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

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华语文坛红极一时。她游遍千山万水,在红尘中几番追寻,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纵观三毛一生:移民的身份,使她从小敏感善察;少年时的心理疾病,又使她始终游离于主流社会外,奉行着自己的价值观;成年后踏遍万水千山、不断追寻“梦中的橄榄树”的经历,更使她成了“精神流浪者”的代名词。她是家庭和社会的“叛逆者”,她拥有自觉的生命意识,她不愿苟且于庸碌的凡人生活、怀着对命运虔诚的感悟自觉地去远方“流浪”。她的边缘人身份,决定了她创作的独特视角,使她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品格。结合文本,本文将从多元文化折射、流浪情怀、悲剧内涵、自我言说四个方面来分析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第一部分,三毛作品的多元文化折射。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三毛一生的创作深受儒道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浸润。在多元文化的辉映下,我们可以看出三毛作品所呈现的真善、超脱、博爱的风骨。第二部分,三毛作品的流浪情怀。出于对逍遥自在的追逐和自我生命价值的确认,三毛开始了尘世中的流浪。她将生活记录成文字,集结成二十余部作品。通过那些文章,我们可以读出三毛对自然、人情、人性之美的向往和追寻。第三部分,三毛作品的悲剧内涵。流浪者永不满足的乌托邦式的追求,注定了三毛的追寻是一场悲剧。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偏差,三毛作品纠结着“真实与偏执”的三毛式乡愁,体现了挥之不散的孤独感和死亡意识。第四部分,三毛作品的自我言说。三毛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的个性决定了她的创作。“我执”的创作心态、亦真亦幻的文本呈现,真诚自然的叙事语言,都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鲜明的三毛式风格。作为文学女性的三毛,谈不上是文学大家,但她创作流淌着处子般的真诚,洋溢着一个平凡女子对理想人生境界不平凡的追求。她的作品,视角独特,行文洒脱,有着丰富独特的审美品格。挟裹着滚滚红尘呼啸而过的三毛最终没有在尘世找到她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但是,通过大量作品,三毛留给后人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关于生命。这正是三毛世界的意义所在,也是三毛作品的魅力所在。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三毛作品的多元文化折射
  • 2.1 儒家文化观照下的真善品格
  • 2.2 道家文化影响下的超脱风骨
  • 2.3 基督教文化辉映下的博爱胸襟
  • 3 三毛作品的流浪情怀
  • 3.1 原始自然的生存体验
  • 3.2 女性视角下的情感抒写
  • 3.3 人性之美的讴歌
  • 4 三毛作品的悲剧内涵
  • 4.1 “真实与偏执”的三毛式乡愁
  • 4.2 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 4.3 如影随形的死亡意识
  • 5 三毛作品的自我言说
  • 5.1 “我执”的创作心态
  • 5.2 亦真亦幻的文本呈现
  • 5.3 自然真诚的叙事模式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三毛作品的审美品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