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南方省区逐渐向全国推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国现有集体林面积占全国林业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并且主要分布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集体林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的主要林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历史遗留情况复杂,在配套改革阶段探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尤为重要。集体林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问题:林地权属多变、权能边界不清、林农的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配套机制缺乏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多元的民族风俗习惯,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南方主要省市主体改革任务已经完成,由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域性、差异性、特殊性,在客观上决定了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林农对政策的信心,影响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地区林业的建设。在林业改革的进行中,产权制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晰产权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村级林权改革制度的转化和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察国家与农民之间关系的建构问题。为了更细致地探查社会变革和法律演进的关系,笔者将在本文中描述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化过程,并且试图展示已有制度框架、法律内部的逻辑以及价值判断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现有的制度创新。本研究从民族地区林业发展需求的视角着眼,分析民族地区林权制度历史演进和发展过程,力求把握影响民族地区林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促进民族地区林业良性发展的建议及对策。本研究运用制度变迁和产权理论,考察了民族地区林权制度变迁过程,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机理及制度缺陷,梳理了影响集体林权制度安排的因素,提出了构建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论文在结构上分为导论与正文和结语。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意义、研究动态、研究内容及方法等等,正文部分主要内容有:第二章主要从我国民族地区林业分布及特点、资源状况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产权制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民族地区的林业概况、林权制度等基本概念进行清晰界定,通过对国内各学者观点的比较和总结,对林权等主要概念进行论证后得出本文观点,得出本文的行文基础。第三章本章分析了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集体林权的演变和变迁过程是怎么样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试图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变迁可以为民族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哪些启示。第四章主要结合调研实际,以西南云南、贵州两省的改革实践参照,对改革的绩效进行了定量、定性的评价和分析,剖析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对我国民族地区的林权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对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法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冲突和问题加以剖析,并找出形成的原因。结合我国当前集体林权制度的法制现状以及集体林权制度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索了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法律保障的新思路。第六章本文认为对于民族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应当从现实入手,主张仅从法制环节对民族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予以关注是不够的,对现有的集体林权制度应当进行多角度分析,而不是像目前的多数研究那样仅做简单化的处理,基于以上立场,本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角度对现有集体林权制度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为后文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第七章本章在遵循现阶段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对策和建议,提出我国民族地区林权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优化现有林地承包经营制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强化国家法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将民族习惯法中的有益内容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认可;创建多元化的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林权制度安排创新的配套制度建设等等。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是在前述各章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概括和提炼,并总结和检讨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诚然,集体林权的制度安排并不能解决当前森林资源配置的所有问题,产权制度的变迁需要配套制度的相应变革。本论文的目的并非仅在于提出某种比较合理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造方案,更是为了讨论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造提供一种比较新的视角和思路,进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动态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
  • 六、论文预期目标
  • 第二章 集体林权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内涵及外延界定
  • 一、林权概念诸说及其界定
  • 二、林权性质的界说—公权抑或私权
  • 三、林权的权利体系构造
  • 第二节 民族地区林业资源的特点
  • 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 二、蕴涵巨大商业价值
  • 三、森林文化多样
  • 第三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产权理论
  • 二、制度变迁理论
  • 三、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
  • 四、社会综合影响评价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历史分析
  • 第一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的正式制度变迁
  • 一、民国时期至解放前—多种所有并存
  • 二、土改时期—所有权、经营权归农户阶段
  • 三、初级农业合作化时期—所有权归农户、经营权归集体
  • 四、高级农业合作化时期和人民公社时期—集体所有、统一经营
  • 五、林业"三定"时期—个人、集体混合所有
  • 六、集体林权市场化改革时期—林权主体多元化、产权界定细分
  • 第二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 一、习惯法中的产权观
  • 二、村规民约对林业产权的保护
  • 三、传统的社区自我管理方式
  • 第三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规范
  • 二、集体林权的正式制度与强制性变迁
  • 三、集体林权的非正式制度与诱致性变迁
  • 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规范的调适与互补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调研点概况
  • 一、研究目标及过程
  • 二、案例调研的主要做法
  • 三、调研点概况
  • 四、三个调研点的林业情况概述
  • 第二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权益的影响
  • 一、村民对集体林权制度正式变迁的理解
  • 二、林地调整:文本与实践的差距
  •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林农权益实证研究
  • 四、后林改时代林权纠纷及其原因——转换的语境
  • 五、三个调研点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单一物种"的生态安全危机
  • 一、"单一的经济作物"去替换"多样性资源"
  • 二、生态危机亦是社会危机
  • 第四节 改革实践的反思与理性选择
  • 一、制度应当契合乡土社会的需要
  • 二、充分重视本土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 三、均衡发展理念下的策略性应对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分析
  • 第一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特点
  • 一、集体林权属复杂
  • 二、集体林公共管理的传统性较强
  • 三、森林资源传统管理方式受到冲击
  • 四、传统民族文化正逐步流失
  • 第二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现状
  • 一、集体林权制度立法层面
  • 二、集体林权制度实施层面
  • 三、集体林权制度运行层面
  • 第三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困境、悖论及权利冲突
  • 一、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困境
  • 二、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悖论
  • 三、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权利冲突
  • 第四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耕地制度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 一、改革背景之比较—模式能否复制
  • 二、改革诉求之比较—耕者有其地
  • 三、改革实施过程之比较—改革不能匆匆忙忙
  • 四、改革社会绩效之比较—被"误读"的数字
  • 五、启示与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社会分析
  • 第一节 政治因素分析
  • 一、林农理性发展中的国家职能错位
  • 二、民主参与机制有待健全
  • 三、民族地区的林业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 第二节 经济因素分析
  • 一、森林资源的稀缺与森林资源的价值上涨
  • 二、交易规则模糊与激励机制供给不足
  • 三、林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 第三节 文化因素分析
  • 一、保守、排他的山区文化
  • 二、乡土知识发生断裂
  • 三、宗族主义意识复苏
  • 第四节 其它因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
  • 第一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应然价值目标
  • 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 二、充分地赋权与参与
  • 三、生态优先
  • 四、坚持本土化的制度安排
  • 第二节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保障机制之完善
  • 一、立法规则之完善
  • 二、管理机制之完善
  • 三、配套机制之完善
  • 四、评价体系之完善
  • 第三节 习惯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考量
  • 一、少数民族习惯法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价值提升
  • 二、习惯法与国家法在改革过程中的冲突与调适
  • 第四节 完善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的纠纷解决机制
  • 一、路径选择—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 二、乡土资源—传统规则的力量
  • 三、他山之石—域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和借鉴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田野调研材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70年集体林权制度的变迁历程与内在逻辑[J]. 林业经济问题 2019(06)
    • [2].解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J]. 农家参谋 2020(16)
    • [3].中国集体林权分割、动态博弈与制度变迁[J]. 世界林业研究 2020(04)
    • [4].乡村振兴场域下集体林权冲突治理的三重维度[J]. 行政科学论坛 2019(09)
    • [5].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中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现代园艺 2018(03)
    • [6].攀枝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及后期深化对策[J]. 四川林勘设计 2018(01)
    • [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林业收入的影响[J]. 现代园艺 2016(24)
    • [8].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用活、用足、用好、用出效益 林农增收入 生态受保护[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12)
    • [9].集体林权承包经营问题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2)
    • [10].南涧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对策[J]. 绿色科技 2017(07)
    • [11].基于马克思立场和产权理论的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探析[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3)
    • [1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园艺 2017(16)
    • [1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因及效果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6)
    • [1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4)
    • [1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研究[J]. 花卉 2018(20)
    • [16].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J].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9)
    • [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35)
    • [18].国务院部署完善集体林权制度[J]. 农家致富 2016(24)
    • [19].西安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做法及优化措施[J]. 花卉 2016(24)
    • [20].探讨广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J]. 花卉 2017(02)
    • [2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J].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7(17)
    • [22].关于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权纠纷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 2016(06)
    • [23].把山当田耕 把树当菜种——解读《四川省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J].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4(12)
    • [24].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全市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J]. 张掖政报 2012(06)
    • [25].物权法视野下集体林权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评论 2010(00)
    • [2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林地经营模式及效益[J]. 中国林副特产 2019(06)
    • [27].发展林下经济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作用——以辽宁省桓仁县林改为例[J]. 中国林副特产 2020(01)
    • [28].荔波县集体林权制度致革颁证与后期管理探索[J]. 农家参谋 2019(10)
    • [29].云南省政府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体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要求[J]. 云南档案 2017(12)
    • [30].云南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策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8(01)

    标签:;  ;  ;  ;  

    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