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自1997年以来,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年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给社会发展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政府多次出台政策试图缓解或解决这一矛盾,但收效甚微。其集中表现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慢,我国告别电力短缺进入了一个电力相对富余的阶段。2000年以来电力需求走出低谷,用电量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严重缺电的局面再度出现。2004年我国拉限电省份有24个,全国电力缺口超过3100万千瓦。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统计,至2007年初全国违规开工项目总计达1.25亿千瓦,很大程度上又出现了电力建设的盲目无序局面。电力供需存在地区差别,电网结构薄弱,调峰能力不足,电力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这一切都远不能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事实上,政府对电力产业的规制政策频繁多变,始终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既反映了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目前的政策制定未能准确把握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本质特性。其深层次原因则是,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矛盾的背后蕴含着许多深刻的理论问题,而产业组织理论和经济规制理论都无法提供现成的成果,可直接应用于两者纵向关系及相应的经济规制的研究。在这一意义上,理论与现实存在脱节。本文认为,要给出解决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矛盾的有效方案,就必须准确把握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相关理论的不足与局限性,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和五章,主要对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分析和评价。首先将电力产业从国民经济系统中分离出来做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对电力产业——国民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采用1996-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电力相关数据对全国电力供给和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对1987-2006年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利用灰色预测法建立模型预测2008年到2012年各指标数据,并计算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的协调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包括第六、七章,在前面电力产业—国民经济系统协调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对如何促进电力产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第四部分是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归纳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存在的问题以及为研究方向等,从而使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针对性。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有研究主要直接采用一般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在回归分析前未检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因果关系,这属于方法应用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序列平稳性分析、两序列的协整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应用我国1996-2006的相关数据对国民经济和电力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检验。其次,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了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但未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并且现有研究无法解决国民经济中的哪些因素对电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及电力产业中的哪些因素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对国民经济增长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由于至今尚没有一个得到一致认可的协调度模型,故采用三种模型,主要包括熵变方程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再次,在对1987-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后,采用灰色预测法对2008年到2012年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各指标数据进行了预测,然后对两者的协调关系进行了预测。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要真正实现长期目标,归根结底需要构造坚实的产业链微观基础,这就要从基于厂商激励的电力产业安排上寻求解决之道。政府应该对电力产业采取鼓励纵向联合的基本政策,并首先以政府能源管理机构的合并为突破口。此外,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性,政府还必须从能源战略整体布局的角度,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电力供需概况
  • 1.1.2 论文研究的问题
  • 1.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2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关于电力产业研究的有关理论
  • 2.1.1 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
  • 2.1.2 电力市场结构理论
  • 2.1.3 电力产业的管制理论
  • 2.1.4 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关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
  • 2.2.1 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 2.2.2 电力供需与国民经济增长
  • 2.2.3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3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 3.1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分析
  • 3.1.1 电力供给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
  • 3.1.2 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
  • 3.2 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协调关系的理论模型介绍
  • 3.2.1 序列平稳性检验
  • 3.2.2 序列协整性检验
  • 3.2.3 序列因果性分析
  • 3.3 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
  • 3.3.1 电力供给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
  • 3.3.2 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 4.1 引言
  • 4.2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 4.3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度理论模型
  • 4.3.1 耦合协调度模型
  • 4.3.2 灰色关联模型
  • 4.3.3 熵变方程法
  • 4.3.4 区间值判断法
  • 4.3.5 协调度理论模型的评述
  • 4.4 我国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的数据分析
  • 4.4.1 国民经济和电力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4.4.2 熵变方程法
  • 4.4.3 耦合协调度模型
  • 4.4.4 灰色关联度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分析
  • 5.1 预测基本方法选择
  • 5.2 灰色理论模型
  • 5.2.1 灰色预测的步骤
  • 5.2.2 模型检验
  • 5.3 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指标的预测
  • 5.4 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协调发展的趋势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促进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制政策——供给侧的角度
  • 6.1 引言
  • 6.2 电力规制理论及发展
  • 6.2.1 电力规制理论介绍
  • 6.2.2 国外的电力规制改革发展
  • 6.2.3 国外电力产业规制改革总结
  • 6.2.4 国外电力规制改革对我国现阶段电力规制重建的启示
  • 6.2.5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规制改革方向
  • 6.3 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 6.3.1 协调模型对政策的制定的指导作用
  • 6.3.2 我国电力规制的特殊性
  • 6.3.3 当前我国电力产业政府规制阻滞
  • 6.4 促进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 6.4.1 煤电产业链中的价格规制
  • 6.4.2 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6.4.3 电力市场交易方式改革
  • 6.4.4 构建新型电价机制
  • 6.4.5 科学计算电价
  • 6.4.6 加强电力产业的环境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7 促进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制政策——需求侧的角度
  • 7.1 引言
  • 7.2 电力需求侧管理理论
  • 7.2.1 需求侧管理理论介绍
  • 7.2.2 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产业管理中的作用
  • 7.3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 7.3.1 国外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
  • 7.3.2 各国实施需求侧管理经验总结
  • 7.4 我国需求侧管理政策的建立
  • 7.4.1 加强电力大客户管理
  • 7.4.2 建立完善的需求侧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 7.4.3 用电调节政策及模型
  • 7.4.4 节电政策
  • 7.4.5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8.1.1 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
  • 8.1.2 主要的创新点
  • 8.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8.2.1 研究的局限性
  • 8.2.2 未来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参加相关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