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变迁研究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上海的城市空间格局由开埠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公园作为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记载了城市空间的变迁脉络,其中,综合公园作为公园的一种主要类型,其演化变迁历程贯穿了上海公园发展的始末。基于不同时期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以及城市规划与公园建设情况,本研究以上海市中山、鲁迅、复兴、长风、杨浦等17座现存综合公园和胶州、市立第一公园等5座已废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从近代至今的更替历程,剖析历程中公园的艺术、功能以及公园管理与园林技术的演变脉络,从中总结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在近代、现代和当代的所呈现出的变迁特征,试图对推动与影响其演变的机制进行深入解读。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从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经历了萌发、曲折前进、发展完善的三个阶段,分别呈现出从“外来移植”走向“自主整合”,从“自发探索”走向“过渡”,从“本土化特征苏醒”走向“多元化融合”的变迁特征。其演化表征下存在着明显的演进规律,即在上层意志、不同文化与园林思想交替作用、彼此促进、不断变革的驱动下得以发生、生存和发展。本文以综合公园为切入点,解读其完整变迁历程、特征与机制,填补了对上海公园的研究内容作了有益的增补,以期为上海综合公园向具有地域特色,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向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与新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1.2.1.1 国内外城市公园发展研究
  • 1.2.1.2 上海园林研究
  • 1.2.2 上海城市发展概况
  • 1.2.2.1 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
  • 1.2.2.2 上海公园发展概况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时空范围
  • 1.3.3 样点选择
  • 1.4 研究意义与方法
  • 1.4.1 意义
  • 1.4.1.1 理论意义
  • 1.4.1.2 实践意义
  • 1.4.2 方法
  • 1.4.2.1 文献研究法
  • 1.4.2.2 田野调查法
  • 1.4.2.3 研究分析法
  • 1.4.2.4 归纳演绎法
  • 1.5 研究框架
  • 2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演变历程
  • 2.1 近代——"西风东渐"下综合公园的雏形
  • 2.1.1 1845—1926租界综合性公园的兴盛
  • 2.1.2 1927—1936自建综合性公园的出现
  • 2.1.3 1937—1949综合性公园建设的缓滞
  • 2.2 现代——政治影响下综合公园的曲折历程
  • 2.2.1 1949—1959综合性公园的新建与改造
  • 2.2.2 1960—1965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渐入低潮
  • 2.2.3 1966—1978整体倒退与个体发展
  • 2.3 当代——改革开放后综合公园的发展与完善
  • 2.3.1 1978—1993近现代部分老综合公园的修复与整理
  • 2.3.2 1994—2004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背景下综合公园的发展
  • 2.3.3 2005—2010综合公园的逐渐完善
  • 3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变迁特征分析
  • 3.1 近代综合公园变迁特征
  • 3.1.1 "外来移植"特征
  • 3.1.1.1 西方城市公园游憩与体育功能的引入
  • 3.1.1.2 西方园林风格与造园要素的影响
  • 3.1.1.3 西方先进管理制度与园林技术的植入
  • 3.1.2 "自主整合"特征
  • 3.1.2.1 公园综合性功能思想的建立
  • 3.1.2.2 东西方拼贴式园林风格出现
  • 3.1.2.3 公园管理体制与园林行业的初步形成
  • 3.2 现代综合公园变迁特征
  • 3.2.1 "自发探索"特征
  • 3.2.1.1 苏联文化休息公园影响下的功能复杂化
  • 3.2.1.2 中式传统风格、西式遗风与苏联文化休息公园共同作用下的杂糅风格
  • 3.2.1.3 公园管理体制与园林技术的进步
  • 3.2.2 "过渡"特征
  • 3.2.2.1 功能退化与补充
  • 3.2.2.2 园貌破坏与恢复
  • 3.2.2.3 园林事业的挫折与园林科研的发展
  • 3.3 当代综合公园变迁特征
  • 3.3.1 "本土特色苏醒"特征
  • 3.3.1.1 休闲游憩功能的回归
  • 3.3.1.2 本土化风格的探索
  • 3.3.1.3 公园管理体制的重建与园林技术的领先
  • 3.3.2 "多元化融合"特征
  • 3.3.2.1 人本前提下功能的多元化
  • 3.3.2.2 多种当代园林风格的共生
  • 3.3.2.3 公园管理体制的完善与新材料、新科技的广泛运用
  • 4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变迁机制解读
  • 4.1 近代变迁机制
  • 4.1.1 地方与国家意志的作用
  • 4.1.2 中西公共娱乐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 4.1.3 西方19世纪公园规划设计思想的影响
  • 4.1.4 中国传统园林要素的渗入
  • 4.2. 现代变迁机制
  • 4.2.1 国家与地方意志的作用
  • 4.2.2 中国传统造园理念的影响
  • 4.2.3 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规划设计理念的影响
  • 4.3 当代变迁机制
  • 4.3.1 国家与地方意志的作用
  • 4.3.2 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
  • 4.3.3 后现代思潮的影响
  • 4.4 小结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空间句法的福州市综合公园可达性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5)
    • [2].综合公园及其有效服务范围的空间布局分析[J]. 城市规划 2017(11)
    • [3].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 住宅产业 2018(Z1)
    • [4].可持续城市综合公园评价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建筑 2016(10)
    • [5].城市综合公园中休闲空间人性化设计探析[J]. 现代园艺 2016(14)
    • [6].城市综合公园人工湖驳岸设计研究——以兰州雁滩公园为例[J]. 中国包装 2019(12)
    • [7].安阳市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03)
    • [8].哈尔滨市综合公园景观安全性调查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9(01)
    • [9].观赏果树在城市综合公园中的应用——以长沙市为例[J]. 现代园艺 2019(21)
    • [10].保护生态系统 凸显社区景观——上海芦潮港社区综合公园景观设计剖析[J]. 城乡建设 2019(21)
    • [11].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东阿县综合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 甘肃林业科技 2018(02)
    • [12].关于新时期的综合公园园林施工技术探讨[J]. 河南建材 2018(04)
    • [13].城市综合公园游憩服务多时空粒度辐射特征研究——以武汉为例[J]. 中国园林 2019(01)
    • [14].城市综合公园边界空间开放性景观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14)
    • [15].北方综合公园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研究[J]. 建设科技 2018(08)
    • [16].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09)
    • [17].探析现代城市公共园林设计中的传统技法与文化传承——以甘肃省礼县综合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 园林科技 2016(03)
    • [18].中部城市地标性综合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以株洲神农城综合公园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 [19].深圳香蜜公园开启智慧公园2.0时代[J]. 中国园林 2018(S2)
    • [20].山西太原市综合公园植物多样性研究[J]. 风景园林 2019(08)
    • [21].新时期的综合公园园林施工技术分析[J]. 四川水泥 2019(02)
    • [22].综合公园导向系统中的字体选择[J]. 现代装饰(理论) 2013(05)
    • [23].城市中心区开放式综合公园使用后评价——以曲靖市麒麟公园为例[J]. 城市建筑 2019(20)
    • [24].秦皇岛市中心开放式综合公园环境景观设计[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04)
    • [25].晋中市综合公园中花境的改良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17)
    • [26].城市综合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深圳星河公园为例[J]. 大众文艺 2018(24)
    • [27].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综合公园中的应用[J]. 现代园艺 2019(04)
    • [28].“城市公园+”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以南京为例[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8)
    • [29].城市更新——铁路旧址综合公园[J]. 装饰 2017(07)
    • [30].女性视角下济南西郊森林公园空间感知研究[J]. 现代园艺 2017(05)

    标签:;  ;  ;  ;  ;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变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