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药源调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源性便秘,抗精神病药物
药源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柳依琳[1](2019)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源性便秘用药情况的临床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药源性便秘的用药情况,加强对患者排便情况的观察,出现便秘,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319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入组病例分为单一用药组65例,二联用药组118例和多联用药组136例,入组后从住院第一天至第八十一天记录患者排便情况,同时记录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结果入组319例患者出现便秘的病例数为164例,占51.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一用药组发生便秘病例数为27例,发病率为41.54%;二联用药组发生便秘病例数为60例,发病率为50.85%,多联用药组发生便秘病例数为77例,发病率为76.62%;多联用药组便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发病率高,且联用药物越多,用药剂量越大,便秘的发病率越高,医务人员要加强重视,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减少便秘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孙嘉磊,阿依佐合热,王海生,覃瑞,陈雁[2](2018)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用维药、药源植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与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部分地区的维药、药源植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考察,并根据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确定其科、属关系。文章介绍了15种常用维药、药源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8年08期)
石林春,唐先明,胡志刚,赵春颖,冯丽肖[3](2018)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毒性药材金钱白花蛇药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毒性药材金钱白花蛇药源调查方法,调查市售金钱白花蛇的药源构成。方法:建立金钱白花蛇正品及其主要混伪品的参考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条形码库,收集51份市售金钱白花蛇样品,分别获取每份样品头部和尾部的CoⅠ序列,通过构建邻接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鉴定。结果:共获得60条金钱白花蛇正品及其主要混伪品的CoⅠ条形码,银环蛇种内最大遗传距离0.020 1,与金环蛇、赤链蛇和赤链华游蛇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分别为0.156 1,0.208 8和0.209 3,种内最大变异小于种间最小变异;金钱白花蛇正品及其混伪品在邻接系统发育树上聚为独立的支,金钱白花蛇正品及其混伪品在系统发育树上可明确区分。所有市售金钱白花蛇样品均可从头部和尾部成功获得CoⅠ序列,药源调查结果表明银环蛇29份,赤链蛇20份,赤链华游蛇2份,混伪品占比43%;基于头部和尾部的鉴定结果一致。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市售金钱白花蛇的药源调查;金钱白花蛇市场混乱、混伪品较多,质量问题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8期)
曾宏辉,方忠宏[4](2017)在《药源性疾病原因调查及与中药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析药源性疾病(DID)的发病原因,即不同种类的药物,特别是中药在DID发病中的发生情况。方法:将临床诊疗中发现的58例DID住院患者的原因进行详尽调查,然后将用药与DID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DID的发病原因。判定DID依据,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DID发病与用药在时间上有相关性,用药时发病或病情加重,停药病情好转或正常。结果:DID患者平均年龄67.2岁。患有1种慢性疾病的15例,患有2种以上慢性疾病的39例,共计54例,占93.1%。人均用药5.7种。用药持续时间从2d至30年。58例中有肝损害20例,消化道出血28例,共47例,占81.0%。解热镇痛药致DID共32例,占55.2%。1例DID为中药所致,占1.7%。结论:DID患者以老年多病者为多。DID调查分析其归因时要全面、慎重。解热镇痛药是DID的主要原因,中药占比不高。(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曹锦绣,张华锋,王瑞芳,李沼萍,汪贵娟[5](2014)在《医护人员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认知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对流感样综合征及其诱导药物的认知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认知水平,全面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药源性流感样症状的鉴别能力。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呼吸科的医护人员100名,设计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师和护士对流感样综合征主要症状的认知有明显差异,88.20%的医师能准确地认识流感样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肿瘤科医护人员对易致流感样药物的认知率比其它科室高,呼吸科医护人员知晓率较低。副高及以上的医师对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的概念比其他医护人员的认知情况较好。医师对于流感样综合征的预防认知方面与护士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对易致流感样综合征的药物注意事项普遍不重视,医护人员对流感样综合征的处理措施掌握不全面。结论:医护人员对流感样综合征发生时体温范围的认知有待加强,避免与药物热混淆。医护人员应知晓哪些药物属于易致流感样症状的药物,使用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所用药品的作用、途径、正确用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流感样症状。(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4年02期)
李仲群,赵明聪[6](2013)在《137例药源性肝损害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主要致肝损害的药物,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病情转归等情况。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药源性肝损害137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7例患者中,男性54例(39.41%),女性83例(60.58%)比例约为2:3;年龄15~76岁,平均(43.9±9.8)岁,其中超过50岁患者有59例(43.0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厌食等,典型体征为皮肤出现黄疸;治疗后,痊愈76例(55.47%),显效42例(30.66%),无效17例(12.40%),死亡2例(1.46%)。结论女性发生药源性肝损害的几率高于男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病发时及时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3年16期)
白宇,侯郁青,张利军[7](2012)在《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药源性癫痫回顾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鉴于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等药物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尤其是药源性癫痫的发生有明显上升趋势,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药物使用,我们对本院2011年发生的药源性癫痫做了回顾性调查,通过本调查以引起各方重视,从而规范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期间临床各科收治的住院病人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收录了此期间在院发生的所有癫痫病人,包括与任何用药相关的癫痫病人,并对致痫药物进行了初步分类,对各类药物诱发癫痫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2011年期间,我院在院住院病人中共发生各类癫痫(有临床发作,同时得到脑电图检查证实)457例,占住院病人的2.18%,其中癫痫发作与药物相关36例,可能相关7例,占住院病人的0.21%。43例药源性癫痫中,抗生素相关癫痫27例,占本组药源性癫痫病人的62.8%,占全院抗生素使用病人的0.27%,其中74.1%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由茶碱类药物引起的癫痫9例,占本组药源性癫痫的20.9%;抗精神及抗抑郁药物引起3例,占6.98%;其它药物引起4例,占9.30%。结论 :本组药源性癫痫近2/3由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其中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神经毒性主要与药物剂量、肾功能减退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因此,为减少药源性癫痫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对高龄老人伴肾功能减退者,应减少抗生素每日使用剂量,同时避免单次大剂量给药。(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4-14)
罗维肖,刘姝婷,甘少兵,覃宇,谭健能[8](2011)在《精神科门诊患者药源性闭经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各种抗精神病药所致女性患者闭经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门诊374例复诊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374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女性患者中,99例出现闭经,发生率为26.5%;31例出现泌乳,闭经伴泌乳发生率为8.3%。闭经在联合用药中的发生率最高(57.9%),单一用药中闭经发生率最高的是舒必利(35.6%),其次是利培酮(25.7%)。药源性闭经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服药时间、药量、学历、婚否等因素无关(P>0.05)。未育女性闭经的发生率(69.7%)高于已育女性(53.8%),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药源性闭经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用药应避免选用舒必利和利培酮,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对未育女性尤应注意。(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张颖钦,燕培荣[9](2010)在《130例脑卒中患者药源性腹泻致病菌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脑率中患者药源性腹泻中重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我院13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腹泻粪便标本进行培养。结果:经过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统计,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率最高,占32.32%。结论:妥布霉素的总耐药率最低,为5.67%,而氨苄青霉素的总耐药率最高,达67.27%。(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0年25期)
姚太军,何康[10](2009)在《药源性死亡的药物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药源性死亡的规律和特点,以提高疾病预防和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02~2007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药源性死亡病例共80例。按给药途径、致死药品品种和致死药源性疾病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死亡病例组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药源性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引起死亡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及中药制剂最多,其次为精神类药物;临床表现以发生过敏反应为主,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结论:明确用药指征,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制定相应抢救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9年23期)
药源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开发与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部分地区的维药、药源植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考察,并根据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确定其科、属关系。文章介绍了15种常用维药、药源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源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1].柳依琳.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源性便秘用药情况的临床调查[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2].孙嘉磊,阿依佐合热,王海生,覃瑞,陈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用维药、药源植物调查[J].时珍国医国药.2018
[3].石林春,唐先明,胡志刚,赵春颖,冯丽肖.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毒性药材金钱白花蛇药源调查[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4].曾宏辉,方忠宏.药源性疾病原因调查及与中药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5].曹锦绣,张华锋,王瑞芳,李沼萍,汪贵娟.医护人员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认知调查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
[6].李仲群,赵明聪.137例药源性肝损害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
[7].白宇,侯郁青,张利军.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药源性癫痫回顾性调查[C].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8].罗维肖,刘姝婷,甘少兵,覃宇,谭健能.精神科门诊患者药源性闭经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
[9].张颖钦,燕培荣.130例脑卒中患者药源性腹泻致病菌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0
[10].姚太军,何康.药源性死亡的药物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