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探析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探析

论文摘要

我国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填补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项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债权人代位权制度虽在《合同法》中规定下来,其规定却并不明确具体。鉴于此,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予以明细,该解释并对传统代位权理论进行了突破,使得我国现行法律架构下的债权人代位权一改传统的入库规则为债权人直接受偿,与传统民法的债权人代位权理论在构成要件、客体、行使方式及法律效果等方面均有不同。这些变动可能获得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等价值,却与债权人代位权的逻辑体系和设立目的、法律的公平正义以及立法所欲达到的可操作性和法律间相互协调统一的意图相悖。我国司法解释下的代位权还能称作代位权制度吗?代位权制度在我国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是怎样的走向?笔者带着这些疑问,运用价值分析、历史考察、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入研究我国及大陆法系国家的代位权理论,剖析各国法律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不同规定并结合目前关于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一些较新的观点和主张,对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中存在的争议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分析,试图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和合理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框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一,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念。本节从代位权制度的起源、价值取向、法律性质及大陆法系典型立法例入手,对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二,我国代位权制度概述。首先对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的回顾,然后对我国的立法特色予以总结,最后从代位权的主体、客体、行使要件、行使方式、范围和效力等方面勾勒出了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具体内容。第三,我国代位权制度与传统代位权制度的比较研究。本节在上两节论述的基础上,简要总结我国代位权制度与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差异所在,并着重分析差异存在的根本原因。第四,我国代位权制度存在的缺陷。结合具体案例的嵌入分析,直观再现我国代位权制度在司法实务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在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我国代位权制度在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不足。第五,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完善。针对上文提出的我国代位权制度存在的不足,首先分析了完善代位权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增加该制度理论和操作上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该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传统代位权制度的基本理论
  • 一、代位权制度的根源
  • 二、代位权制度之价值取向
  • 三、代位权制度的法律性质
  • 四、各国及地区典型立法例
  • (一) 法国民法典中的代位权制度
  • (二) 德国强制执行法上的对动产的执行制度
  • (三) 日本代位权制度
  •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代位权制度
  • 第二部分 我国代位权制度概述
  • 一、代位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 二、代位权制度的立法特色
  • (一) 突破一元制或二元制的立法模式
  • (二) 仅规定于单行法中
  • 三、我国合同法上的代位权制度基本内容
  • (一) 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 (二) 代位权的行使
  • 第三部分 我国代位权制度与大陆法系传统制度的比较分析
  • 一、我国代位权与传统代位权的差异
  • (一) 价值取向上
  • (二) 在立法体例上
  • (三) 在代位权的客体上
  • (四) 在构成要件上
  • (五) 在行使方式上
  • (六) 在效果归属上
  • 二、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 从功能上分析
  • (二) 从立法背景上分析
  • 第四部分 我国代位权制度的缺陷
  • 一、典型案例
  • (一) 基本案情
  • (二) 裁判要旨
  • (三) 聚焦本案
  • 二、存在的不足
  • (一) 优先受偿规则与入库规则的博奕
  • (二) 代位权客体范围过于狭窄
  • (三) 代位权行使要件及行使方式有苛刻之嫌
  • (四) 产生的法律冲突
  • 第五部分 我国代位权制度的立法完善
  •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必要性和可能性
  • 二、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的建议
  • (一) 调整立法体例
  • (二) 扩大代位权客体的范围
  • (三) 增加代位权的行使方式
  • (四) 回归传统的入库规则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