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 ——吴宓诗论研究

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 ——吴宓诗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由引论、上篇、下篇、结语构成。引论评述了学界对于吴宓诗论的研究状况,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全面清理了截止于2006年12月的关涉本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相关论著,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上篇为“形质并重的诗歌追求”,由两章构成,即第一章《“切挚高妙之笔”——吴宓的诗歌内质观》和第二章《“具有音律之文”——吴宓的诗歌形式观》。第一章讲述了吴宓诗歌内质观。吴宓的诗歌内质观可以说是由诗歌的精神,材料,媒质三个部分组成。精神说研究了吴宓情理皆修的诗歌主张,材料说分析了吴宓所谓“新材料”的所指和局限性,媒质说研究了吴宓对于诗歌的语言工具的重视和偏见。第二章研究了吴宓对于诗歌形式的基本主张。吴宓前期对诗歌旧格律坚决维护,这源于他对诗歌文体的传统恪守,对于模仿说的机械理解以及对于西方诗歌资源的考察。三十年代初,吴宓在诗歌形式的看法上稍有变通,认为新旧格律可以并存。这源于他信奉的“一多”论在哲学上暗藏了多元并存的可能,对历代中国诗歌的多样性的考察以及当时国内诗坛对诗歌形式的反思,特别是新月派在开拓诗歌新格律上的成功。下篇为“并不纯粹的美学理想”,由两章构成,即第三章《“内心外象,音韵生动”——吴宓的诗歌美学观》和第四章《“执简以驭繁”——吴宓的诗歌功效观》。第三章研究了吴宓诗歌的美学观。吴宓的“三境说”体现了他在空间向度上的诗美观。结合传统诗画理论,探讨了诗歌在三种不同的主客体关系中产生的境界差异,指出了“虚静”在营造诗歌审美想象空间中的作用。结合新人文主义哲学对传统意境论作了全新演绎。吴宓还吸收了西方美学的分类法,把诗歌和音乐同看成时间艺术。他重视诗歌乐感带给人们永恒崇高的心理体验,驳斥诗歌过分追求音乐性而导致的自由无度。第四章研究了诗歌的功效观。吴宓认为诗歌应该是“真理”的体现,所以诗歌是诗人以自身修养感化社会大众的重要凭借。他不主张诗歌走纯粹的美育和说教路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该项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二)研究方法、对象的提出及意义
  • (三)该项研究的创新点
  • (四)研究的重难点
  • 上篇:形质并重的诗歌追求
  • 第一章 “切挚高妙之笔”——吴宓的诗歌内质观
  • (一) 真挚的体悟——精神说
  • 一. 思想形成的路径
  • 二. “唐”的感发,“宋”的内敛
  • 三. 折中的辩证法
  • (二) 新鲜的材料——选材说
  • 一. 何谓“新材料”
  • 二. 思路的局限性
  • 三. 观念转换的问题
  • (三) 高雅的文字——媒质说
  • 一. 媒质的洁癖思想
  • 二. 语言对抗策略
  • 三. 还原到语言本身
  • 第二章 “具有音律之文”——吴宓的诗歌形式观
  • (一) 对诗歌传统形式的坚守
  • 一. 对模仿说的机械理解
  • 二. 偏爱完美的旧格律
  • 三. 对西方诗歌资源的借鉴和误读
  • (二) 对诗歌体式多元的变通
  • 一. 哲学动因
  • 二. 学理动因
  • 三. 现实动因
  • 下篇:并不纯粹的美学理想
  • 第三章“内心外象,音韵生动”——吴宓的诗歌美学观
  • (一) 三境说——绘画美
  • 一. 从审美双方的相互关系解读
  • 二. “静”之于“境”
  • 三. 古典“意境”说的复活
  • (二) 节奏感——音乐美
  • 一. 音律的必需与可能
  • 二. 同是时间艺术
  • 三. 诗中的心理时间之维:自由与永恒
  • 第四章 “执简以驭繁”——吴宓的诗歌功效观
  • (一) 文学与人生
  • 一. 性格困惑的诱因
  • 二. 诗人人格与诗的关系
  • (二) 诗教说
  • 一. 儒教底色上的宗教信仰
  • 二. 反对单纯的说教和美育代宗教
  • 结语:“雄鸡”与“二马”——吴宓诗论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形与质并重,真与美同求 ——吴宓诗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