痉药 |
4.4.8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 |
4.5 发表偏倚 |
5.讨论 |
5.1 疗效和安全性 |
5.2 方法学质量 |
5.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
6.结论 |
第二部分 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中止标准 |
2.研究设计 |
2.1 总体设计 |
2.2 样本量的选择 |
2.3 随机方法 |
2.4 盲法设定及实施 |
3.治疗方法 |
3.1 观察药物 |
3.2 服药方法及给药疗程 |
3.3 药品的包装、分发与保存 |
3.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物 |
4.观察指标 |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4.1.1 主要结局指标 |
4.1.2 次要结局指标 |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3 实验室其他指标 |
4.4 观察时间点 |
5.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
5.1 症状评分 |
5.2 疗效评定 |
5.2.1 中医症状积分 |
5.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5.3 安全性评价 |
6.伦理考量 |
7.统计分析方法 |
8.结果 |
8.1 一般资料分析 |
8.2 一般情况 |
8.3 疗效性分析 |
8.3.1 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
8.3.2 次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
8.4 安全性分析 |
8.5 合并用药情况 |
8.6 实验室观察指标 |
8.6.1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8.6.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8.6.3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
8.6.4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
8.6.5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
8.6.6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
9.讨论 |
9.1 感毒清的立方依据 |
9.2 感毒清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
9.2.1 组方分析 |
9.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9.3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
9.4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 |
9.4.1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
9.4.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理论与免疫的关系 |
9.4.3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
9.4.4 普通感冒的中医免疫发病观 |
9.4.5 感毒清的免疫调节作用 |
9.5 感毒清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作用探讨 |
9.6 感毒清的氧化应激作用探讨 |
10.结论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中药化学成分收集筛选 |
1.2 中药靶点筛选 |
1.3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疾病靶点的筛选 |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的构建 |
1.5 靶点蛋白相关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1.6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结果 |
2.1 中药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
2.2 化合物的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 |
2.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
3.讨论 |
4.结论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气虚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的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1 益气解毒法论治上呼吸道感染的理论内涵 |
2 感毒清组方特点 |
3 感毒清益气解毒的药理机制 |
3.1 抗病毒 |
3.2 抗炎镇痛 |
3.3 抗过敏 |
3.4 祛痰止咳解热 |
3.5 免疫调节 |
4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 |
(6)紫仙丹方防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与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3.3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实验室研究结果 |
3.随访期间复发情况 |
4.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文献记载 |
2.现代中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
3.现代西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
4.方义研究及药理分析 |
5.各项指标选择依据 |
6.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基于CysLTs通路探讨三子养亲汤控制哮喘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词 |
前言 |
1、立项依据 |
2、本课题研究思路 |
3、技术路线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考察三子养亲汤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Eotaxin-1,Eotaxin-3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小结 |
第二部分 考察“三子养亲汤”对小鼠气管平滑肌细胞IP3, DAG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小结 |
第三部分 采用RT-PCR技术测定“三子养亲汤”对小鼠平滑肌细胞中CysLTR1和CysLTR2 mRNA表达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小结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回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着作及科研成果 |
(9)以祛湿热、调体质之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现代医学对RRTI的研究现状 |
1 RRTI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RRTI的治疗方法 |
二 祖国医学对RRTI因脉证治的研究现状 |
1 RRTI的病因病机 |
2 RRTI的辨证论治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一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剔除和脱落标准 |
4 试验方法 |
5 统计方法 |
二 实验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疗效判定 |
3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 本研究开展的理论思路 |
1 现代中、西医防治RRTI的措施及不足之处 |
2 现代小儿不良喂养方式与湿热体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
3 湿热体质与RRTI发病之间的关系 |
4 RRTI的中医治疗方法探讨 |
二 加味温胆汤治疗RRTI的理论依据 |
三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
四 本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10)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方案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干扰素和迪赛片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D]. 王明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维生素D联合阿奇霉素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 张惠敏.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4]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5]感毒清益气解毒机制的诠释[J]. 王振兴,潘怡,张秀,徐世军,王永炎,王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1)
- [6]紫仙丹方防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婷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7]基于CysLTs通路探讨三子养亲汤控制哮喘的机制研究[D]. 徐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以祛湿热、调体质之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D]. 朱静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益气活血运脾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D]. 崔丽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