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状(包括链状、V型和三角形)的含吡啶或咪唑类配体,同时合成了β-二酮(即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系列衍生物,使其与金属盐自组装,形成功能配合物,培养了一系列单晶。应用现代谱学方法,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化合物和配合物的微观结构,根据微观结构来推断宏观性质,寻找分子结构与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含氮配体的合成:①应用Witting反应合成了4个直链型刚性配体(L1、L2、L3、L4);②应用Ullmann反应合成了2个直链型柔性配体(L5、L8)、1个以芴为中心的V型吡啶类配体(L9)和1个以三苯胺为中心的三角形吡啶类配体(L10);③用醛酮缩合反应合成了2个直链型半柔性配体(L6、L7)和1个以三苯胺为中心的三角形吡啶类配体(L11)。通过元素分析、核磁氢谱和红外确定了它们的结构(见第二章)。同时,培养了4个中间体[2,7-二氯芴、2,7-二溴芴、三(4-溴苯基)胺和三(4-乙酰基苯基)胺]和1个配体化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仪进一步确定了晶体结构。应用Mercury和diamond软件,对培养出来的单晶进行了微观结构探讨,研究其中的原子排布和分子堆积情况。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包括紫外、荧光和荧光寿命)之间的关系。2.合成了三个系列32个β-二酮(即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系列衍生物,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且培养了7个化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衍射仪进一步确定了晶体结构。应用Mercury和diamond软件,对培养出来的单晶进行了微观结构探讨,研究了其中的原子排布和分子堆积情况。同时,研究了他们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包括紫外、荧光和荧光寿命)之间的关系。对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的合成方法探讨,用了不同的溶剂、催化剂及反应温度,通过比较,总结出了反应温和、产率高而且后处理简单的很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见第三章)。3.通过分子组装,合成了5个层状结构的配合物【Cu(dippy)(ace)2、(H2diPPY)(p-CH3O-bic)2、[Pb(dipic)]n、[Cu(dipic)(H2O)2]n、[Cu(pic)2(H2O)4]】,3个其他结构的配合物【Cu(H2difpy)Cl4、Ni(difpy)(ditbu)2、([(CH3)2NH2]3(Cd3Cl9))∞】。应用Mercury和diamond软件,对这8个单晶进行了微观结构研究,Cu(dippy)(ace)2形成一个无限延伸的“楼梯”状结构;(H2dippy)(p-CH3O-bic)2,两个超分子形成一个“V”结构,多个分子沿b轴方向延伸,形成一个无限延伸的“N或M”型链;[Pb(dipic)]n形成了一种包含三种螺旋链结构的新颖2D网状结构,螺旋链的最大辫子根数是三根链缠绕在一起的自缠绕体系。网状2D结构通过氧桥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一个3 D层状结构;[Cu(dipic)(H2O)2]n形成了一种包含单螺旋链结构的新颖2D网状结构;Cu(pic)2(H2O)4形成了一个新颖两根分子辫的分子互穿结构。分子辫向两边延伸形成一个带状平面;Cu(H2difpy)Cl4形成一个“躺椅”结构,不同的“躺椅”被平行的连接在一起;Ni(difpy)(ditbu)2形成一个“w”结构,w型结构都非常整齐的平行排布在一起;{[(CH3)2NH2]3(Cd3Cl9)}∞形成了一个金属线状配合物{[(CH3)2NH2]3(Cd3Cl9)}∞,并对它进行了量化计算(见第四章)。4.用L1、L3和L11与不同的有机或无机酸自组装,合成了27个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紫外光谱、单光子荧光和单光子荧光寿命)测定,研究了他们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对甲氧基苯甲酸对配体L1单光子荧光光谱的影响做了仔细研究(见第五章)。5.用L1、L2、L6、L7、L8、L9和L10与不同金属盐自组装,共合成了113个含氮配合物;用部分β-二酮(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系列衍生物与不同金属盐自组装,共合成72个含氧配合物。并分别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紫外光谱、单光子荧光和单光子荧光寿命)测定,研究了他们的结构与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见第六、七章)。6.通过量化计算,从热力学的角度证明下面两个反应在自然条件下的可行性。从而推断此类反应在自然条件下的可行性(见第八章)。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分子组装的研究现状1.1.1 从分子建筑块到分子组装的设计1.1.1.1 1D 无限链分子组装1.1.1.1.1 螺旋链结构1.1.1.1.2 Z 形新折叠结构1.1.1.1.3 梯形无限链结构1.1.1.1.4 旋梯结构1.1.2 2D 框架结构分子组装1.1.2.1 类粘土结构1.1.2.2 T 型构件组成的2D 结构1.1.2.3 由2D 结构搭构的准3D 结构1.1.2.4 构筑3D 扩展型开放性框架结构1.2 分子组装的应用及研究热点1.2.1 以弱作用力(氢键)自组装的配位聚合物1.2.2 以有机分子修饰无机盐自组装的配位聚合物1.2.3 自组装分子在发光材料方面的潜在应用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1.5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 含氮建筑块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2.1 实验部分2.1.1 仪器与试剂2.1.2 建筑块的合成方法2.1.2.1 1,4-(4-吡啶乙烯-2-基)苯(L1)的制备2.1.2.2 1,4-二(2-吡啶乙烯-2-基)苯(L2)的制备2.1.2.3 4,4’-二(4-吡啶乙烯-2-基)联苯(L3)的制备2.1.2.4 4,4’-二(2-吡啶乙烯-2-基)联苯(L4)的制备2.1.2.5 1,4-二(吡啶-2-氧基)苯(L5)的制备2.1.2.6 4,4’-二(3-(4-吡啶基).乙烯酮基)联苯(L6)的制备2.1.2.7 4,4’-二(3-(2-吡啶基).乙烯酮基)联苯(L7)的制备2.1.2.8 1,4-二(1-咪唑甲基)苯(L8)的制备2.1.2.9 2,7-二溴-9,9-二(4-吡啶甲基)芴(L9)的制备2.1.2.10 三(N-咪唑基苯基)胺(L10)的制备2.1.2.10.1 三苯胺的制备2.1.2.10.2 三(4-溴苯基)胺的制备2.1.2.10.3 三(N-咪唑基苯基)胺(L10)的制备2.1.2.11 三{4-[3-(4-吡啶)乙酰基]苯基)胺(L11)的制备2.1.2.11.1 三(4-乙酰基苯基)胺的制备2.1.2.11.2 三{4-[3-(4-吡啶)乙酰基]苯基)胺(L11)的制备2.1.3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2.2 结果与讨论2.2.1 配体的合成方法探讨1,L2,L3和L4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1 配体L1,L2,L3和L4的合成方法探讨5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2 配体L5的合成方法探讨6和L7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3 配体L6和L7的合成方法探讨8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4 配体L8的合成方法探讨9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5 配体L9的合成方法探讨10 和 L11 的合成方法探讨'>2.2.1.6 配体 L10 和 L11的合成方法探讨2.2.2 配体的IR 和1HNMR 分析2.2.2.1 IR 分析2.2.2.2 1HNMR 分析2.2.3 配体的光物理性质2.2.3.1 配体的紫外2.2.3.2 配体的单光子荧光2.2.3.3 配体的单光子荧光寿命2.2.4 配体的晶体结构本章小结第三章 β-二酮系列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质研究3.1 实验部分3.1.1 仪器与试剂3.1.2 实验方法3.1.2.1 乙酰乙酸甲酯(1)的制备3.1.2.2 溴代乙酰乙酸甲酯(2)的制备3.1.2.3 β-二酮(即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3)的制各3.1.2.4 2,5.二取代-1,4-对苯二酚(4)的制备3.1.2.5 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1,4-二羧酸二乙酯(5)的制备3.1.3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3.2 结果与讨论3.2.1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探讨3.2.2 化合物的核磁1H NMR 和IR 分析3.2.3 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3.2.3.1 化合物的紫外光谱3.2.3.2 化合物的单光子荧光3.2.3.3 化合物的单光子荧光寿命3.2.4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本章小结第四章 分子构建及分子自组装2 的晶体结构'>4.1 Cu(dippy)(ace)2的晶体结构2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1.1 Cu(diPPY)(ace)2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2 晶体描述'>4.1.2 Cu(diPPY)(ace)2晶体描述2 的热重分析'>4.1.3 Cu(diPPY)(ace)2的热重分析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 的晶体结构'>4.2 Cu(H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的晶体结构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2.1 Cu(H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 的晶体结构描述'>4.2.2 Cu(H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的晶体结构描述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 的热重分析'>4.2.3 Cu(H2difpy)Cl4 和 Ni(difpy)(ditbu)2的热重分析2dippy)(p-CH3O-bic)2 的晶体结构'>4.3 超分子(H2dippy)(p-CH3O-bic)2的晶体结构2dippy)(p-CH3O-bic)2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3.1 (H2dippy)(p-CH3O-bic)2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2dippy)(p-CH3O-bic)2 的晶体结构描述'>4.3.2 (H2dippy)(p-CH3O-bic)2的晶体结构描述n和[Cu(dipic)(H2O)2]n 的晶体结构'>4.4 [Pb(dipic)]n和[Cu(dipic)(H2O)2]n的晶体结构4.4.1 实验部分n和[Cu(dipic)(H2O)2]n 的带备'>4.4.1.1 [Pb(dipic)]n和[Cu(dipic)(H2O)2]n的带备n和[Cu(dipic)H2O]2]n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4.1.2 [Pb(dipic)]n和[Cu(dipic)H2O]2]n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n和[Cu(dipic)(H2O]2]n 晶体结构描述'>4.4.2 [Pb(dipic)]n和[Cu(dipic)(H2O]2]n晶体结构描述n和[Cu(dipic)(H2O)2]n 热重分析'>4.4.3 [Pb(dipic)]n和[Cu(dipic)(H2O)2]n热重分析2 ( H2O )4 的晶体结构'>4.5 Cu ( pic )2 ( H2O )4的晶体结构2(H20)4 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5.1 Cu(pic)2(H20)4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2(H20)4 晶体结构描述'>4.5.2 Cu(pic)2(H20)4晶体结构描述2(H20)4 热重分析'>4.5.3 Cu(pic)2(H20)4热重分析3)2NH2]3(Cd3C19)}∞的晶体结构'>4.6 {[(CH3)2NH2]3(Cd3C19)}∞的晶体结构3)2NH2]3(Cd3C19)}∞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6.1 {[(CH3)2NH2]3(Cd3C19)}∞单晶培养和结构测定4.6.2 晶体结构描述4.6.3 量化计算3)2NH2]3(Cd3Cl9)}∞热重分析'>4.6.4 {[(CH3)2NH2]3(Cd3Cl9)}∞热重分析本章小结第五章 吡啶超分子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5.1 实验部分5.1.1 仪器与试剂5.1.2 吡啶盐超分子的合成5.2 吡啶盐超分子的光物理性质5.2.1 吡啶盐超分子的紫外光谱5.2.2 吡啶盐超分子的单光子荧光5.2.3 吡啶盐超分子的单光子荧光寿命本章小结第六章 具有链状、V 型及三角形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质研究6.1 实验部分6.1.1 仪器与试剂6.1.2 配合物的合成6.2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6.2.1 配合物的紫外6.2.2 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6.2.3 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寿命本章小结第七章 β- 二酮系列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7.1 实验部分7.1.1 仪器与试剂7.1.2 配合物的制备7.2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7.2.1 配合物的紫外7.2.2 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7.2.3 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寿命本章小结第八章 关于2,5-二取代-1,4-环己二烯醇氧化的量化计算8.1 计算方法8.2 量化计算本章小结全文总结参考文献附录 I:超分子化合物和配合物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及数据附录 II:部分化(配)合物的紫外和荧光谱图附录III:部分单光子荧光寿命拟合谱图附录IV:晶体结构图附录 V:量化计算拟合谱图致谢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接收的文章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建筑块迁移策略的并行遗传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02)
标签:建筑块论文; 配合物论文; 合成论文; 表征论文; 晶体结构论文; 光物理性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