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刘正平
导师: 陈允吉
关键词: 笔记小说,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巫术,民间宗教,唐五代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笔记小说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采用随事而记的形式叙述人事或变怪故事的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说,是唐五代小说的基本类型之一,包括以鬼神精怪为题材的志怪小说和以人事活动为中心的轶事小说两大类。相对于唐传奇和以敦煌变文为主体的唐五代白话小说的丰富研究成果,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笔记小说的独立研究是薄弱的,也是必要的。 全文共分六章,前为绪论,后为参考文献。绪论部分回顾了笔记小说的研究状况以及唐五代小说与宗教的研究成果,并对笔记小说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界定,阐明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为唐五代笔记小说创作的宗教情怀,对唐五代社会修仙崇佛的文化心理的形成进行梳理,揭示出笔记小说作者“亦庄亦怪”的人格特征,以及“穷神变、测幽微”的宗教动机是唐五代志怪类笔记小说创作繁荣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为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本章首先回顾了上世纪以来关于“儒教”问题的广泛争鸣,认为“儒教”并非宗教。第二节在吸收学界关于宗法性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观点的基础上,按照“宗教四要素”说对这一宗教的观念、情感、行为和组织制度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其在国家政治、宗教、文化生活中的根本性决定地位。本章第三节是对宗法性传统宗教影响唐五代笔记小说以及小说中表现出的相关宗教思想的阐述。 第三章为巫术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首先阐述巫术的原理与法则,第二节主要论述巫术文化在唐五代的流存状况,区别法术与巫术。第三节根据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精怪故事的巫术文化背景,以《广异记》和《会昌解颐录》中的虎故事为例,进行巫术文化解读,并指出此类故事的民间文学特征。 第四章道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第一节就道教教义、组织制度的多元共生性和道教的发展演变进行简明阐述。第二节主要论述唐五代道教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第三节则选取在唐代影响较大而在当前的小说研究中相对关注较少的道教法术,论述其与唐五代笔记小说的关系。 第五章为佛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首先论述佛教的弘传与中国传统宗教心理对佛教的接受。第二节主要介绍魏晋南北朝至唐五代围绕佛教的争论问题,以及这个时期佛教发展的基本状况。第三节为佛教影响唐五代笔记小说创作的情况,主要从因果报应观念、唐代地狱观的演变、佛教法术、寺院变相与小说的对比研究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指出笔记小说和寺院变相的辅教特征。 第六章为民间宗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主要论述唐五代在北方胡人聚居地民间传播的弥勒教、摩尼教、祆教等的基本状况,以及他们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唐五代笔记小说创作的宗教情怀
第一节 佛道传播与笔记小说作者的群体人格特征
第二节 “穷神变,测幽微”:笔记小说创作的宗教情怀
第二章 宗法性传统宗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第一节 关于“儒教”问题的争鸣
第二节 宗法性传统宗教是中国古代的国家宗教
第三节 宗法性传统宗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小结
第三章 巫术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第一节 巫术的原理与法则
第二节 巫术的历史演变及其与法术的区别
第三节 唐五代笔记小说精怪故事的巫术文化解读
小结
第四章 道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第一节 道教的兴起及其多源共生性
第二节 唐五代道教的创制改造与基本状况
第三节 道教法术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小结
第五章 佛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第一节 佛教弘传中国与传统宗教心理
第二节 晋唐三教之争与佛教发展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佛法化导与小说辅教
第四节 寺院变相与笔记小说
小结
第六章 民间宗教与唐五代笔记小说
第一节 弥勒信仰与弥勒教
第二节 寄形于弥勒信仰的摩尼教
第三节 祆教与景教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 黄勇.四川大学2005
- [2].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 黄建宁.四川大学2005
- [3].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 蔡静波.陕西师范大学2006
- [4].唐宋笔记小说硏究[D]. 周瑾锋.华东师范大学2016
- [5].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 张舟子.河南大学2009
- [6].宋人轶事小说研究[D]. 林卿卿.复旦大学2013
- [7].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 曲金燕.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