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利益问题是一个牵涉到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成为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动因。一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利益的角度得到解释。各类利益主体之间、利益主体与客体之间、同一主体的不同客体之间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式利益关系,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内容。学界站在利益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角度分析利益的基本内涵,形成了对利益问题的不同理解。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讲,利益是个体需求基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个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及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而派生的涉及政治、文化、思想等等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内容。从广义的角度讲,利益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和一定社会关系约束下的利益主体、主体活动和外界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产物。从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来看,利益冲突是导致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而利益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益协调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有关利益协调的理论,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利益协调的基本内涵。静态上讲,利益协调是不同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以及同一主体的不同利益之间表现出的和谐状况。动态上讲,利益协调是人类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利益协调是为解决差别、矛盾和冲突而存在的,它既是手段,也是结果。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利益矛盾所呈现的新特点主要是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别扩大化、利益矛盾明晰化、复杂化和群体化。贫富差距的继续扩大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潜在的隐患,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瓶颈制约,部分领导层的腐败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信心危机。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基本内涵、实践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利益协调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利益统筹的原则,坚持公平正义、利益共享的原则,坚持适度扶持、利益补偿的原则,形成包括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约束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利益协调机制,达到最大限度地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