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农村土地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论文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不仅是农业部门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而且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最基本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规范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来说,农村土地制度更是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系统的基石。检索中国漫长发展历史,土地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乃至人民公社这些引发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剧烈变革的重大事件都缘于土地制度变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肇始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农地制度的三次重大变迁,尤其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制度正绩效。步入新世纪,中国农村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很多新情况,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根源均在土地上。政府作为转型期制度创新最具优势的社会组织,对于社会进化和“均衡状态”的打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改革初期,“政府主导型”模式对开启和推动市场化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初步形成的今天,这种模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政府定位不当而导致的角色“越位”、“缺位”和“错位”,严重地制约了农地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土地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具有突出的外部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引导土地利用时有失效。导致转型期农地市场化陷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已成为新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核心障碍。本研究综合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以及政府规制理论,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地资源在不同部门重新配置作为问题提出背景,以我国农地制度和交易机制演变、运作现状和主要弊端为主线,以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和权益界定为中心分析思路,立足于政府规制这一核心命题,透视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史,以土地要素活动显著活跃的浙江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并基于西方国家农地市场化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政府干预农地市场的比较观察,确立“学习、纠错和创新”的研究逻辑,揭示农地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揭示农地市场化的基本态势、表征及发展取向,研究障碍农地市场化的各种因素,确立市场运作规范;揭示政府在农地市场化进程中正确定位与制度、机制供给的至关重要性,研究政府调控的得失,构建推进农地市场化进程的宏、中观政府规制框架,提出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健全农地流转机制、规范农地市场运作、强化农地市场化法律支持等对策建议。期待无论在显示这一研究选题现实重要性上升方面,还是在传达学术研究部门对该问题重视程度方面,都具有引人瞩目的指标性含义。其中,本研究提出的“市场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为政府行为规范指明了学习、创新的路径;构建的宏观、中观政府规制框架,有望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分析信息支持和决策指导;针对典型案例提出的对策建议,将为其它区域树立示范标本;设计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和市场主体博弈矩阵,将为农地市场化研究提供新颖的分析工具;提出的农地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设想,推动产权社会化高效流动的对策,将拓展农地市场化研究的新领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关于制度、制度变迁研究
  • 1.2.2 关于产权、产权制度研究
  • 1.2.3 关于政府职能及其规制研究
  • 1.2.4 关于农地市场研究
  • 1.2.5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基本假设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制度变迁
  • 2.1.2 路径依赖
  • 2.1.3 产权和产权制度
  • 2.1.4 交易费用
  • 2.1.5 政府规制
  • 2.1.6 寻租与设租
  • 2.1.7 市场化
  • 2.2 重要理论
  • 2.2.1 制度变迁理论
  • 2.2.2 产权理论
  • 2.2.3 诺思悖论
  • 2.2.4 公共选择理论
  • 2.2.5 政府管制理论
  • 2.2.6 寻租理论
  • 第三章 农地产权制度安排
  • 3.1 新中国农地制度的三次“革命”
  • 3.1.1 土地革命
  • 3.1.2 土改运动
  • 3.1.3 家庭承包责任制
  • 3.2 农地制度的产权残缺
  • 3.2.1 农地产权边界不清
  • 3.2.2 农地产权稳定性差
  • 3.2.3 农地产权排他性弱
  • 3.2.4 农地产权可转让性低
  • 3.2.5 农地产权非继承性
  • 3.3 农地产权制度的成本-收益衡量
  • 3.3.1 收益分析
  • 3.3.2 成本测度
  • 3.4 农地产权制度的政府规制
  • 3.4.1 政府与“所有权悖论”
  • 3.4.2 农地产权制度的政府规制路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地市场化的双重困境与政府角色
  • 4.1 市场失灵与政府制度供给
  • 4.1.1 市场失灵:农地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外部性
  • 4.1.2 转型期政府制度供给的必要性
  • 4.2 政府失灵:成因与表征
  • 4.2.1 政府失灵的成因
  • 4.2.2 政府失灵的表征
  • 4.3 转型期政府角色的正确厘定
  • 4.3.1 市场化与政府转型
  • 4.3.2 市场型政府
  • 4.3.3 服务型政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制度背景下的农地使用权流转
  • 5.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内生机理
  • 5.1.1 农地使用制度变迁的简要回顾
  • 5.1.2 农地使用权流转创新的动因
  • 5.2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证分析
  • 5.2.1 土地流转的模式
  • 5.2.2 土地流转的基本规律
  • 5.2.3 土地流转的经济绩效
  • 5.2.4 土地流转的制度约束
  • 5.3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政府规制
  • 5.3.1 政府干预的流转变异
  • 5.3.2 政府的制度供给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地交易市场的政府规制
  • 6.1 农村土地市场概述
  • 6.1.1 农地经济功能的层次性
  • 6.1.2 市场边界及构成要素
  • 6.1.3 农村土地市场建设现状
  • 6.2 农地市场的制度缺失
  • 6.2.1 农地交易主体缺位
  • 6.2.2 农地交易客体非价值化
  • 6.2.3 农地交易规则缺失
  • 6.2.4 农地交易中介服务匮乏
  • 6.2.5 市场与政府内生冲突
  • 6.3 农地市场主体的博弈与均衡
  • 6.3.1 利益博弈与制度均衡
  • 6.3.2 农地市场主体的权益冲突与博弈
  • 6.4 农地交易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安排
  • 6.4.1 明晰产权及其边界,提高制度效率
  • 6.4.2 实现农地价值化管理,提高要素效率
  • 6.4.3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地市场化的法律支持
  • 7.1 农地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架构
  • 7.1.1 法治要素和制度需求
  • 7.1.2 我国农地法律制度建设脉络
  • 7.2 农地市场化的法律困境
  • 7.2.1 主要法律的缺陷
  • 7.2.2 相关法律的矛盾与冲突
  • 7.2.3 专项法律的制度空白
  • 7.2.4 执法障碍
  • 7.3 政府法律制度供给
  • 7.3.1 法制建设的原则方针
  • 7.3.2 法制建设的基本框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 8.1 研究结论
  • 8.1.1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性
  • 8.1.2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是诱致性与强制性交替作用的过程
  • 8.1.3 市场化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基本取向
  • 8.1.4 中国农地改革市场化是利益诱致的结果
  • 8.1.5 政府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重要主体
  • 8.1.6 家庭承包制是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成功范例
  • 8.1.7 法制化是我国农地市场化进程政府规制的根本方向
  • 8.2 政策含义
  • 8.2.1 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
  • 8.2.2 政府规制的目标取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农村土地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规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