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论文-苏立彬,郭永刚,吴悦,杨永涛

林芝地区论文-苏立彬,郭永刚,吴悦,杨永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芝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林芝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苏立彬,郭永刚,吴悦,杨永涛[1](2019)在《基于RS和GIS的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90、2005和2015年共3期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遥感(RS)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分别制作3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图,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52.5%;其次为未利用地,占25.9%。1990—2015年,林芝地区林地面积减少118.4 km~2,变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32.65和32.06 km~2,水域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增加26.89 km~2,主要由林地转化而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6.96和9.84 km~2,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林芝地区北部变化明显强于南部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慕雄,张秀梅,张学波,潘全[2](2019)在《教育信息化校地帮扶实践设计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藏林芝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特别重视"教育扶贫"与"教育信息化"以及二者的结合。教育部2018年确定了新一周期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创新平台的建设,由多所高校为代表的七家单位对口支援"叁区叁州"深度贫困地区。该研究即以华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藏林芝地区为例,以创新当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机制为目标,将实践与研究紧密整合在一起,协同互促,系统扎实地推进当地的教育信息化。项目采用设计研究方法,从精准的需求分析开始,确立了帮扶指导理念,规划了实施路径,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通过多次迭代循环,不断贴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求,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叁区叁州"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理念层、方法层和实践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彭艳,马素洁,南吉,索朗德吉,魏学红[3](2019)在《西藏林芝地区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与高羊茅混播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西藏林芝地区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与高羊茅混播的效果,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别建立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单播(5 g/m~2)、高羊茅单播(22 g/m~2)、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与高羊茅混播(2.5 g/m~2+11.0 g/m~2)3种处理(1组、2组、3组),测定株高、干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平均株高依次为2组>3组>1组,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1组的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3组,2组最低,各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粗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3组高于2组,低于1组;粗纤维含量2组显着高于1组(P<0.05);水分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中1组最高,3组最低;土壤容重3组=1组>2组,总孔隙度2组>3组=1组,土壤自然含水量1组>2组>3组,pH值3组>1组=2组,各组间均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混播牧草产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种间竞争,呈现出协调生长关系;混播的牧草粗蛋白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粗纤维含量低于禾本科牧草,使牧草营养价值提高,同时提高了土壤pH值,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适合在西藏林芝地区大面积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6期)

邱依聆,林燕燕,陈乐,姚冬花,韩凤珍[4](2019)在《西藏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林芝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和(或)分娩且为当地常住人口的2126例孕妇,孕中期常规进行胎儿CHD筛查及孕期危险因素的调查。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出胎儿心脏畸形病例纳入CHD组,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胎儿出生后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CHD组纳入26例,产后均确诊为CHD;对照组纳入2100例,产后进行一般体检未见异常,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CHD产前检出率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及被动吸烟史、孕早期补充叶酸及微量元素、孕期发热史及感染性疾病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3.60,95%CI 5.04~36.66)及孕前肥胖(OR=67.33,95%CI 16.03~282.78)、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与被动吸烟史(OR=4.02,95%CI 1.59~10.17)、孕期发热史(OR=10.31,95%CI 1.56~68.29)、妊娠合并糖尿病史(OR=15.88,95%CI 3.90~64.63)是胎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先心病的发病及改善预后,应加强林芝地区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进行有效产前检查。(本文来源于《实用妇产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会芳,鹿鑫,关法春,吴玉德,宗宪春[5](2019)在《林芝地区光核桃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通过光核桃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特点来揭示影响表型性状遗传变异的因素,更好地开发及利用光核桃资源.对林芝地区50处的光核桃种子样本的横径、厚度、纵径、果形指数及单粒重几项形态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P值均小于0.01,说明光核桃种子的表型性状产生了显着的遗传分化,其中,单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28.71%),厚度的变异系数最低(10.43%);聚类分析后可将不同样本种质资源整体分为3个类群,但不同样本的形态分类与地理来源无一致关系,而海拔高度与光核桃种子的各表型性状高度相关,同时果形指数及单粒重与果肉可溶性固形物高度相关.因此,西藏林芝地区光核桃在表型性状上存在由海拔梯度引起的变异,而非地理区隔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易燕桃,郭梅红,张均[6](2019)在《林芝地区322例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林芝地区清洁手术(也称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情况,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9月322例清洁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林芝地区322例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72.98%(235/322),以白内障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骨折内固定术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排列前叁。235例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术前≥2.0 h的有83例(35.32%),白内障手术占了95.18%(79/83);二是术后的有36例(15.32%),骨折内固定术占了58.33%(21/36)。235例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未用的有112例(47.66%),白内障手术占了70.54%(79/112);>24 h的有79例(33.62%),骨折内固定术占了81.01%(64/79)。大部分清洁手术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占64.26%(151/235);其次是青霉素类,占23.40%(55/235);在剂型选择上,白内障手术选择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片、头孢地尼分散片口服给药,占33.62%(79/235);其他手术均选择注射剂型给药,占66.38%(156/235)。结论林芝地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用药指征、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有待进一步规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梁开基[7](2019)在《浅谈林芝地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是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对于提高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西藏林芝地区是广东科技对口支援地,推进林芝地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广东开展科技援藏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创新人才培训以及项目交流合作方面,利用广东的资源优势,帮助西藏林芝地区建设"美丽林芝、和谐林芝、幸福林芝"。(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包赛很那,苗彦军,郭云雷,徐雅梅,王明涛[8](2019)在《西藏林芝地区高等级公路生态袋边坡修复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公路边坡工程创面,且公路边坡修复的难度和投入巨大;因此,探索一种有效水土保持且能促进边坡植被修复的技术,对西藏公路建设中生态保护及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生态袋边坡修复技术,在林芝地区林拉高等级公路起始路段进行边坡与平地的植被修复对比试验。植被修复草种选用经高原地区引种驯化筛选出来的抗逆性极强的4种优良禾本科草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elat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供试材料,根据试验用沙壤土的饱和含水量(85%~90%)和当地作物施氮水平(0. 05~0. 10 g/kg),设计2个供水量水平(60%~70%,W_1=60m L/kg,85%~90%,W_2=85 m L/kg)和4个供氮量水平(N_0=0 g/kg,N_1=0. 027 8 g/kg,N_2=0. 055 6 g/kg,N_3=0. 083 3 g/kg)共8个处理,通过比较边坡和平地生态袋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植被生长量和生物量变化,揭示该技术的植被修复效果及最佳水肥组合。结果显示:植被的生长发育明显受到生态袋水氮耦合效应的影响。在充分灌水低氮(W_2N_1)时,边坡植被的出苗率为79%、株高为4. 97~13. 70 cm、盖度为68. 33%~81. 67%、密度为1万3 600株/m~2、地上生物量为0. 032 5 g/株,均达到最高水平;而平地植被在充分灌水中高氮(W_2N_2/N_3)时,植株较高大,出苗率、盖度和密度均最高;但在低水无供氮(W_1N_0)时边坡和平地植被在出苗后期出苗率、高度、盖度均较低。此外,在2种灌水(W_1W_2)低氮(N_1)时,边坡生态袋植被的出苗率、高度、盖度均较平地高。综上表明,生态袋具有明显的植被修复作用,且在某一特定的水氮耦合条件下,边坡植被修复效果比平地好。生态袋在边坡上植被修复最适水氮条件为:W_2N_1;平地上为:W_2N_2/N_3。该技术适合在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植被修复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盛庭岩[9](2019)在《油菜“浙油50”在林芝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选用西藏当地优良品种山油2号为对照种,对引进种"浙油50"在林芝地区栽培进行适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油50在林芝地区种植可以正常成熟,平均单产2626. 39kg/hm2、产量低于对照;浙油50的总生育期为135d,而对照品种的总生育期为129d,较对照种生育期长6天。浙油50的稳产性较对照表现较差。林芝种植浙油50单株应注重茎粗、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主花序长度的选择,有利于有效角果数的增加,单株注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有效长度的选择利于角果粒数的增加。浙油50林芝地区种植可以正常成熟形成产量,适应性表现较差,可以考虑进一步实验。(本文来源于《青海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2期)

周金梅,关法春,王超,宗宪春,李淑芳[10](2019)在《林芝地区西藏草莓的果实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藏草莓为试材,以大果草莓"甜查理"为对照(简称栽培草莓),采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了西藏草莓表型及品质性状,以期为今后西藏草莓的资源利用工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西藏草莓平均单果质量、平均纵径和平均横径均低于对照,品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n=30),但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不显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种间差异显着(P<0.05,n=5),可溶性酸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着(P<0.01,n=5),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着(P>0.05,n=5);综合表型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建立投影寻踪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西藏草莓果实品质函数投影值远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西藏草莓果实偏酸,风味特殊,但果实综合质量较差,今后可作为风味草莓育种材料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9期)

林芝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特别重视"教育扶贫"与"教育信息化"以及二者的结合。教育部2018年确定了新一周期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创新平台的建设,由多所高校为代表的七家单位对口支援"叁区叁州"深度贫困地区。该研究即以华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藏林芝地区为例,以创新当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机制为目标,将实践与研究紧密整合在一起,协同互促,系统扎实地推进当地的教育信息化。项目采用设计研究方法,从精准的需求分析开始,确立了帮扶指导理念,规划了实施路径,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通过多次迭代循环,不断贴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求,构建出了一套适用于"叁区叁州"的高校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理念层、方法层和实践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芝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苏立彬,郭永刚,吴悦,杨永涛.基于RS和GIS的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黄慕雄,张秀梅,张学波,潘全.教育信息化校地帮扶实践设计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藏林芝地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

[3].彭艳,马素洁,南吉,索朗德吉,魏学红.西藏林芝地区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与高羊茅混播效果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邱依聆,林燕燕,陈乐,姚冬花,韩凤珍.西藏林芝地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

[5].刘会芳,鹿鑫,关法春,吴玉德,宗宪春.林芝地区光核桃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易燕桃,郭梅红,张均.林芝地区322例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7].梁开基.浅谈林芝地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8].包赛很那,苗彦军,郭云雷,徐雅梅,王明涛.西藏林芝地区高等级公路生态袋边坡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9].盛庭岩.油菜“浙油50”在林芝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青海农技推广.2019

[10].周金梅,关法春,王超,宗宪春,李淑芳.林芝地区西藏草莓的果实质量评价[J].北方园艺.2019

标签:;  ;  ;  ;  

林芝地区论文-苏立彬,郭永刚,吴悦,杨永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