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次农村改革为脉络,以农村改革中的权威变化与秩序演变为研究对象和核心,借鉴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政治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近年来在公共选择和国家治理理论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运用定量分析、规范研究以及经验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并解构农村五次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效应及机理,并在尊重和借鉴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从实现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系统提出了强化农村改革中的管理权威和构建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秩序的对策建议。全文分三个部分共十章内容。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在简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学术的发展是累积性的,问题的确立离不开对既往研究的梳理,另一方面,建立在既有研究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最终理论分析框架,不仅需要交待其来源,更需要有一个对比认知。第二部分由第三章到第八章的内容共同构成,主要分析研究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五次农村改革历程及绩效评价。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与农村改革现实现象的解读,得出结论:新中国五次农村改革迄今为止50余年,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到1978年农民自下而上的自发改革探索,以及目前中央政府正在推进的主导型改革——新农村建设,给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权威领导。秩序的存在和服从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样也发现,正是因为部分改革的失误和扭曲导致了政府权威遭到侵蚀并被消解,以至于每一次改革紧随农村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之后,接着就是经济增长的缓慢,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凸现,改革乃至发展失序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治理中的常态。而失序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和激化了政府权威在农村的流失和弱化,并演变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第三部分由第九章和第十章两章内容组成。这是本文研究中的最重要的结论和观点归纳以及对策建议部分。第九章主要从农村改革中的权威功能、构建及其秩序效应研究入手,分别在农村社会层面和政治系统层面研究权威与秩序之间的演变历程,为当前和今后权威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探寻路径。第十章主要从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即路径依赖角度,拓展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并延伸对整个20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进行观察。并在尊重和借鉴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从实现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利用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权威与秩序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异化,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威与秩序问题,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再建的推动等等做出解释,并就新时期执政党的权威构建系统提出自己的观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分析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三、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 第二章 权威理论与秩序基础
  • 第一节 权威认识及认同
  • 一、权威的学术认识
  • 二、当代社会权威谱系
  • 三、权威的特点
  • 四、权威认同及其后果
  • 第二节 秩序要素和构建及实现
  • 一、秩序范畴与分类
  • 二、秩序要素与构成
  • 三、秩序实现路径
  • 第三节 权威、秩序及社会关联
  • 一、权威与秩序关联
  • 二、权威、秩序与社会稳定关联
  • 三、权威、秩序与农村改革关联
  • 第三章 农村改革历史背景及历程
  • 第一节 农村改革的历史渊源
  • 一、解放前的中国农村现状
  • 二、中国共产党对“三农”的认识
  • 三、农村改革的萌芽与实践
  • 第二节 土改演变与传统农业改造
  • 一、政治的土改
  • 二、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探索
  • 三、人民公社运动
  • 第三节 历史机遇与农村改革拐点
  • 一、基本背景
  • 二、改革的基本历程
  • 三、改革的整体脉络
  • 第四章 历次改革遗产与绩效评价
  • 第一节 历次改革经验与历史遗产
  • 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 二、历史遗产之一:政治遗产
  • 三、历史遗产之二:经济遗产
  • 四、历史遗产之三:社会遗产
  • 第二节 农村历次改革绩效评价
  • 一、农村改革的经济效率
  • 二、历次改革效益对比分析及差异化分析
  • 三、改革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及解释
  • 第三节 改革的困境与疲态
  • 一、城乡差距
  • 二、农村改革的“黄宗羲定律”
  • 三、机制性脱序:外力退出后的公益困境
  • 四、权威的消解与隐伏
  • 第五章 农村改革异化成因解构
  • 第一节 制度及其效率
  • 一、制度设计不符合实际
  • 二、制度弹性过大
  • 三、部门利益作祟
  • 第二节 制度供给及执行效率
  • 一、政策传递效率
  • 二、政策执行效率
  • 三、政策执行的零效率—改革的形式化
  •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中的负效率—利益博弈
  • 一、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
  • 二、利益冲突下的直接对抗
  • 三、权威遮蔽下的违纪与腐败
  • 第六章 农村再改革的条件与议题
  • 第一节 农村再改革的外部压力
  • 一、“三农”问题与中国发展瓶颈
  • 二、社会稳定的乏力与疲态
  • 三、执政党合法性认同出现危机
  • 第二节 农村再改革的内在需求
  • 一、改革的民意诉求
  • 二、市场经济改革的需求
  • 三、地方政府创新需求
  • 第三节 农村再改革及议题
  • 一、农村再改革启动
  • 二、农村再改革议题
  • 三、农村再改革路径
  • 第七章 农村再改革中的秩序与控制
  • 第一节 农村再改革的秩序需求与控制
  • 一、稳定:社会稳定与有序
  • 二、秩序:改革行动的组织化与有序
  • 三、保障:改革风险管理与控制
  • 第二节 改革过程再认识与讨论
  • 一、“三农”问题与城乡差别认识
  • 二、改革规律再认识
  • 三、城乡融合
  • 第三节 农村再改革的秩序保障机制
  • 一、矫正与补偿:农村改革路线之变
  • 二、冲突与调适:国务院统一领导和指挥
  • 三、整合与优化:政治改革配套
  • 四、约束与控制:中央纪委介入
  • 第八章 农村再改革绩效评价
  • 第一节 农村再改革绩效
  • 一、“三农”问题得到缓解
  • 二、农村综合改革推向纵深
  • 三、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第二节 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 一、再犯形式主义
  • 二、改革政策被异化
  • 三、改革遮蔽下的违纪与腐败
  • 第三节 改革失序的障碍因素分析
  • 一、改革资源缺失
  • 二、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
  • 三、认识能力不足
  • 四、监管不力
  • 第九章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演变及其效应
  • 第一节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及其效应
  • 一、农村改革秩序的权威功能
  • 二、农村改革中的权威建构
  • 三、农村改革中权威的秩序效应
  • 第二节 农村改革秩序与权威的演化
  • 一、中国农村改革中的合约—一般分析框架
  • 二、中国农村社会秩序演变的合约解释
  • 三、农村社会秩序下的法律权威和道德规范构架
  • 第三节 农村改革秩序与政府权威演变
  • 一、全能政治下的秩序机制
  • 二、分权体制下的地方博弈
  • 三、条块体制下的利益分割
  • 第十章 当代权威理论建构与政府权威重塑
  • 第一节 当代权威认识与理论建构
  • 一、现象困局与困惑
  • 二、理论框架构建
  • 三、权威供求分析:对困局的解释
  • 第二节 强国战略与权威政府的生成
  • 一、强国战略的权威逻辑
  • 二、权威政府的特征
  • 三、权威政府及生成
  • 第三节 农村社会权威重建
  • 一、政治:赋权农民
  • 二、经济:构筑集体经济
  • 三、社会:社会资本重建
  • 第四节 当代政府权威重塑
  • 一、社会秩序的新思维
  • 二、执政能力建设(三个能力建设)
  • 三、制度体系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