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 ——中国东南沿海村民的日常生活

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 ——中国东南沿海村民的日常生活

论文摘要

本研究沿着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脉络,通过梳理30年来汉学人类学理论发展和相关学科研究进程,使用了“差序场”的分析框架,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在浙江宁县夏村做了长期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以民族志“深描”和“阐释”作为研究方法,厘清了小社区和大历史的远近关系,完成了一个综合民族志。在这个民族志中,细致描述了夏村人社会流动的内在动力、家和分家关系的变化、为了土地所做的斗争、处于城市郊区的时空特点、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和话语、村民性关系的变迁、村庄权力格局的动态进程等方面,从自我、家庭、村庄、村-镇关系、更广阔的时空整合,解释30年以来江南农村的社会变迁。作者认为,现在的沿海村庄已经由横向的社会整合,转变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结合的格局,“差序场”就是在“差序格局”的基础上,以行动和结构互动为特征,以日常生活的意义构建为内容,形成与汉学人类学传统理论的对话。“差序场”的概念(费孝通,1999n)被使用,并不是对于费孝通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思考,而是将此放到前述对立当中,以期看到作为“理论”的分析性框架的解释力。家庭的经济功能被家外组织主导,使差序场沿着家庭和家外组织的双重脉络发展。社会纵向的整合超越了“序”作为文化等级观的概念,“伦”确定的文化等级逐渐被更加复杂的社会整合代替。村庄原来由“伦”的文化约定而确立的尊卑等级和权利义务,进一步被日益渗透的现代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法律规范来厘定,村庄渐渐失去约定权和裁决权。其次,各种组织通过资源控制削弱了伦的力量,而转向公共等级的象征资源:职业、身份、学历、财富、居住、消费、格调等,这些东西成为“序”的主要指标。“差”表示的社会差等机制,仍然是社会秩序的重要构成。由于从人生的时间分布看,大部分时间和亲人聚居、得到生活照顾和情感濡化、居住在村庄范围、共享一套方言和较多文化记忆。“场”的主体是村民和与村民不断互动的各类权力主体,同时也可以认为是村民作为权力主体面向政治力量、社会力量、经济力量的运作领域。“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它是一个变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提炼的结构。“场”和“格局”相比重要的是突出其多主体同时在场和变动不居的一面,以及对于静态时空观的反动。它不仅仅是费孝通意识到的文化场:重叠、交融、互动;也是经济场:劳动、追逐金钱、买卖商品、消费;也有政治场:占据地位、追求权力、顺从或反抗意识形态等等。本研究的创新意义在于,传统汉学人类学研究多数着重“华南”、“华北”地域研究,此研究以综合民族志作为理论和方法,对于“江南”地域的汉学人类学做了继承和发展;通过建构微观“小历史”和生活史,与大历史形成对照,更好的理解小人物、家庭、小社区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情感和生计;研究继承了“差序格局”理论揭示的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互动的特点,认为“差序场”作为分析框架,能够解释30年来社会整合的内容和趋势,为人类学扩展个案的全局视野和意义延展做了一些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研究进路、理论准备和田野工作
  • 1.1 研究进路:问题意识
  • 1.2 理论准备:关于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差序场”
  • 1.3 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
  • 1.4 本文的各节安排
  • 2 社区的时间:政治事件和个人命运
  • 2.1 夏家的社会流动
  • 2.2 没有隐喻的“观点政治”
  • 2.3 小人物的政治宿命
  • 2.4 社会流动的方式
  • 2.5 夏村的时间和空间
  • 2.6 夏村和他者
  • 3 社会流动:向外发力的人生
  • 3.1 向外发力的人生
  • 3.2 提前获得决策权和建立新“圈子”
  • 3.3 夏村的生熟户:一个总结
  • 4 “村域”中“谷厂”:公共生活的兴起和衰弱
  • 4.1 “谷厂”的来历
  • 4.2 “谷厂”集体活动的回忆
  • 4.3 被吞噬的“谷厂”:排屋和工厂
  • 5 副业化村庄中的家和分家关系
  • 5.1 副业化与村口市场的兴起
  • 5.2 家与分家的协作
  • 5.3 出漂者外出者的生活
  • 5.4 出走和回归
  • 5.5 家庭的叛变者和维护者
  • 6 生计的整合:老板、自雇者和雇工
  • 6.1 老板、老总、企业家
  • 6.2 自由和奋斗的自雇者
  • 6.3 雇工和闲人:现代夏村的“牧羊人”
  • 7 无土之村:聚居已成梦想
  • 7.1 征用,征用:村民永失土地
  • 7.2 新房,老房:居住的立体化
  • 7.3 异托邦,歹托邦:同一个空间
  • 8 夏村的掌权者和竞争者:犹豫中的暴力
  • 8.1 竞争的开始
  • 8.2 政治谋划的过程
  • 8.3 斗争和妥协
  • 8.4 最后的博弈
  • 8.5 夏村的政治空间
  • 9 拔根状态的“半乡土性”家庭成员:娱乐在场者
  • 9.1 少年掌权者和“不显老”的中年人
  • 9.2 表演者和闯入者:圈子的中的真实和谎言
  • 9.3 普通人、老板和家外有家者:平等游戏规则下的不平等
  • 9.4 老大和小弟:小麻、冰和灰色人生
  • 9.5 玩乐者和满足淑女标准的小姐
  • 9.6 拔根状态的生存
  • 10 夏村性史:未来得及否定的关系史
  • 10.1 未被原谅的屈辱
  • 10.2 未有慰藉的牺牲
  • 10.3 未被记忆的奸情
  • 10.4 未经论证的淫乱
  • 10.5 未能寻踪的性爱
  • 10.6 未被看清的性关系史
  • 11 差序场:本土人类学的一个分析框架
  • 11.1 差序场:历史、过程、结构的互动关系
  • 11.2 叙述和解释:我的位置
  • 11.3 中国的夏村:非西非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失去农民的村庄:夏村叙事(1976-2006) ——中国东南沿海村民的日常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