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当老师们拿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本时,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一个感受,新改版的《道德与法治》相对于就旧教材而言,书中儿童绘本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了,而文字介绍却相对减少了,而这一改变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近年来,儿童绘本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儿童绘本在教学中的优势也更好地发挥出来了。绘本,就是以绘画为主、数字为辅的书籍。绘本的作用不仅是给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精神世界,使其智能多元化。绘本这一书籍形式,最早出现与19世纪,在20世纪中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当时在高品位、传统的艺术、文学交织下,产生的新书籍形式。绘本的主要内容就是图码,并运用语码辅之,将幼儿的审美世界展现于图片之中,并且其能够与幼儿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积极的互动。其作为以图画为主要形式、内容的幼儿读物,具有优美的色彩、生动的造型以及巧妙的图构,能够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中,节奏韵律感十分丰富,内容十分诙谐,夸张、拟人的语言,完全符合了幼儿的低年龄特点,因此,深受孩子喜爱。
一、绘本的特点
1.语言精练,图文结合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形式,它的语言浅显易懂,精炼生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语言习惯。以文学形态的角度分析,其是美术与文字的相互激发、相互配合以及相互丰富。图片与文字之间不是简单的说明和被说明,在两者接触的过程中,实现紧密结合。虽然,不同的绘本,在文图构成方面存在差异,比如。一些绘本图画多。一些绘本图画少,但是,对于优秀的绘本而言,其人物变化、场景变化以及情节变化等,均是经过文字的充分考虑,进而提升图画的流畅性与动态感,促使图画整体更加完整、和谐。文字是听觉上的享受,而图画是视觉上的享受,绘本借助这两种形式不同的媒介,将故事内容完全呈现给幼儿。
2.内容精彩,情节生动
绘本能够成为流行的幼儿读物,主要在于绘本自身具备极强的趣味性。其画面幽默风趣、直观生动,文字优美,其生活故事或是童话故事,均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幼儿能够在其中发现乐趣。
3.图案优美,色彩斑斓
绘本的画面十分精美,色彩十分丰富,孩子在其中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一般,绘本基本上为插画家的作品,其借助剪贴、水彩等手法,编织儿童故事,使孩子能够沉浸其中,享受文学的魅力,并感受美学的自由。优秀的绘本,绘画精美,并且在色彩构图等方面,能够让读者在视觉上有一种美的享受,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同时,每一张图画的内涵都极其丰富,图画与图画之间所呈现的叙事关系都十分独特。绘本为孩子创造出美好的世界,而孩子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熏陶,在无形中让孩子接受美的教育,带来美的体验。
4.激发想象,富含哲理
绘本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能够有效培养其创造力。对于幼儿,其想象力需要借助真实的体验才能够获得,随着体验的丰富,其想象力也随之丰富,而孩子能够通过绘本获得丰富的体验。绘本故事能够跨越文化背景、国界的限制,借助图画与文字的表达,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精彩,进而激发想象力。绘本能够为孩子预留想象空间,使孩子能够通过了解绘本意境,对故事情展开想象,并对其中人物的动作以及语言进行设计。图画中一些枝节也会激发孩子想象,延伸故事情节。孩子会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绘本故事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通常都带有深刻的哲理,孩子们通过阅读可以懂得一些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将被动的说教转化为主动地吸取。
二、儿童绘本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1.吸引儿童注意,激发儿童兴趣
对于低年段,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很少,大量文本的阅读他们不一定会感兴趣,甚至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对学科失去兴趣。在开展教育活动、塑造儿童品格时,通过精彩的故事就完全能够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通过绘本故事,能够使儿童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其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连接,产生内省的过程。在接下来思考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触动孩子的内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每一课最下面都有一个和主题相关的儿童绘本故事,比如:皮皮的故事、拖拉鸟、小马虎添麻烦、我和小树、动物老师……上课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这些故事,而在看的过程中,他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的一些行为,懂得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绘本故事的教育效果会比老师一味地说教更为深刻。
2.课堂形式更丰富
(1)借助绘本开展体验教学
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学生进行实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情感的交流,使孩子对教学进行体验,进而使其能够对不同的情绪以及情感进行充分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借助绘本开展体验式教学时,要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能够以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下《道德与法治》第六课花儿草儿真美丽时,本课主要是唤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大熊抱抱》的故事,在森林中,生活着一只心中满是幸福与爱的大熊,它在散步时,非常喜欢给看到的生命一个爱的拥抱,不管是大大的动物、小小的动物,还是臭臭的动物,但是他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大树,一点,它看到一个男人,拿着斧子走进了森林,大熊错误地认为这个男人也非常爱树,可是啊,这个男人把森林的树都砍光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动物们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接着,就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的感受怎样,会怎么做呢?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明白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需要被爱、被呵护的,从而加深爱护花草树木的想法并付诸于日常的行为中。
(2)扮演绘本角色
绘本故事是想象和创造的结果,常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学生喜欢故事中的角色。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绘本角色进行扮演或创编。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前,应该对角色进行充分了解,对其心理、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进行揣摩,科学开展游戏。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融入进去,进行换位思考和体验,明白个中的一些道理。例如学习人教版一下《道德与法治》第十五课《分享真快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石头汤》里的角色,三个同学扮演三位和尚,另外几位同学扮演村民,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当每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就会付出更多,让村民们不知不觉地付出了很多,明白了付出越多回报越多的道理,让表演的孩子们以及其他作为观众的同学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3.将枯燥的道德说教儿童化
有一位教育家,他曾经提到,学生意识到教师是在教育自己时,说明教师的教育是失败的。成功的教育是在无声中影响着学生,而非喋喋不止的说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老师讲的人物或事件离自己很远,没有什么心灵上的触动,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处于一个思想懵懂期,太过深奥的道理他们不懂,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而绘本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更加靠近学生,贴近孩子的生活。绘本中的故事都是生活小故事,大部分是平凡人的故事,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将一些道理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出来,从儿童出发,回归儿童,影响儿童。
三、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好绘本
1.利用好课本插图
课本的插图就是很好的绘本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本的图画。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图画内容增多了,文字内容减少了,版面更加清新儿童化,符合低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考虑课本插图与主题内容的关系,发散思维,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借助课本的插图进行学习。
2.拓展课外绘本故事
课外绘本故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个很好的补充资料,我们要合理运用,整合教学。绘本故事很多很多,我们要结合课题,严格选材,既要考虑到课堂时间,又要思考这一绘本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精选出最合适的绘本故事。但是课堂上使用绘本故事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如果没必要结合,我们就不要硬生生介绍一个绘本故事,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契合主题的绘本故事犹如点睛之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时,在学生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灵时,教师可以将《大树在唱歌》故事引入教学中。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村民为了能够让自己不再遭受大树歌声的干扰,就开始砍伐大树,而在村民开始意识到大树的声音容易减少直至消失时,已经悔之晚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需进行讲解,只需播放忧伤的音乐,让孩子们静静聆听,就能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想法,"大自然与人类是朋友,大自然无私地向我们馈赠食物与水,我们应该爱会它。"由此,孩子们会想到我们怎样做才能够保护大自然呢,通过绘本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简单的儿童绘本创作
小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也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我们不妨将孩子的这些兴趣特点与我们学科教学相结合。孩子非常愿意认真创作作品,通过一些绘本创作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维,启发孩子思考,将课堂活动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加以自己的理解,学着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有对社会的真诚关怀。通过绘本创作带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空,将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相融合。这也是带有艺术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绘本所呈现的多元而丰富的主题和题材,让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合理运用。通过绘本辅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绘本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贴近儿童,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找到"儿童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邹小丽,范雪贞,王林发.绘本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余治莹,王林.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3]苏峰.让品德课堂拥有鲜活的"儿童表情"[J].小学德育,2011,01:25-27.
[4]张晓,刘欢.品德教学中的绘本资源利用[J].河南教育,2017(11).
[5]张吉.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3):13.
[6]朱敏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用信息技术提高绘本故事的使用效能[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7(4):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