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及其对求职结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及其对求职结果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为探索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自编的《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问卷》为工具,随机选取南京四所高校385名大四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现状和个体差异,进一步探讨该行为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供有关高校和大学生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共包括三个因子,分别为建立关系、维护关系、利用关系。2.自编《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5,分半信度为0.816,各因子既相互独立,又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结构效度良好。3.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总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具体各因子上,维护关系的得分最高,利用关系次之,建立关系的得分最低。4.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水平、求职期望、干部经历、实习经历这七个变量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5.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对该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这三个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关系网络建构行为,而神经质维度则对关系网络建构行为起负向预测的作用。6.大学生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求职结果各变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控制人口学与人力资本特征变量的基础上能够显著预测就业机会、就业状态和满意度,其中建立关系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就业机会与就业状态,维护关系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就业机会,而利用关系维度则可正向预测就业机会、就业状态以及满意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架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概念界定
  • 2.2 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测量
  • 2.2.1 访谈法
  • 2.2.2 单维度自陈式量表
  • 2.2.3 多维度自陈式量表
  • 2.3 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影响因素
  • 2.3.1 人口学变量与人力资本特征
  • 2.3.2 个性特征
  • 2.3.3 环境因素
  • 2.4 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影响结果
  • 2.4.1 求职结果
  • 2.4.2 职业成功
  • 2.5 总结
  • 第3章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问卷的编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问卷的初步编制
  • 3.3.1 维度的确定
  • 3.3.2 项目的搜集
  • 3.3.3 问卷的初步形成
  • 3.4 问卷的第一次预测与修订
  • 3.4.1 研究对象
  • 3.4.2 研究工具
  • 3.4.3 统计方法
  • 3.4.4 研究结果分析与问卷修订
  • 3.5 问卷的第二次预测与修订
  • 3.5.1 研究对象
  • 3.5.2 研究工具
  • 3.5.3 统计方法
  • 3.5.4 第二次预测结果分析与问卷修订
  • 3.6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6.1 研究对象
  • 3.6.2 研究工具
  • 3.6.3 研究结果
  • 3.7 结论
  • 第4章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现状调查及差异分析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研究工具
  • 4.3.2 研究对象
  • 4.3.3 研究过程
  • 4.4 研究结果
  • 4.4.1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总体情况
  • 4.4.2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差异比较
  • 4.4.3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关系研究
  • 4.5 分析与讨论
  • 4.5.1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总体情况分析
  • 4.5.2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差异分析
  • 4.5.3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关系网络建构行为的关系分析
  • 4.6 结论
  • 第5章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求职结果的影响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假设
  • 5.3 研究结果
  • 5.3.1 被试求职结果
  • 5.3.2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求职结果变量的相关
  • 5.3.3 大学生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求职结果的回归分析
  • 5.4 分析与讨论
  • 5.5 结论
  • 第6章 启示与建议
  • 6.1 高校层面
  • 6.2 学生层面
  • 第7章 研究总结
  • 7.1 本研究的贡献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47%大学毕业生满意就业现状 月收入2766元[J]. 共产党员 2012(14)
    • [2].大学毕业生心理特征和工作搜寻行为对其就业状态的影响[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09)
    • [3].临时性就业对个体就业状态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4(10)
    • [4].多主体视角下高职毕业生理想就业状态[J]. 智库时代 2018(45)
    • [5].家庭庇护、体制庇护与工作家庭冲突——中国城镇女性的就业状态与主观幸福感[J]. 社会学研究 2015(06)
    • [6].财政扶贫关键在于改善就业状态——基于中国财政学会财政扶贫效果调查的分析[J]. 财政科学 2018(11)
    • [7].就业与择业:孰先孰后[J]. 就业与保障 2013(Z1)
    • [8].完善我国大学生灵活就业状态下的社会保险问题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 2012(05)
    • [9].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入住户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1)
    • [10].零工大学生应理直气壮维权[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3(08)
    • [11].从结构性矛盾看“招工难”与“就业难”[J]. 当代贵州 2013(22)
    • [1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优化[J]. 生活教育 2016(17)
    • [13].优化就业状态,提高农民收入[J]. 商业经济 2009(11)
    • [14].浅谈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J]. 网络财富 2009(23)
    • [15].就业状态对家庭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来自中国城市家庭的微观证据[J]. 管理评论 2016(12)
    • [16].就业能力、求职行为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结果影响的追踪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01)
    • [17].市民化视角下统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1(06)
    • [18].关注大四教育“缩水”问题[J]. 教育与职业 2009(07)
    • [19].如何引导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基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关系的思考[J]. 河南教育(中旬) 2012(09)
    • [20].培训和创业是实现中国数字化的基石[J].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8(07)
    • [21].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组织[J].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5(01)
    • [22].河北居民幸福指数比较高[J]. 中国统计 2012(10)
    • [23].AHP在人群分类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山西省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1)
    • [24].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带动就业的良性工作机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02)
    • [25].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1(05)
    • [26].大学生就业跟踪模型及其应用[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27].“六化”标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J]. 中国就业 2008(04)
    • [28].如何在社会转型中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J]. 读书文摘 2015(14)
    • [29].实施教养工程 打造石化特色 提升就业质量[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9)
    • [30].民办本科院校财会系毕业生就业状态及提升就业竞争力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5(17)

    标签:;  ;  ;  

    大学生的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及其对求职结果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