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慈善行为的道德价值及培养机制

当代社会慈善行为的道德价值及培养机制

论文摘要

自人类产生伊始就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行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这种互助行为发展为明确的慈善行为。随着历史时代的进步,慈善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社会已经从共同贫穷进入贫富有差的时代,随之也出现了弱势群体。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影响着整体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以改革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大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现实情况令人担忧,我国慈善捐款上百万的公司寥寥无几,有的甚至就从未有过捐款记录。有的富人、名人的慈善捐款甚至是作为新闻出现的。我国慈善事业整体上是落后的,反思和改变这一现状,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伦理观念的转变和人们慈善行为的积极践行。慈善行为的践行是决定慈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人们慈善行为的培养和引导。我国的慈善行为和慈善思想源远流长,追根溯源,我国的儒家仁爱思想、佛家的慈悲观及因果报应说、道家的修仙利他思想都是慈善伦理思想的宝贵资源。与国外的慈善思想进行比较,我国注重内在的仁爱、慈善及其修为。而西方的慈善伦理思想如中世纪的宗教伦理观、近代的情感主义,功利主义等注重的是慈善行为的践行。我们要吸取他们的长处来弥补我们的缺陷。慈善是一种事业,一种由民众慈善行为形成的社会事业,慈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由“爱”支撑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积淀。慈善是伦理方式的社会分配,源于人的同情心,反应了社会公平的需求,在发生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强制成分,不论是建立全社会的慈善组织还是全民的慈善活动和慈善行为,只有当慈善文化穿透人的心灵,善行成为人的自觉意识,慈善事业才可能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慈善行为入手来研究慈善这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本文对《当代慈善行为的道德价值与培养机制》的研究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首先界定了慈善行为的定义,分析了慈善行为的特点和类型。慈善行为属于道德行为中道德的行为即善行。它是一个人对慈善认识的外部表现和道德品质的外部标志,具有全人类性、无偿性和自发性的特点。慈善行为分为亲族利他行为、互惠利他行为和道德利他行为三种类型。第二章论证了慈善行为对促进个体道德自律和个体道德社会化、升华个体道德境界的个体道德价值,以及对传承优良道德传统、和谐人际关系和优化道德风尚的社会道德价值,强调践行慈善行为的意义。第三章阐述了慈善的仁爱思想、情感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资源、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基础以及慈善行为形成的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心理机制。第四章从分析当代中国慈善行为状况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慈善行为的进步与不足,反思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慈善行为的进步与不足,反思和分析了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缺乏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等慈善行为发展中的问题。第五章从道德教育、舆论引导、法制保障以及调动慈善行为主体主动性方面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慈善行为培养机制,为我国慈善行为的发展提供方法和出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 慈善行为的涵义
  • (一) 慈善行为的涵义和特点
  • 1. 慈善的涵义
  • 2. 慈善行为的涵义
  • 3. 慈善行为的特点
  • (二) 慈善行为的类型
  • 1. 亲族利他慈善行为
  • 2. 互惠利他慈善行为
  • 3. 道德利他慈善行为
  • 二、慈善行为的道德价值
  • (一) 慈善行为的个体道德价值
  • 1. 促进个体道德自律的形成
  • 2. 促进个体道德的社会化
  • 3. 升华个体道德道德境界
  • (二) 慈善行为的社会道德价值
  • 1. 传承优良道德传统
  • 2. 促进人际和谐
  • 3. 优化道德风尚
  • 三、慈善行为形成的社会基础和心理机制
  • (一) 慈善行为形成的思想资源
  • 1. 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
  • 2. 西方情感主义伦理精神
  • 3. 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 (二) 慈善行为形成的社会基础
  • 1. 慈善行为发生的经济基础
  • 2. 慈善行为发展的政治基础
  • 3. 慈善行为发展的文化基础
  • (三) 慈善行为形成的心理机制
  • 1. 慈善行为形成的认知心理机制
  • 2. 慈善行为形成的情感驱动机制
  • 3. 慈善行为形成的意志保证机制
  • 4. 慈善行为形成的信念支柱机制
  • 四、对慈善行为的当代省思
  • (一) 对我国慈善行为的现状分析
  • 1. 慈善行为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 2. 我国慈善行为发展中的不足
  • (二) 对我国慈善行为发展不足的反思
  • 1. 传统慈善观念的影响
  • 2. 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3. 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 4. 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
  • 五、慈善行为的培养机制
  • (一) 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机制
  • 1. 在道德教育中进行对慈善观念的渗透
  • 2. 在道德教育中加入慈善移情教育
  • (二) 建立和完善外部保障机制
  • 1. 建立媒体的宣传和引导机制
  • 2. 健全制度和法规保障机制
  • 3. 完善慈善组织的组织机制
  • (三) 慈善行为主体的内在机制
  • 1. 端正慈善行为的动机
  • 2. 注意慈善行为手段的选择
  • 3. 慈善行为主体的自主自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动道德价值赋义生发历史的伦理逻辑[J]. 伦理学研究 2020(05)
    • [2].端午文化的道德价值探微[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2)
    • [3].道德价值的实现途径[J]. 齐鲁学刊 2017(03)
    • [4].浅析德育艺术之“引人入胜”[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9)
    • [5].审美与道德:宋初诗文革新美学思潮的嬗变[J]. 伦理与文明 2016(00)
    • [6].苏俄道德价值嬗变——从规范到意识[J]. 西伯利亚研究 2018(01)
    • [7].友善价值之解读[J]. 宁夏党校学报 2016(06)
    • [8].当代中国人道德价值的困境及重构[J]. 探索 2015(03)
    • [9].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J]. 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 2008(00)
    • [10].苏俄历史理论视野中道德价值的历史性与现实性[J]. 西伯利亚研究 2014(02)
    • [11].引导当代公民道德价值选择的成效机制研究[J]. 理论界 2014(06)
    • [12].论谎言的道德价值[J]. 长沙大学学报 2013(01)
    • [13].儒家的道德价值自觉论探析[J]. 孔子研究 2012(05)
    • [14].尊重——公共生活的基础性道德价值[J]. 道德与文明 2008(06)
    • [15].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何以可能?——斯密悖论新解[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4)
    • [16].论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建构逻辑[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9)
    • [17].浅谈道德相对主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7)
    • [18].塑造社会道德价值意义重大[J]. 理论学习 2014(11)
    • [19].浅谈尼采对西方传统道德价值的批判[J]. 学理论 2013(19)
    • [20].简析新闻的社会道德价值及其发挥[J]. 新闻传播 2013(12)
    • [21].论宽恕的形上根源及其实践可能性[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22].友善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 [23].探讨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社会道德价值水平[J]. 西部广播电视 2013(19)
    • [24].品牌的背后:道德价值刍论[J]. 工会博览 2018(22)
    • [25].试论健康的道德价值[J]. 智富时代 2018(11)
    • [26].道德价值失序背景下的核心价值及其教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7].“冷漠现象”与道德价值反思[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8].论语文课程知识道德价值实践的内容和理解维度[J]. 教育科学研究 2018(04)
    • [29].清茶滤心尘——浅析中华茶文化的道德价值[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8)
    • [30].高校STS教育的道德价值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5)

    标签:;  ;  ;  

    当代社会慈善行为的道德价值及培养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