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不同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供肝保护作用的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向阳
导师: 蔡端
关键词: 肝移植,大鼠,缺血预处理,热休克预处理,肝移植模型,一氧化氮,亚硝基精氨酸甲酯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背景:缺血预处理是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组织对随后更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具有呈初始阶段、延迟阶段双峰表现的特点。热休克预处理同样可以为组织提供保护作用,但仅具有延迟阶段的保护作用。研究预处理的机制是为了给肝移植、肝脏手术等提供更好的肝脏保护方法。目前预处理的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争论较多。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缺血、加热等多种手段对大鼠供肝进行移植术前的预处理,比较各种预处理方法对大鼠肝移植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在不同预处理方法中的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从而探讨预处理对肝脏的保护机制。第一部分不同干预手段对大鼠供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建立多种对大鼠肝脏的预处理模型,比较各种预处理方法对大鼠肝脏的保护效果。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六组:全肝缺血预处理组、半肝缺血预处理组、肝外脏器(脾脏)缺血预处理组、热休克预处理组、热休克+半肝缺血预处理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对大鼠肝脏进行处理,肝脏离体保存,再检测离体肝脏灌洗液的ALT水平及肝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半肝缺血预处理组、热休克预处理组的供肝灌洗液中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热休克+半肝缺血预处理组供肝灌洗液中的ALT水平也低于对照组,却明显高于前面两组(P<0.05)。全肝缺血预处理组、脾脏缺血预处理组的供肝灌洗液中的ALT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的形态学变化提示类似的结果。结论:各种预处理均起到了保护大鼠肝脏的作用;半肝缺血预处理和热休克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将肝脏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联合处理大鼠,其保护作用明显弱于单独缺血或单独热休克的预处理第二部分大鼠模拟肝移植模型的制备及其价值的研究目的: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和模拟原位肝移植的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改良双套管法);建立大鼠模拟肝移植模型(钳夹法);比较两种模型在制备、术后肝功能和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改良双套管法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训练;大鼠模拟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比较简单;后者在操作掌握度和术后肝功能和存活率等方面优于前者。结论:大鼠模拟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可以在一些研究中替代原位肝移植模型。第三部分不同肝脏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中供肝保护作用的比较目的:通过大鼠模拟肝移植的模型,比较各种预处理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五组:肝脏缺血预处理组、脾脏缺血预处理组、热休克预处理组、热休克+缺血预处理组及手术对照组,分别进行肝脏预处理后进行模拟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检测胆汁流量,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ALT、AST、ALP和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肝脏缺血预处理组、热休克预处理组的移植后胆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热休克+缺血预处理组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胆汁分泌量及血清AST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脾脏缺血的胆汁分泌量多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缺血预处理初始阶段保护作用最明显,将缺血及热休克预处理两种方法联合处理大鼠时,其保护作用弱于单独缺血或单独热休克的预处理方法;脾脏缺血预处理也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第四部分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不同预处理在大鼠肝移植供肝保护作用中的影响目的:进行各种预处理前应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观测其对肝移植供肝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肝脏缺血预处理组、热休克预处理组及热休克+缺血预处理组,分别在术前注射L-NAME,进行相应肝脏预处理后行模拟肝移植术,术后检测胆汁流量,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ALT、AST、ALP和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注射L-NAME后,肝脏缺血预处理组和原肝脏缺血预处理组相比,胆汁分泌量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显示肝脏受损严重;热休克预处理组的胆汁分泌量、血清ALT、AST、ALP和肝脏形态学变化变化很小;热休克+缺血预处理组与热休克预处理组相比,术后胆汁量明显下降,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升高。结论:L-NAME可以明显抑制了缺血预处理对肝脏产生的即时保护作用,而对热休克预处理的肝脏保护作用影响较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大鼠模拟肝移植模型的制备及其价值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不同肝脏预处理对肝移植中供肝的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L-NAME对大鼠肝移植预处理供肝保护作用的抑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免疫抑制剂联合供体骨髓输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祝哲诚.复旦大学2003
- [2].小体积肝移植肝脏再生信号转导机制及重组人生长激素调控作用研究[D]. 俞军.浙江大学2004
- [3].小体积移植肝损伤机制及附加门体分流术保护措施实验研究[D]. 冷建军.第三军医大学2004
- [4].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D]. 邢同海.复旦大学2004
- [5].以FK506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后应用的合理性研究[D]. 卢安卫.浙江大学2005
- [6].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D]. 肖江卫.重庆医科大学2005
- [7].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移植物损伤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肺损伤机理的研究[D]. 徐世国.浙江大学2005
- [8].表面抗体基因在肝移植中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实验研究[D]. 郭明高.第二军医大学2005
- [9].肠内应用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受者机体代谢、肠道和移植肝结构和功能及长期存活的作用[D]. 蒋建文.浙江大学2006
- [10].抗原B诱导泡球蚴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D]. 陈新华.浙江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季德刚.吉林大学2005
- [2].联合阻断CD28/B7和ICOS共刺激通路对预防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D]. 钟鑫平.中国医科大学2006
- [3].15d-PGJ2在大鼠肝移植抗排斥和诱导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D]. 黄雄.四川大学2006
- [4].血红素加氧酶-1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作用[D]. 谢建国.四川大学2006
- [5].冷缺血时间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 施晓敏.第二军医大学2006
- [6].大鼠移植性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紫杉醇抑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D]. 谭长军.复旦大学2006
- [7].肝脏星状细胞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机制中的作用[D]. 蒋智军.浙江大学2007
- [8].缺血后处理对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D]. 王可新.山东大学2007
- [9].缺血后处理抗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武步强.昆明医学院2007
- [10].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 刘云.中南大学2006
标签:肝移植论文; 大鼠论文; 缺血预处理论文; 热休克预处理论文; 肝移植模型论文; 一氧化氮论文; 亚硝基精氨酸甲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