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自由论文-陈才俊

基督自由论文-陈才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督自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孙中山,基督宗教,“自由,平等,博爱”,救国济民

基督自由论文文献综述

陈才俊[1](2012)在《基督宗教与孙中山之“自由、平等、博爱”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一生与基督宗教关联甚深,受基督宗教思想影响甚巨。他13岁至26岁期间(1879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18岁时(1884年)在香港领洗成为基督徒,直至生命终结仍虔诚坚持自己的信仰;长期居住、奔走于深受基督宗教文化影响之欧美地区,是一位饱受现代西方文明影响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为推翻满清帝制,建立共和国家,造福中华同胞,孙中山借鉴、运用基督宗教之核心与普世价值理念,构建成自己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并将之贯穿于其救国方略与变革实践之始终,且对之予以深刻反思和不断修正。(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2期)

夏可君[2](2009)在《修性·基督化·自由感: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叁种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宗教精神体现出叁种形态及其相应的可能性:其一是对中国传统"审美代宗教"的创造性转换,体现为新的修身或修性的方式,这些艺术家并没有某种明确的佛教和禅家身份,但是通过修禅一般的劳作,把创作的生活和虚无感结合起来,以新的工作或者工夫的方式来做艺术品,体现出一种经过转换的新的平淡意境。其二是中国的基督教艺术,这是少数基督徒艺术家自觉以基督教信仰为理念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要么与传统水墨结合,要么让基督的话语在中国艺术中成为可触的肉身。其叁是深入混沌,从混沌中摆脱现存的模仿和程式,打开新的自由空间,这是以个体性的生命,以及把物质的精神性当作宗教精神的前提,与西方后现代性的非宗教的精神相通。本文通过联系具体艺术家的作品来讨论这叁种类型,从中发现当代中国艺术可能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9年11期)

黄裕生[3](2009)在《拒绝基督再临的理由——论自由与幸福的虚假对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耶稣基督以拒绝叁大诱惑直至走向十字架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人的自由的坚定确认与坚决维护,在根本上也就是对人的自由的无限珍爱与绝对信任。人们对"基督"再临的祈盼,实质上也是对自身自由的向往。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为代表的"少数人类精英"之所以拒绝"基督"再临,就在于"他们"只相信少数人的自由,而不相信多数人及其组成的社会的自由。如果给予多数人以自由,那么人们将失去一切,包括幸福;只有当少数人接过多数人手中的自由,人们才有可能考虑幸福问题——人们的幸福要以让出自己的自由为代价。实际上,自由与幸福的这种对立是一种虚假的对立。(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09年04期)

尚劝余[4](2009)在《保守与自由:美国基督新教圣公会分裂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6月22日是美国基督新教主要派别圣公会(即安立甘会)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232名保守派圣公会教徒聚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文森特主教堂,宣告成立"北美安立甘会",推举匹兹堡的罗伯特·邓肯为第一任大主教,正式与美国圣(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09年03期)

朱漱珍[5](2006)在《从耶稣基督看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的自由及尊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圣经》的几部福音中对耶稣基督的记载,可以清楚看出耶稣基督第一个以全新的、反时俗的姿态对待妇女,赐予她们以自由与尊严。以耶稣基督为核心的基督教及其教义对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由于耶稣的出现及基督教的传播,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尤其是受基督教影响最深的西方国家妇女得以享有空前的自由与尊严。(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林桂榛[6](2005)在《自由、契约、法治与基督精神——也谈从市场伦理来理解西方文明并与国资委赵晓博士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的本义是交易场所,后引申为该场所的交易,进而也泛指存在的交易状态。“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等而言的,它是指社会经济的一种运作形态,而不是指具体的经济行为。“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自由经济、商品经济、交易经济,是一种主要依靠自由市场而进行产品、服务交易或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作为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之所以为“市场经济”,并不取决于具体产品或服务在“交易”上是否公平与公正,也不取决于人们“挣钱”在动机上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西方市场经济之所以发展、发达起来并达到全球化、资本化的成熟状态,这既取决于数百年来西方连续不断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也取决于西方自由精神、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化之社会机制,且一定程度上受泽于西方崇高的基督精神之引领。(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张宪[7](2002)在《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东西,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卡尔·马克思真正基督宗教之人文主义……植根于这样一个关于人的全新的概念——上帝与人性在基督身上合二为一的神秘。托马斯·默顿一、引言尽管只有很少自称还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学者承认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有某种联系~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马克(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02年00期)

[8](1995)在《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俄〕D.波波夫基督教学说是一种国际现象,各种基督教教会在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欧洲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初看起来,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特别是早期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追求...(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期刊1995年04期)

基督自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中国艺术中的宗教精神体现出叁种形态及其相应的可能性:其一是对中国传统"审美代宗教"的创造性转换,体现为新的修身或修性的方式,这些艺术家并没有某种明确的佛教和禅家身份,但是通过修禅一般的劳作,把创作的生活和虚无感结合起来,以新的工作或者工夫的方式来做艺术品,体现出一种经过转换的新的平淡意境。其二是中国的基督教艺术,这是少数基督徒艺术家自觉以基督教信仰为理念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要么与传统水墨结合,要么让基督的话语在中国艺术中成为可触的肉身。其叁是深入混沌,从混沌中摆脱现存的模仿和程式,打开新的自由空间,这是以个体性的生命,以及把物质的精神性当作宗教精神的前提,与西方后现代性的非宗教的精神相通。本文通过联系具体艺术家的作品来讨论这叁种类型,从中发现当代中国艺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督自由论文参考文献

[1].陈才俊.基督宗教与孙中山之“自由、平等、博爱”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夏可君.修性·基督化·自由感:当代中国艺术宗教精神的叁种可能性[J].文艺研究.2009

[3].黄裕生.拒绝基督再临的理由——论自由与幸福的虚假对立[J].浙江学刊.2009

[4].尚劝余.保守与自由:美国基督新教圣公会分裂之路[J].世界宗教文化.2009

[5].朱漱珍.从耶稣基督看基督教国家和地区妇女的自由及尊严[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林桂榛.自由、契约、法治与基督精神——也谈从市场伦理来理解西方文明并与国资委赵晓博士商榷[J].甘肃社会科学.2005

[7].张宪.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J].基督宗教研究.2002

[8]..基督教徒、马克思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J].国外社会科学.1995

标签:;  ;  ;  ;  ;  ;  

基督自由论文-陈才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