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是除心脏病、恶性肿瘤外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占80%,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约50%一7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偏盲和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促进梗死灶内神经细胞的再生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乃至完全恢复的关键,近年来兴起的干细胞移植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从临床角度出发,通过对常规用药组(对照组)与干细胞移植组(观察组)的比较来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为观察组,共计28例;不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而只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的为对照组,共计62例。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为9.96±3.697分,BI指数为36.43±9.512,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为9.42±3.371分,BI指数为33.79±8.429,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发病及治疗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证实两组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细胞移植组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全麻下经无菌操作取自体骨髓160-20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将分离培养后的BMSCs悬液经腰椎穿刺途径回输患者体内。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予以NIHSS评分和BI指数评分。同组数据间计算均数x-及标准差s,计数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均数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长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结果:NIHSS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3组数据组间同时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干细胞移植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及3个月与6个月比较,p<0.05,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BI指数评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3组数据组间进行同时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干细胞移植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及3个月与6个月比较,p<0.05,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28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发热,体温<38℃,均在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结论:本文通过对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通过腰椎穿刺途径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见明显的副作用。3.经长期随访观察未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生,该方法暂时安全有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临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