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5-2007年采用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处理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比对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2和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的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探索中筋和弱筋小麦高产优质协调发展的氮、磷(P2O5)钾(K2O)配比,以期为大面积生产上中筋和弱筋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1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在施用适宜氮肥的基础上,磷、钾肥的等量施用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中筋小麦扬麦12在施氮量225kg/hm2,氮、磷(P2O5)钾(K2O)肥配比为1:0.4:0.4和1:0.6:0.6;弱筋小麦扬麦15在施氮量150kg/hm2,氮、磷、钾肥配比为1:0.4:0.4和1:0.6:0.6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调发展实现高产优质;依据产量因素分析可以得出,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比提高产量主要是通过提高穗数和粒数,同时维持较高水平的千粒重来实现高产的。本试验中中筋小麦的穗数以1:0.6:0.6处理最高,1:0.4:0.4处理次之且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粒数以1:0.4:0.4处理最高,1:0.6:0.6处理也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没有显著差异;千粒重1:0.6:0.6处理和1:0.4:0.4处理也是最高值,且没有显著差异。弱筋小麦的穗数以1:0.6:0.6处理最高,1:0.4:0.4处理次之且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粒数以1:0.4:0.4处理最高,1:0.6:0.6处理也是一个较高的水平;千粒重1:0.6:0.6处理和1:0.4:0.4处理次于最高值,且与最高值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比对于改善作物生长状况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也是以1:0.4:0.4处理和1:0.6:0.6处理在各时期为最高,且这两个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也是最高水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相关,可以推断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比主要是提高小麦的干物质生产量进而提高产量。适宜的氮、磷、钾肥配比可有效提高小麦光合叶面积和剑叶SPAD值,增加花后干物质生产供籽粒灌浆,1:0.4:0.4处理和1:0.6:0.6处理的光合叶面积和剑叶SPAD值在各时期为最高,尤其是花后25天,这两个处理仍有一个较高的光合叶面积和剑叶SPAD值,为籽粒的灌浆充实打下了坚实基础。3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氮、磷、钾肥配比对品质的影响比较复杂,本试验中中筋小麦以1:0.8:0.8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但由于籽粒产量的下降结果蛋白质产量下降,1:0.4:0.4处理和1:0.6:0.6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1:0.8:0.8处理,但由于这两个处理的籽粒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也较高,实现了籽粒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弱筋小麦1:0.4:0.4处理和1:0.6:0.6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符合国标GB/T17893-1999规定的≤11.5%。对小麦蛋白质组分的影响则不尽一致。中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1:0.6:0.6处理最高,弱筋小麦的沉降值以1:0.6:0处理最高,湿面筋含量以1:0.4:0.4处理最高但仍低于国标22%的规定。由此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得出的上述中筋和弱筋小麦氮、磷(P2O5)钾(K2O)配比,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应是实现籽粒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合理的配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