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及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MVD和VEGF-A(C)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Ⅰ~Ⅲ期女性乳腺癌汉族220例及维吾尔族101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淋巴结状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浸润性乳腺192例汉族患者及92例维吾尔族患者:Ⅰ~Ⅱ级188例,Ⅲ级10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175例,无淋巴结转移的113例;其中收集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Ⅰ级22例,Ⅱ级28例,Ⅲ级4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57例,无淋巴结转移的35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LSAB法)观察9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A(C)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用CD31、CD105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1) 本组汉族乳腺癌患者220例和维吾尔族患者101例,其中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年龄高于35岁、肿瘤直径大于20mm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88.2%、51.4%、60%;82.2%、72.3%、78.2%,两民族之间年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性质比较表明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X2=2.11,P>0.05);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2.42,P<0.001);淋巴结性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20,P<0.05);患者年龄高于35岁时,维吾尔族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汉族患者(X2=10.5,P<0.05):随肿瘤的体积增大汉族乳腺癌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增加(X2=14.26,P<0.05)。(2) 192例汉族患者及92例维吾尔族浸润性乳腺癌分析,汉族患者组织学分级Ⅰ~Ⅱ级、Ⅲ级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5.7%、65.2%,维吾尔族患者Ⅰ~Ⅱ级、Ⅲ级组织学分级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73.8%、83.1%;维吾尔族患者在Ⅰ~Ⅱ级、Ⅲ级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汉族患者(X2=13.14,P<0.001;X2=5.08,P<0.05)。(3)9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A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Ⅰ~Ⅲ级)中其阳性率分别是31.8%、57.1%、64.3%,27.3%、53.6%、59.5%;二者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5;X2=6.21,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VEGF-A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的分别是68.4%、31.49,61.4%、31.4%,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AmRNA和蛋白的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X2=11.96,P<0.001;X2=7.79,P<0.05);VEGF-A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乳腺肿瘤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论文; 微血管密度论文; 原位杂交论文; 免疫组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