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英国作家J.K.罗琳经历漫漫十年的书写,完成了七本《哈利·波特》系列幻想小说,他们共同讲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度过的七年生活。纵观系列小说整体,主人公哈利·波特额头上的“伤疤”是作品中的关键叙事符号。而伤疤的疼痛,以及由此带来的身份谜团,更贯穿了该系列小说的始末,是文本中作者刻意加强书写的部分。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可以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的冒险之旅,看作是作者精心结构的一场寻找身份之旅,从而发现作品内在的叙事逻辑。以“伤疤”为线索,J.K.罗琳从他者认同和自我认同两个维度上表现了青少年的身份认同过程。首先,在他者认同的维度上,作者精心制造了围绕着哈利·波特是“英雄”还是“帮凶”的身份迷雾,并最终通过伤疤预言,打破了原本刻板的社会认同印象。其次,在自我认同的维度上,作者进一步细描了由伤疤疼痛引起的梦境、幻觉,而通过主人公哈利·波特体验意识分裂、寻找自我经验、寻求身份的确定性等方式,作家表现了青少年通过自居活动获得身份感的过程。可以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巨大的时间褶皱中,完成了一次青少年在分裂中追寻自我完整性的仪式。而获得身份感,正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将面对的巨大挑战之一。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哈利的身份认同之路和作品中正义力量的一次次成功,能够从形式上缓解他们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谴责、自我怀疑。同时,作者也以故事的形态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身份指认危机之时能够更坚定的保持自己的完整性,通过坚守爱,坚守善,坚守自然,勇敢地面对成长所带来的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