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形象论文-刘苑熙

日本形象论文-刘苑熙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动画,《山海经》,妖怪,艺术特征

日本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刘苑熙[1](2019)在《日本动画作品中《山海经》妖怪形象的艺术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日本关于妖怪题材的动画作品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在题材立意、动画制作及艺术风格上更趋成熟和完善。其中一些取材于《山海经》的妖怪形象,通过与当下时代文化结合,以人形或融合其他要素的妖怪形象再现并产生了异变,动画中妖怪的形象特征、涉猎的内容及创作手法都被赋予了新的审美内涵。同时,日本动画在借鉴西方动画创作手法的基础上经过本土化的演绎呈现出新的面貌,展现出独特的日本民族特色。(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董灏智[2](2019)在《江户-明治文学家对“郑成功形象”的日本化建构——兼论中日视野下“郑成功形象”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中日文学史,中日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塑造了多种"郑成功形象"。从江户时代的近松门左卫门开始,日本文学家以"日本为郑成功的生国"、"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为依据,歌颂日本血统、日本精神对郑成功"反清复明"、"攻占台湾"的影响。以此为根据,明治时代的文学家为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殖民台湾提供了"合理"依据。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清末的革命党人则将郑成功"反清复明"及"攻占台湾"的事迹塑造成"排满复汉"以及"中国民族主义"的典型,进而称郑成功为"中国民族英雄第一人",而这一"中国民族英雄"的形象更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支柱"。无疑,对中日学者塑造"郑成功形象"的内情及用意的探讨,才能更接近郑成功的真实面目。(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张昆,王孟晴[3](2019)在《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是当今的世界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全球局势的走向影响举足轻重。基于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中美民调数据,本文从认知度、好感度、大国形象及双边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中美公众对日本和德国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中国公众对日本的认知度显着高于美国,但对日本的好感度低于后者。同时,中国公众对日德形象的认知相较美国更为积极,对德国的好感度较美国更高。与中国公众相比,美国公众对日本、欧盟(德)的双边关系重视程度更低。本文还就四国间的历史渊源、地缘政治关系、媒介影响、外交政策及自身国家实力的差别等因素,试图分析中美公众对日德两国形象认知异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优,谢琛[4](2019)在《波波椰向熊本熊学习“吉祥物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海口10月28日讯 (赵优 特约谢琛)海南日报10月28日从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获悉,2019年日本旅游博览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大阪举行,省旅文厅组织我省旅游业界代表组团参展。博览会上,特装搭建的海南展台整体展示了我省的旅(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10-29)

张冰[5](2019)在《日本近代文学对莫高窟藏经洞的文学形象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使得东西方的经济、贸易、文化得到了极大地交流融合与发展。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第17窟)封存了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初的写经、绢画等各类古籍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敦煌热潮并由此产生了"敦煌学"。受中国汉文学与"敦煌学"影响,部分日本作家进行了诸多文学创作。本文将从文本内涵分析日本叁部作品中藏经洞描写的异同,分析不同作家笔下的藏经洞形象,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对藏经洞乃至敦煌形象建构的影响。在聚焦敦煌题材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探讨日本丝路文学的建构模式如何体现日本近代"丝绸之路"文化认知的基本特征与演变过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10期)

陆嘉宁,谭宇钦[6](2019)在《日本动画中的魔法少女形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魔法少女动画"是日本少女动画的主要类型分支之一,"魔法少女"形象作为日本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文化圈中的定型角色,对于全球动漫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此类形象进行探讨: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梳理魔法少女角色的变迁过程,如何从传统式美好形象的拓展延伸,发展到愈加另类的大胆改写;其后通过文本细读描述并解读魔法少女动画的"传统型"与"非传统型"人物形象体系,深度分析《美少女战士》《魔卡少女樱》《魔法少女小圆》等代表性案例,并展望日本魔法少女形象塑造的最新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10期)

李佩佩[7](2019)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女性萌系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来,"萌"作为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存在,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广泛关注。日本的动漫文化起步较早,所繁衍出来的产品被当代年轻人所热爱,已经带动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成为了年轻人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日本的一些动漫作品日益风靡,萌系形象受到了众多年轻人追捧,形成一种独特的亚文化风格。与此同时,美少女游戏的虚拟体验模式,帮助一些亚文化青年在精神层面解决了现实生活当中始终无法解决的矛盾与问题。(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9期)

王立,宋健[8](2019)在《立足宏观视野 突破认知藩篱——读《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形象——以〈海行总载〉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边大学徐东日、金禹彤的新着(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是国内首部专门研究朝鲜通信使及《海行总载》文献的着述,是研究朝、日两国两种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并逐渐走向共存过程的重要学术成果,其意义不仅限于对朝日两国文学交往史料的挖掘,更多的是从宏观视野下还原明清历史阶段朝日两国政治、文化交流过程中民众的文化心理与他者形象的生成机制,该着述弥补了明清东亚使行文学研究的一大空白,使朝鲜通信使研究开始成为继燕行录研究之后又一学界研究热点,受到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9期)

童程[9](2019)在《论20世纪日本艺伎文学形象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艺伎在正式诞生叁百余年后,于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以川端康成、德田秋声、渡边淳一、永井荷风等人为代表的日本作家群体及时发现了这一群体蕴含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审美观照的同时并没有单纯地感怀伤物①,而是积极在各自的作品中刻画富有特色的底层艺伎,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富有典型意味的文学形象。(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单援朝[10](2019)在《中日女性作家笔下的中国日本遗孤的形象——以山崎丰子《大地之子》和严歌苓《小姨多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遗孤问题作为战争的后遗症成为中日两国共同的历史记忆。随着记忆的解冻,遗孤的人生也引起文学家的关心。山崎丰子的《大地之子》和严歌苓的《小姨多鹤》虽然在问世的时间上相差21年,但都是以日本遗孤问题为题材的,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又都火红一时,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效应。《大地之子》和《小姨多鹤》主要关注其形成的经纬及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考察两位女性作者对日本遗孤问题的认识及就此所展现的对战争、国家及人性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日本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察中日文学史,中日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塑造了多种"郑成功形象"。从江户时代的近松门左卫门开始,日本文学家以"日本为郑成功的生国"、"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为依据,歌颂日本血统、日本精神对郑成功"反清复明"、"攻占台湾"的影响。以此为根据,明治时代的文学家为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殖民台湾提供了"合理"依据。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清末的革命党人则将郑成功"反清复明"及"攻占台湾"的事迹塑造成"排满复汉"以及"中国民族主义"的典型,进而称郑成功为"中国民族英雄第一人",而这一"中国民族英雄"的形象更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支柱"。无疑,对中日学者塑造"郑成功形象"的内情及用意的探讨,才能更接近郑成功的真实面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刘苑熙.日本动画作品中《山海经》妖怪形象的艺术特征探析[J].大观(论坛).2019

[2].董灏智.江户-明治文学家对“郑成功形象”的日本化建构——兼论中日视野下“郑成功形象”的变迁[J].文学评论.2019

[3].张昆,王孟晴.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赵优,谢琛.波波椰向熊本熊学习“吉祥物经济”[N].海南日报.2019

[5].张冰.日本近代文学对莫高窟藏经洞的文学形象建构[J].文化学刊.2019

[6].陆嘉宁,谭宇钦.日本动画中的魔法少女形象分析[J].中国电视.2019

[7].李佩佩.日本动漫作品中女性萌系形象探析[J].大观(论坛).2019

[8].王立,宋健.立足宏观视野突破认知藩篱——读《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形象——以〈海行总载〉为中心》[J].学术交流.2019

[9].童程.论20世纪日本艺伎文学形象特征[J].戏剧之家.2019

[10].单援朝.中日女性作家笔下的中国日本遗孤的形象——以山崎丰子《大地之子》和严歌苓《小姨多鹤》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日本形象论文-刘苑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