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国内外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充分发挥了其承载力高、自重轻、节约材料、截面尺寸小、抗震性能好等突出优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作为连梁的混合筒体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对其中组合连梁与剪力墙节点的承载力性能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组合结构的研究水平,将使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性能。分析其节点的破坏机理、节点核心区的承载力以及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都对于指导设计、推广组合梁与剪力墙的新型筒体结构、相关的规程制定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就此,本文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运用ANSYS对节点区钢梁应力应变进行了线性的分析,对试验做出了指导。(2)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连梁与剪力墙节点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探讨了节点核心区受力情况,给出了节点核心区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3)进行了5个钢—混凝土组合连梁与剪力墙节点试验,研究了节点的破坏机理与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4)通过5个节点试件破坏机理的分析,给出了组合梁节点的破坏过程与破坏特征。(5)对组合节点承载力试验结果,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回归分析了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了组合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用多个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准确性和安全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引言1.1.2 课题提出1.2 研究现状的总结1.2.1 混凝土剪力墙1.2.1.1 国内研究现状1.2.1.2 国外研究现状1.2.2 钢筋混凝土连梁与剪力墙连接节点1.2.3 钢连梁与混凝土墙节点1.2.4 钢—混凝土组合连梁与剪力墙节点1.2.5 国内外钢梁以及组合连梁与剪力墙节点研究的不足之处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1.3.2 研究方法第二章 组合连梁与混凝土剪力墙节点线性有限元分析2.1 模型的建立2.1.1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的选择2.1.2 型钢单元的选择2.1.3 型钢与混凝土连接单元的选择2.1.4 本文的有限元模型2.2 模型分析方法及其结果2.2.1 模型分析方法2.2.2 ANSYS分析结果2.2.2.1 节点破坏形势的预测2.2.2.2 节点承载力影响因素有限元弹性分析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节点承载力理论分析3.1 节点受力边界条件3.2 节点受力分析3.2.1 节点竖向受力分析3.2.2 节点竖向力分配计算3.2.3 节点水平受剪分析3.2.4 节点水平剪力分配计算3.3 节点核心区水平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3.1 钢梁的水平抗剪承载力3.3.2 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水平抗剪承载力3.3.3 节点核心区钢筋的水平抗剪承载力3.3.4 节点核心区墙肢轴压对水平抗剪承载力的影响3.3.5 小结3.4 节点核心区竖向承载力计算公式3.4.1 组合连梁与混凝土节点局压破坏形式下的竖向承载力3.4.2 节点构造钢筋的影响3.5 本章小结第四章 钢—砼组合连梁与砼剪力墙节点承载力的试验研究4.1 试验概况4.1.1 试验目的4.1.2 试验研究内容4.1.3 试件模型设计4.2 试件制作4.2.1 组合梁制作4.2.2 墙肢制作4.2.3 节点连接区制作4.2.4 试件施工及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4.3 试验加载及量测4.3.1 试验加载方案和加载装置4.3.2 试验加载制度4.3.3 试验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4.4 试件受力破坏过程及特点4.4.1 试验破坏过程及特点4.4.2 试验破坏特点及分段4.5 节点承载力试验结果及分析4.5.1 实验数据的整理4.5.2 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计算数值的对比分析4.5.2.1 节点区核心区水平剪力对比分析4.5.2.2 节点竖向承载力比较分析4.5.3 小结4.6 节点承载力公式的回归分析4.6.1 引言4.6.2 统计分析软件SPSS for Windows的简介4.6.3 竖向承载力回归公式4.7 回归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分析4.8 本章小结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全文总结5.2 主要结论5.3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一 参与科研项目二 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有限元论文; 钢混凝土组合连梁论文; 剪力墙论文; 节点核心区论文; 承载力论文;
钢—砼组合连梁与砼剪力墙节点承载力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