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研究

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研究

论文摘要

在中国雕塑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明器雕塑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而镇墓俑这类具有独特功能的明器雕塑艺术,更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从历史发展来看,隋唐时代的镇墓俑艺术是古代镇墓俑发展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是一个盛极而衰的转折点。隋唐都城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古发掘的两千多座墓葬中,出土的镇墓俑类型丰富,制作工艺高超,代表了古代镇墓俑艺术风格的最高水平。因而,对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镇墓俑的文化底蕴,并由这个特殊的视角窥探隋唐审美文化风尚的变迁。对镇墓俑的研究还可以探讨其艺术风格的演变与社会生成环境的关系,这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史意义与文化史意义。本文以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层次:一是梳理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的类别,对该地区发现的镇墓俑进行类型学分析;二是对镇墓俑造型风格的演变做分期研究,探讨每期镇墓俑艺术风格的演化轨迹;三是镇墓俑发展演化的社会原因分析;四是相关问题的研究。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本文的章节行文结构设计如下:第一章导论该章首先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为本选题的研究综述,概述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做具体的说明。第二章为镇墓俑的类型学分析。根据考古资料,本文将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分为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和十二属神俑四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镇墓俑进行较详细的类型学研究。第三章为镇墓俑的分期研究。依据前章类型学分析的结果,本章把镇墓俑艺术风格的演化轨迹分为隋、初唐至高宗时期;武则天至中宗时期;玄宗至代宗时期;德宗至哀帝四期,对镇墓俑造型风格的嬗变做了细致的分期探讨。第四章镇墓俑演变的社会原因探讨。本章主要从隋唐葬俗、政治礼制变迁、风水堪舆术与鬼神观念、佛道思想文化、手工业的发展与明器的商品化等角度展开讨论,对镇墓俑艺术风格的演变与社会生成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五章相关问题的研究。该章内容一是对镇墓兽的形象内涵进行分析解读,探讨了镇墓兽“狮形”、“有翼”特征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另一方面结合其它随葬俑对隋唐墓葬镇墓俑的用俑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第六章为结语部分。首先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意义;其次,反思本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然后指出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最后点明以后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方向。本文以田野发掘的考古学材料为依据,在类型归纳、年代排序的基础上,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论文的目的是力图在复原隋唐社会丧葬观念和丧葬礼俗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镇墓俑的造型风格及其内涵,对隋唐墓葬镇墓俑造型风格的嬗变过程及原因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选题说明
  • 第二章 镇墓俑的类型
  • 第一节 镇墓兽
  • 第二节 武士俑
  • 第三节 十二属神俑
  • 第四节 天王俑
  • 第三章 镇墓俑的分期研究
  • 第一期 隋、初唐至高宗时期(公元581年——公元683年)
  • 第二期 武则天至中宗时期(公元684年——公元710年)
  • 第三期 玄宗至代宗时期(公元712年——公元779年)
  • 第四期 德宗至哀帝时期(公元780年——公元907年)
  • 第四章 镇墓俑发展的社会原因
  • 第一节 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与明器制作的商品化
  • 第二节 厚葬之风
  • 第三节 风水堪舆术与鬼神观念
  • 第四节 佛道文化与对外交流
  • 第五节 政治礼制
  • 第五章 相关问题的探讨
  • 第一节 镇墓兽典型形象的内涵解读
  • 第二节 隋唐墓葬镇墓俑的用俑制度
  • 第六章 结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西安地区隋唐墓葬镇墓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