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风尚研究

当代大学生风尚研究

论文摘要

1846年,英国人汤姆斯提出了民俗学一词,标志着民俗学的诞生。民俗学原本的意思是“民众的知识”,初期的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下层社会,研究内容多为落后村落的民情民俗。经过150多年的发展,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从农村农民逐渐扩展到了任何一个具有共同点的群体。其研究领域也从原有研究农村的风土人情的传统民俗学基础上,增加了都市民俗学、应用民俗学、泛民俗学等内容。大学生风尚的研究属于都市民俗学的范畴,与新兴的校园民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指当代大学生对于物质和精神普遍追求,体现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当代大学生风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不断碰撞的情况下,在每个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另外,80后、90后大学生身上的特点也对大学生风尚产生影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研究大学生风尚一方面使人们更接近大学生,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取向、思想倾向、意识观念、思维方式等,理解他们的行为并正确地加以引导。另一方面,也对研究社会新风形成及走向有着深远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编 绪论
  • 1.1 当代风尚研究
  • 1.1.1 风尚的定义
  • 1.1.2 都市民俗学
  • 1.1.3 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
  • 1.2 研究的方法
  • 1.2.1 观察法
  • 1.2.2 访谈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文献法
  • 第2编 当代大学生风尚
  • 第1章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 1.1 大学生理想
  • 1.1.1 大学生的社会理想
  • 1.1.2 大学生的职业理想
  • 1.1.3 大学生的生活理想
  • 1.2 大学生择业观
  • 1.2.1 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
  • 1.2.2 大学生理想的工作单位
  • 1.2.3 期望薪金待遇
  • 1.2.4 大学生理想的职业
  • 1.2.5 影响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因素
  • 第2章 大学生审美观
  • 2.1 大学生的装扮
  • 2.1.1 男生中性化
  • 2.1.2 女生多元化
  • 2.1.3 校园里的永恒色
  • 2.2 大学生阅读
  • 2.2.1 大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 2.2.2 大学生阅读更倾向于功利化
  • 2.2.3 大学生阅读更倾向于娱乐休闲化
  • 2.2.4 大学生阅读更倾向于快餐化
  • 2.3 大学生与流行音乐
  • 2.3.1 流行音乐是大学生中的主旋律
  • 2.3.2 娱乐消遣是大学生听音乐的主要目的
  • 2.3.3 大学生对音乐选择的独立性
  • 第3章 大学生行为
  • 3.1 大学生言语
  • 3.1.1 流行词汇和文体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
  • 3.1.2 大学生的"口头禅"
  • 3.1.3 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 3.2 大学生人际交往
  • 3.2.1 少数大学生与人际交往存在困难
  • 3.2.2 大学生人际关系趋向复杂化
  • 3.2.3 大学生恋爱
  • 3.3 大学生消费
  • 3.3.1 大学生消费呈现实用性和新潮化
  • 3.3.2 大学生消费呈现个性化和模仿性
  • 3.3.3 大学生消费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 第4章 大学生的群体
  • 4.1 大学生中的正式组织
  • 4.1.1 学生会
  • 4.1.2 班级
  • 4.1.3 社团
  • 4.2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
  • 4.2.1 大学生加入非正式组织的原因
  • 4.2.2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 4.2.3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与影响
  • 第3编 当代大学生风尚形成的原因和社会影响
  • 1.1 当代大学生风尚形成的原因
  • 1.1.1 社会环境
  • 1.1.2 传统文化
  • 1.1.3 校园文化
  • 1.1.4 大学生自身特点
  • 1.2 大学生风尚的社会影响
  • 1.2.1 大学生人生阶段的特殊性
  • 1.2.2 大学生的社会地位
  • 结语
  • 附录A
  • A.1 大学生择业观问卷调查
  • A.2 大学生人文素质之古典文化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B
  • B.1 大学生风尚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民俗学的视野考察清代民国时期闽台地区的赎妻文书[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9(04)
    • [2].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3].艺术民俗学[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5)
    • [4].民俗学视角下的藏汉族酒文化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6)
    • [5].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J]. 民俗研究 2020(03)
    • [6].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民俗学意识解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7].经济民俗学中有没有完美的制度?——经济民俗学中的“信任”理论[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民俗学领域非遗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02)
    • [9].新文科视野下民俗学人才培养的现存困境与模式探新[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0(02)
    • [10].跨界·对话·创新:建构都市民俗学——第十届城市国际论坛民俗学分论坛综述[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11].发现女性:女性民俗学的发展脉络及反思[J]. 民间文化论坛 2020(02)
    • [12].参与式教学评估在民俗学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文化论坛 2020(05)
    • [13].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学学科点简介[J]. 上海文化 2020(10)
    • [14].民俗学的创新性与创造力[J]. 民间文化论坛 2019(01)
    • [15].民俗医疗、医疗民俗与疾痛叙事研究述评——兼论建构医疗民俗学理论范式的可能性[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6].民俗学何以朝向当下?[J]. 民间文化论坛 2018(02)
    • [17].编好百科全书,讲好民俗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民俗学科编纂回顾[J]. 中国编辑 2018(05)
    • [18].新时期小城镇小说中的民俗学意识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02)
    • [19].民俗学的“新声”与“新生”——评《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J]. 民族艺术 2016(05)
    • [20].“民俗学”是什么[J]. 文化遗产 2017(01)
    • [21].以“日常生活”为方法的民俗学研究——“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的可能性”论坛综述[J]. 文化遗产 2017(01)
    • [22].民国时期大学民俗学学科建设述略[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2)
    • [23].人是目的:实践民俗学的伦理原则[J]. 民族文学研究 2017(03)
    • [24].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一种路径[J]. 民俗研究 2017(02)
    • [25].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J]. 民俗研究 2017(04)
    • [26].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J]. 民俗研究 2017(03)
    • [27].《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J]. 民间文化论坛 2017(03)
    • [28].民俗学如何做到“顶天立地”:2016年中国民俗学[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7(02)
    • [29].忧郁的乡土守望者[J]. 书城 2017(05)
    • [30].经典民俗学批评与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 2017(02)

    标签:;  ;  ;  

    当代大学生风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